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疯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发现每个故乡都有疯子。
疯子可以分为有家的疯子,没有家的疯子。后者往往流浪一阵,引起喧哗就消失了;而前者则因为故乡太小,所以每个大人都能指名道姓出这是谁家的谁、何时何地发的疯。有家的疯子还可以分为有害的疯子,没有害的疯子。后者有时会出现在大街上,偶尔被调皮的小孩上前挑衅,因为小孩还无法理解这种年纪长于自己、综合能力却弱于自己的人的存在。
疯子一旦有了外号,则表示其名声更广了。以前我家到小学的路上会经过一幢大宅,那门口附近总有一个疯子在不断徘徊,大家把她叫作“疯猫婆”。这个名字听起来通顺又特别,一个“猫”字更显风采,于是我每次碰到她都仔细地盯着瞧,寻找和猫相同的蛛丝马迹。因为她有亲人照顾,所以活到了很大的岁数;即使那时已经到了有点行动不便的年纪,她还是坚持不懈地在家门口开展团团转转嘟嘟囔囔的活动。一个年长的疯子是稀罕的,更因为存在时间长久,所以她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个。可是作为小孩,看到老人长辈这种样子,也不禁对生活起疑:如果“疯猫婆”是正常人,那她肯定已经做奶奶了;结果她却可以整天待在路边捡石头,而很想捡石头的我每天则要背着很重的书包从她身边经过四次却不能停下来一起捡。
当然我没有深究疯子发疯的原因,也没有想过他们的家人如何熬过他们发疯的岁月,好像疯子就直接存在于那里。仔细回想一下,我的中学里有一对教师夫妻的儿子读大学回来就发了疯。或许每个人成为疯子的原因都很特别,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合起来就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乡的疯子也成为标志性人物,融进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疯子不会毕业,不会搬家,不会离开,时间在疯子那里好像停止了。疯子永远也不会成长,这形成了一种错觉:疯子永远在那里。结果疯子贯穿了别人成长的回忆,因此令人不安的疯子反而造就了一道令人放心的风景。
前天我重回久违的老家,正坐在车上看路边景色倒退的时候,突然目睹了可怕的一幕。有一个人傻站在路边——在半秒钟之内我认出他是一个以前也到处闲晃的青年疯子,常带过分天真的眼神。现在他的额头还是那么大,脸色还是那么无辜,衬衫依旧是灰色的,双手依旧背在背后,但是——他的头发竟然白了。这个巨硕的事实就像车窗外的一阵狂风向我扑面而来,我惊慌失措地意识到:疯子也变老了。
何况我自己。(文 / 黄云锦) 故乡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