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电影之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成龙电影之路0( 1976 《新精武门》 李小龙《精武门》原班人马打造了这部电影,故事也如出一辙。 1973年,李小龙去世,整个香港动作电影也几乎一蹶不振,因此失业的成龙弃业出走澳大利亚成了一名建筑工人。直到陈自强先生的电话唤他回香港拍摄了这部电影。导演是曾经成功扶植李小龙成名的“百万富翁”罗维,他想寻找一个李小龙式样的功夫巨星,接力功夫片,故一切均以李小龙为准绳,而成龙刚出道不久,此时也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

( 1978 《蛇形刁手》 这部电影是成龙创立自己功夫风格之始,它不仅掀起了香港的票房狂潮,且席卷东南亚,开创了成龙风格的功夫喜剧片潮流。成龙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充分发挥他的喜剧天赋,将喜剧表演融入到武术中去,开始走出了李小龙的阴影。 )

成龙电影之路2( 1982 《龙少爷》 这部《龙少爷》可谓《蛇形刁手》及《醉拳》以来,所有角色的共名,是对年轻的简福、黄飞鸿和诸多阿龙形象的一次总结。它除了在香港卖座外,在日本受到疯狂追捧,为成龙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受欢迎演员等美名。 )

成龙电影之路3( 1983 A计划 由成龙、洪金宝及元彪主演。这部电影是成龙初次试水好莱坞失利后,重返香港影坛的首部作品,也是他的特技演出代表作之一。之后,1987年,成龙再度担纲拍了《A计划续集》。 )

成龙电影之路4

成龙电影之路6( 1989 《奇迹》 在这部以剧情为主、动作为辅的影片中,成龙饰演一位多情温柔又不失阳刚之气的黑帮老大。此片一举打破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被认为是成龙执导的最好作品之一,获得了199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 )

成龙电影之路7( 1998 《我是谁》 成龙电影“好莱坞化”的代表作之一,杂糅了悬疑和动作类型,但仍旧是“成龙式样”窄巷打斗、壁虎功式攀岩、亡命特技以及一个英雄故事。它获得了199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 )

成龙电影之路8( 2006 《宝贝计划》 这是成龙的回归之作,重新回归当年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经典性的角色配置,重新书写市井小人物悲喜交加的人生百味,动作场面更为精悍而富有妙趣,更多的情感变奏取而代之成为影片看点。 )

成龙电影之路9( 1996 《玻璃樽》 这部以爱情为主动作为铺的电影,是成龙作品中最另类、最浪漫温馨的一部。精心设计的动作戏继续将成龙式动作发扬光大,幽默和浪漫得到了有机结合。它1999年入围了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动作指导。 )

成龙电影之路10( 1995 《红番区》 这是成龙第一部制作费过亿的作品,他凭借这部影片终于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由此成为他在好莱坞发展的里程碑,影片也从真正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内地电影贺岁档的先河。此片获199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动作设计奖。 )

成龙电影之路11( 1998 《尖峰时刻》 “尖峰时刻”三部曲是成龙在好莱坞的巅峰之作。该系列使他成为千万片酬级的一线巨星,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它获得了1999年 MTV电影奖的最佳银幕搭档和1999年德国金银幕奖。 )

成龙电影之路12( 1986 《警察故事》 这部《警察故事》获得了198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及最佳动作设计奖,它的成功,令成龙一连拍下《警察故事续集》(1988)、《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1992)、《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1996)。而《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更在当年大收5700多万港元,这是成龙在香港的最高票房,这个纪录直到2001年才被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以6070万港元打破。 )

( 1995 《霹雳火》 这是成龙拍摄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赛车电影,由嘉禾影片公司出品,投资达2亿港元。 它在香港电影史土占有特殊地位,也是港产动作片的杰作,1995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动作指导奖。 )

成龙电影之路14( 1980 《师弟出马》 这是成龙加入嘉禾公司初期拍摄的首部功夫喜剧大制作,也是成龙首部自导自演电影。影片中成龙扮演的师弟憨直可爱,闹剧连连,却体现出强烈的道德取向,这显然是成龙为自己量身定做的银幕形象之一。 )

成龙电影之路15( 1978 《醉拳》 紧接着,这部电影使成龙家喻户晓。成龙一改黄飞鸿不苟言笑、正气凛然的英雄形象,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单纯质朴的凡人形象。影片一出,即被誉为“超级武打”加“喜剧明星”,意味着一个成龙时代不可阻挡地来临。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1979),并获第34届亚太影展的最具启发性喜剧影片特别奖。 ) 好莱坞香港成龙影视香港电影金像奖电影喜剧片香港电影李小龙成龙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