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治愈”的艾滋婴儿

作者:曹玲

(文 / 曹玲)

被“治愈”的艾滋婴儿0( “治愈”艾滋女婴的医生汉娜·格雷 )

艾滋病研究始终进展不大,如雾里看花,愁云惨淡。3月3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儿科医生黛博拉·佩尔绍德(Deborah Persaud)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宣布,一名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的艾滋婴儿被成功“治愈”,立刻被各大媒体奉为“奇迹”,占据了国际新闻的头条。

2010年7月,这名女婴出生于美国一家乡村医院,她的母亲在分娩前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此前她没有进行产前检查,更没有进行母婴阻断,这在美国极为罕见。”她的医生汉娜·格雷(Hannah Gay)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大部分儿童感染艾滋病源于围产期感染,即母亲在怀孕、生产或哺乳期将病毒传播给孩子。胎儿或婴儿一旦被感染,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婴儿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下降了90%,主要得益于孕妇定期检查。如果孕妇被确诊携带艾滋病病毒,医生会进行预防性干预,多数情况下能够控制病毒。

医生随后决定将这名35周的早产儿移送至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医生为两天大的婴儿进行了单独检测,在其体内也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常规的治疗方案是,医生一般会在产前让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服用抗病毒药物数周甚至数月,并且在婴儿分娩后每日对其使用两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防止感染。6周的时候,婴儿会进行病毒检测,如果结果呈阳性,药物治疗会进入一个更积极的阶段,使用3种药物的鸡尾酒疗法;如果呈阴性,婴儿会停止使用药物。”格雷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个病例中,因为母亲没有接受任何产前检查,格雷决定跳过早期的预防性药物,直接在30小时内使用更激进的三种药物鸡尾酒疗法,“这是击退病毒的最好机会”。在感染后立刻用药物打击病毒的疗法已经获得艾滋病临床治疗专家的共识,研究表明成年人如果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他们的感染风险。更令人兴奋的结果显示,如果健康人在没有保护的高危性行为之前使用药物,也能够预防感染。但是对于感染艾滋病的新生儿而言,何时开始用药一直尚无定论。因为新生儿在机体功能还未建立起来时,大量使用毒副作用很强的抗逆转录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脏器损害,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格雷决定冒险一搏。治疗后婴儿血液中的病毒水平就开始下降,一个月之后检测不到了。出于某些不知道的原因,在18个月时,这名婴儿的监护人决定停止治疗,和医生失去了联系。10个月后,母亲又带着孩子来体检。格雷通过标准测试,发现已经在这个幼童的血液中找不到艾滋病病毒了。

格雷联系了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凯瑟琳(Katherine Luzuriaga)寻求帮助。凯瑟琳转而咨询了佩尔绍德研究小组,让佩尔绍德帮助检查患者血液样本中是否有艾滋病病毒。佩尔绍德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接受早期治疗的婴儿,并使用一系列超灵敏测试寻找他们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她首先测试了该婴儿出生24个月后的血样,只在其血浆中发现了一个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过这些病毒无法进行复制,不能导致感染。

要评估该婴儿是否携带“有复制能力”的艾滋病病毒,佩尔绍德将其血液与未受到感染的CD4细胞进行混合,CD4细胞是HIV的主要攻击靶点,以观察它们是否会制造出新的病毒。结果仍是没有。婴儿26个月时,研究人员再次进行了实验,只找到微量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痕迹,但是它们似乎没有与细胞结合造成威胁,只是进行了自我复制。“这个2岁零6个月的宝宝,体内已经没有任何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意味着她的免疫系统不再盯紧病毒,因为不需要再对病毒进行防御,也不需要再对其进行治疗。”格雷说。

佩尔绍德表示,研究证明这名婴儿已经实现“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而真正的“治愈”,则认为体内根本没有艾滋病病毒存在。

之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格雷强调孩子的“功能性治愈”出乎意料,一开始她表示了怀疑。“我非常惊讶,几乎是恐慌,因为我第一个想法是‘哦,上帝,我一直在治疗一个没有真正感染的孩子。”经过几轮重复测验,他们确定了孩子的确感染过艾滋病病毒,而且无法“重获任何有复制能力的病毒”,这才宣布这名婴儿被“功能性治愈”。至于她将来的健康状况,目前还无法预测。

格雷告诉本刊记者,治疗时机可能是这次成功治愈的关键。无独有偶的是,3月14日,法国国家艾滋病研究所一项针对14名艾滋病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早期治疗或许能产生“功能性治愈”效果。这14名患者年龄在34~66岁,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头10年间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其他艾滋病患者不同的是,他们均在感染病毒10周内开始接受治疗,平均治疗3年后开始停药,如今14人体内的病毒量都在可控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停止用药后,艾滋病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会增加,这批病人停药后为何能继续抗击体内艾滋病病毒?研究人员称目前机制尚不清楚,但“他们证明功能性治愈可以存在,因为他们已经控制感染多年,这归功于早期着手治疗”。大约有5%~15%的患者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

这似乎让艾滋病研究人员看到了一丝曙光。不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主任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仍谨慎地表示:“你需要小心处理一个个例,你不能做广泛的推断。”

再之前,只有一个有记录的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他被称为“柏林病人”。2006年,他在接受艾滋病治疗时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的医生使用另一个人的造血干细胞来治疗他的白血病,巧合的是这个人天生的基因突变能对艾滋病病毒产生免疫。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布朗就停止了艾滋病的治疗,即便后来在他体内又找到了少许艾滋病病毒片段,但是已经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威胁。

布朗的成功源于一系列复杂、昂贵、高风险的步骤,是一个难以重复的医学奇迹。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女婴的案例目前也无法证明能否推广。

目前,确认结果成了儿童艾滋病研究人员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因为这个宝宝可能是一个罕见的特例。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不给予治疗,艾滋病病毒几乎总是会导致人体患上艾滋病。但是在每300个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群中,会有一位在经过病毒复制的最初爆发后控制住病毒,在没有药物介入的情况下把艾滋病变成一种慢性疾病。这些人具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防止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站住脚跟,尽管他们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但是能把它们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抑制病毒的活性,不出现任何感染的症状,这些人被称为“精英控制者”(Elite Controllers),或者长期无进展者(Long-term Nonprogressors)。

根据佩尔绍德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看法,这个孩子不太可能是特殊人群中的一个。“‘精英控制者’有一些特征,在这个孩子身上我们没有看到。‘精英控制者’体内通常有足够多的病毒,能够从血液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实验室培养。这个孩子的血液有艾滋病病毒遗传物质的片段,但是这些片段无法在实验室产生新病毒,她和‘精英控制者’、‘长期无进展者’都有所不同。”格雷说,“我们要花很长时间研究,看是否可以把结果复制到其他婴儿身上,那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是的,我们有了一个确定的治疗方法’。”

福西也不预期结果会改变治疗感染艾滋病毒的新生儿或者怀孕女性的方式,因为目前的治疗方式已经能够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比例,并且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存在潜在的毒性副作用。“如果我们能确认感染的孕妇,对她们进行治疗,几乎能100%阻断母婴传播。”

不过他依然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上的进步。“如果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治愈宝宝的方法,我们要考虑风险-效益比,如果一个孩子可以治愈,在一年或者几年后停止治疗,就可以在接下来的60年免除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每个人都充满期盼。“我们为这名婴儿感到振奋,希望这会是一个突破,我们可以让其他婴儿也一样好起来。”格雷说。 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婴儿艾滋病艾滋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