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经历的网络文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纯文学阵地不景气,有说是网络文学惹的祸。就有了后来纯文学作家骂网络文学作家,而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呢,则反过来说纯文学有“酸葡萄”心理。因为挂了一顶作协会员的帽子,加上办了一家文学网站,两方阵地我都沾了边;又因为看不惯纯文学阵地的官场做派,曾经一段时期,我是力挺网络文学的。可是前不久参加了某网站的一次文学大赛,这种想法又有了改变。
促使我参赛的原因,是一位熟悉的笔友担任了这次大赛的评委。打电话一问,他极力怂恿我参赛,并且保证给我“弄个小奖玩玩”。为了验证作品的实力,我有意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在谁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作品贴进了参赛窗口。接下来我发现,作品的点击率极低,有时一连几天都无人关注。反观一些人气高的作品,质量又不怎么样。照这种形势,别说获奖,就是入围都成了问题。这时候我想起那位评委朋友,就试着跟他联系,他说了一些保证的话,立即开始了行动。先是介绍我认识了他推荐的读书编辑,接下来是栏目总管、大赛组委,都是些年轻漂亮的女孩,据说都是刷票高手。
在朋友的操作下,作品从第二天起,奇迹般地每天以几万的点击率飙升,虽然作品在一片质疑和叫骂声中入围并获奖,我却感觉不到成功的快乐,甚至觉得像是在玩一出无聊的游戏。再一细看那些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无一不是穿越、魔幻、悬疑等题材,很多内容没多少可读性,甚至低俗恶搞,让人不忍卒读。朋友解释说:“点击率是纸质出版商垂青的重要依据,如果不这样做,你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几十万字,也有可能烂在锅里。”
后来,朋友介绍的编辑也道出了同样的理由:现在写东西的人比读东西的还要多,你的作品再好,包括一些名家新作,如果没人帮你炒作,只能养在深闺人不识。眼下的网络读者群,都是新新人类,阅读比较盲目,又喜欢跟风,他们需要的,不再是作品文学元素的多少,而是时尚猎奇的题材,加上文学网站的引导,文章合为时而作,就形成了目前这种鱼龙混杂的状态。回过头再来想想纯文学作家们讥讽网络文学的话,则多了一层理解,至少,说他们有“酸葡萄”的那种感觉没有了。
在我看来,如果说最初有才华的网络作者是因为没有关系和名气,被纯文学阵地拒之门外,尔后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合适的人生舞台,那么这种便捷的舞台,如今已经逐渐离他们远去。要想在未来的网络文学市场生存并立足,文学素养已不再是主流,炒作手段及市场眼光将左右他们未来的创作走向。(文 / 蒋平) 网络文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