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言背后的阿萨姆困局
作者:徐菁菁(
7月26日,在印度阿萨姆邦比杰尼,一名波多族老人逃离家园来到救济营 )
因有人通过手机和社交网站散布谣言称穆斯林将在印度大城市采取针对阿萨姆邦人的报复行动,自8月初开始,超过3万名在南部印度工作的阿萨姆邦人逃离孟买、班加罗尔和钦奈等城市,返回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谣言起源于阿萨姆邦原住民波多人与穆斯林移民在7月下旬爆发种族冲突。这场流血事件造成至少70多人死亡,40多万人流离失所,400多个村庄化为灰烬。从7月开始,阿萨姆邦先后有4名穆斯林和4名波多族成员中枪身亡。事件迅速引发当地居民之间的报复性袭击。印度政府实施了严厉的宵禁令,并对军队下达了针对可疑人员的射杀令。
印度科技大学国家高等研究中心副教授阿玛杰特·辛格告诉本刊,事发当地的波多人民党指责国外煽动势力应当对冲突负责任,大量来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但该地的另一大党派全印联合民主阵线则为穆斯林说话,批评占人口29%的波多人试图控制整个地区。阿萨姆邦约有人口3000万,其中穆斯林人口比例超过30%,是全印度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外穆斯林比例最高的地区。
阿玛杰特·辛格认为,阿萨姆邦的问题并不能以单纯的民族、冲突一言蔽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原住民波多人开始在阿萨姆邦谋求波多语言成为官方语言。紧接着,他们开始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邦。这场独立运动以1993年印度中央政府、阿萨姆邦政府和波多领导人签订和平协定告终。从此,波多人获得了波多人聚居区包括立法和财政在内的大量自治权。
但是在1996年,独立运动还是卷土重来。2003年,印度政府和波多人武装“波多解放猛虎力量”签署协约,同意设立波多自治区,成立波多自治委员会。“在这些自治区域,波多人的政治权力是被优先考虑的。”阿玛杰特·辛格认为印度政府的这些让步为今后的该地的民族矛盾埋下了隐患,“这项协议实际上极大分化了波多人和其他居民的关系。因为在一个村子里,只有波多人超过50%,才能实行自治委员会的领导。这导致了一些波多村落的排外现象。其他族群反对政府的妥协,特别是政府还允许波多族持枪。从此,一些民族混杂的区域就开始成为族群冲突的潜在爆发点。”
在此次冲突中,波多人将矛头指向了“非法移民”。印度北孟加拉大学教授萨米尔·库马尔·达斯指出:印度东北部的西里古里走廊俗称“鸡脖子”,只有21公里的宽度,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人员、商品和文化交流的东大门,是移民潮的主要路径。“一方面,这造成了该地区族群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许多居住在此地的族群依然保持着巨大的跨境社会、文化和经济联系。”
阿玛杰特·辛格指出,在英国结束殖民,对南亚大陆版图重新划分起,就有大量人口从周边地区进入印度。1971年,孟加拉国自巴基斯坦独立,战争再次造成了大波移民潮。来印度谋生成为一些孟加拉人的自然选择。有数据称,移民的数量超过1500万。从1951到2001年,阿萨姆邦的人口增长达136.4%,大幅超过印度平均水平。
现在,波多人指责政府对移民监管不力,但对于印度来说,控制移民的难度很大。阿玛杰特·辛格指出,印度和他国的边界线贯穿高山、低地、河流和人类聚居地,而且还有许多未确定的边境线。印度和邻国在历史、宗教和语言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难区分公民和移民的地方了。同时,在印度,移民控制也是政治上非常敏感的议题,不同地区、族权和宗教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东北印度,大多数族群都认为他们应当有保持自己文化身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辛格说,“但一旦涉及‘自治’,问题就变得极端复杂,涉及广泛的文化和地理因素。于是,波多人视大多数穆斯林都是非法移民,占有了他们的土地,而穆斯林则认为他们本来就是这里的居民,而波多人根本算不上多数派。一旦暴力开了头,后面的事情就无法收拾。”(文 / 徐菁菁) 背后流言阿萨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