“集资”传到了乡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玉宝)

春节回老家过年当天,恰逢一些乡邻从银行取回了投资利息,大家拿着手里的钞票,眉飞色舞。乡邻们介绍,他们参与了县城一家外地公司的集资项目,每月利息3分,就是说,如投资1万元,每月可获利息300元。哇,利息这么高,比在银行存款高10倍有余呀!这对村民们来讲,确实是不菲的收入,所以有村民甚至东拉西借6万元“投资”,这样每月可获利息1800元,相当于一个人的工资,且还无需付出劳动。

起初,我也很替村民们高兴,可越来越深入了解后,却觉得,村民们很可能坠入了“非法集资”的陷阱,甚至遭遇了“集资诈骗”,前者已是天大风险,后者更可能是血本无归。我赶紧跟乡邻们讲明,可乡邻们不信。我只好拿出以前收集的相关报道,并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查阅,乡邻们才渐渐明白。这下他们又慌了,都要去退款,可此时正逢春节放假,退不到。于是他们在内心惶惶中,挨过了春节,等那家单位上班后,再让我陪同一道去取回了“投资”款。不过,以前领取的利息只好退还。

乡邻们还好,总算有惊无险。可有的乡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我的一位朋友几天前给我打电话,说在他老家也遭遇了这种事。倒霉的是,乡民们在最初顺利地拿了几个月利息后,最近“集资”公司却不打利息了,等去县城看,已是人去楼空。这下惨了,许多村民的“投资”款都是借的,为此大家都悔恨莫及,日子也过得更加艰难。

“集资”在城市里并不是新鲜玩意儿,近几年,“集资”公司的大量倒闭,给许多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却没想到,它竟然“转战”到了乡村。不过想来也好理解,农村虽然贫穷,但农村人更淳朴,金融知识贫乏,更好诓骗;而且贫困农村对金钱的渴求更加强烈,农村人信息又闭塞,对外界事物缺乏了解。我想,这些都是“集资”操作者所认准的“优势”吧。所以,笔者还要恳请国家经侦部门,对传到乡村的“集资”严加打击,维护正常金融秩序,避免给农民带来损失。 传到乡村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