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

作者:陆晴

(文 / 陆晴)

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0( 新西兰滑雪季从每年的6月持续到10月,南北岛都有南半球最棒的滑雪胜地 )

新西兰南北两岛被一条湍急的海峡分割开来,南岛比北岛面积稍大,人口却更少,这里拥有雄伟的高山、峡湾、冰川、原始湖泊。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基督城是开始南岛探秘的第一站,年轻的恋人穿着薄冬装手拉手蜷缩地挤在独木舟上起程浏览雅芳河沿岸的冬日景致。“你们在冬季来新西兰是最好的,能看到其他三个季节都不可能看到的东西。”导游阿康在新西兰生活了24年,这一程,他将载着我们经过新西兰最受欢迎也是最美的一条线路,从基督城出发,向南穿越坎特伯雷平原(Canterbury Plains),经内陆景观公路到达高原地带绿宝石般的蒂卡波湖(Lake Tekapo),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山所在的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Aoraki Mount Cook)就在其后隐现,旅程的终点也是冬季节的目的地——号称“探险之都”(或是“刺激之都”)的皇后镇(Queenstown)。

新西兰人热衷于户外运动和冒险,从世界上第一个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到创造了现代蹦极项目的哈克特(A.J. Hackett)和亨利·凡·阿希(Henry van Asch),新西兰人从未停止对脚下土地和自己身体极限的探索。有人说这是他们在宁静的国度生活太过无聊给自己找乐子,倒不如说是大自然呈现的那种原生态的坦然,容许人们与之亲密接触的万般可能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

壮丽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从北向南蜿蜒贯穿整个新西兰南岛,除了位于中部海拔约3754米的最高峰库克山,还有18座超过3000米的山峰,山顶常年被白雪覆盖。在毛利神话里,天父与地母结合生出了大量子孙,他们来到新西兰,在湍急的河流中遇险,巨型独木舟变化成了南岛,子孙变成了库克山群峰,其中一个的脸化作了库克山最高峰。“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是新西兰人也不算偶然了。”新西兰旅游局的克里斯蒂亚娜对我说,新西兰拥有好几个“世界第一”的名号:第一个迎接新一天的曙光,成立第一个国家旅游局,每单位人口拥有高尔夫球场面积第一,也是第一个女性拥有投票权的国家。

埃德蒙爵士的塑像如今就立在我们所住的赫米蒂奇酒店(The hermitage)外面,面向北远眺12公里之外的库克山峰。然而埃德蒙并不是第一个登顶库克山的人,在他1948年成功登顶之前,库克山葬送了不少人试图挑战的梦想。赫米蒂奇酒店就像它名字的意思——隐士一样,隐居在库克山谷。库克山村位于奥拉基库克山(Aoraki Mt.Cook)国家公园的中心地带,整个山村都卧在南阿尔卑斯山的U形谷底,村子不过百余人,都为旅游业服务。赫米蒂奇酒店从1884年开始就占据了库克山村的主要位置,被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环抱其中,坐拥新西兰最高峰独一无二的风景,标志性的落地窗一直延伸到突起的屋顶,在白天透过落地窗,南阿尔卑斯山一览无余。

我们到达酒店门口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在阿康的提醒下抬头望天,大家欢声不断,那是我们从未见到过的仿佛伸手可及的一整片璀璨星空。“那是银河吗?”有人小声问。克里斯蒂亚娜提议把原定明晚的观星计划提前一天,她知道新西兰冬季天气多变,不如抓紧眼前唾手可得的好天色。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极其明智,第二天一整天的晴朗天气却以云雾缭绕不见月色的夜晚结束,这预示着库克山将被一夜大雪覆盖。

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1( 皇后镇每年都会举行冬季节庆祝活动 )

身着一袭黑衣的天文学导游罗德尼(Rodney Bloxham)催我们出发了。罗德尼头发已经灰白,却有年轻人的体魄和步伐,左耳上的钻石耳钉在夜色中时隐时现,我们暗地里叫他“星爷”。“星爷”从小生活在坎特伯雷,10年前他开始在一个在蒂卡波湖附近叫做“地球和天空”的观星项目当司机。开了几年的车之后,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终于自学成才成了一名天文导游,在赫米蒂奇酒店工作了3年多,一个人住在库克山村的“员工宿舍”里。埃德蒙·希拉里爵士高山中心和世界上最靠南边的天文馆就在赫米蒂奇酒店里,他们提供的展望浩瀚星空(Big Sky Stargazing)项目包括在天文馆圆形屋顶的天幕上播放的3D影片,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一直到黑洞的奥秘和南半球的璀璨星空,这是观星前必要的知识准备。上个月新西兰麦肯奇盆地(Mackenzie Basin)刚刚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这是南半球的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黑暗天空保护区。“星爷”解释说,这里本就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从1981年起限制减少了灯光照明,光污染近乎为零,因此一直被公认为南半球最佳的星空观测与研究地点之一。在这里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能看到清澈的夜空,再加上当地大气的稳定性和透明度以及独一无二的深沉黑夜,还可以常年观察到银河系最明亮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Magellanic Clouds),这是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云。

“星爷”驱车带我们前往几公里外的蒂卡波约翰山天文台,这里常设5台天文望远镜,包括新西兰规模最大的一台,口径达1.8米,能观测到5000万颗星星。如果运气好,有足够的耐心和想象力加上专业指导,银河系、南十字星、麦哲伦星云、绵长犹如云朵的卡利那星云就都尽在眼底了。当晚山区的气温在零下8摄氏度左右,天文台四面无遮拦,寒风吹得“星爷”的声音都变了调,我们哆哆嗦嗦站成一团。在铺满繁星的黑幕上,用肉眼就能毫不费力地辨认出银河的形状和明亮的南十字星——由一颗一等星、两颗二等星和一颗三等星共四颗星组成的对角线刚好框出一个十字架。“星爷”掏出光束直达天际的“指星笔”给我们勾画星图:“看到那个宝石盒了吗?”南十字星旁边的这一小片星群用肉眼看就是一小块黑洞,用高倍望远镜则应该能看到在“宝石盒”的正中心一颗红色的星,那表示这颗星已经快燃烧到了自己的老年期,正下方是一颗明亮的蓝色星卖力地闪烁着光亮。“天文学需要想象力啊。”“星爷”说着又把另一台双筒望远镜对准了一团蝴蝶形状的星群。在我们快要被冻僵之前,星空已经变换了刚才的位置,转身之后看到的天空似乎更加璀璨。“星爷”调整望远镜的设置自动定位到了土星,这回看清楚了,金色的光环在看起来小小的星球周围蠕动,我们在深不见底的黑暗里兴奋地大叫。

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2( 新西兰麦肯奇盆地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灿烂的夜景 )

皇后镇的冬季节

皇后镇坐落在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北岸,四面环绕着南阿尔卑斯山卓越(Remarkables)山脉,在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却酝酿着最富探险精神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成为新西兰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3( 蹦极的发源地——新西兰43米高的卡瓦劳大桥 )

从地图上看,瓦卡蒂普湖的形状像是一个人屈膝侧卧,皇后镇正好在他膝盖的位置。在毛利人的传说中,邪恶的巨人Matau绑架了毛利首领美丽的女儿Manata,勇士Matakauri英雄救美,趁Matau熟睡之际放火烧死了他。河流中的水和雪山融雪冲下来在他蜷缩的身体留下的巨洞中汇成了瓦卡蒂普湖的形状,巨人的头枕在湖北边的格兰诺奇(Glenorchy),脚落在南边的金士顿(Kingston)。传说Matau的心脏一直不停跳动,形成了瓦卡蒂普湖的潮汐起落。

在新西兰,很少有其他地方像皇后镇这样期待冬天。1975年的冬天,一帮年轻人突然决定要在这里搞一个大聚会,能有多热闹就多热闹,自此每一年都会举行一个两周左右的盛大节日,来庆祝冬天的到来。在酒吧广场举行的赛羊比赛上,绵羊穿着衣服被牧羊犬督促着拥在赛道里的蠢样子逗得观众大笑。皇后镇当地人丽莎(Lisa)在冬日的暖阳之下吃着大冰淇淋球对我说,冬季节在每一个皇后镇人的心里都有着特别的位置,在这一时刻,人们不仅是聚在一起庆祝冬天的到来,也是庆祝“作为一个皇后镇人是多么幸运,能够拥有这一小块人间天堂”。皇后镇冬季节如今每年吸引大约4.5万人到访。在遥远的1853年,淘金的英国人来到这里时,认为这里是最适合女王居住的地方,才将这里取名为“皇后镇”,虽然女王一次也没有来过。

在库克山仰望南半球的星空4( 彼得(右一)和妻子经营着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徒步公司 )

迎接我们的雷根(Gizelle Regan)女士在皇后镇地区旅游局工作,5年前她同丈夫带着13岁的儿子从悉尼搬来皇后镇。从她15年前的第一次皇后镇记忆之后,便每年定期到皇后镇来度假,因为实在是倾心流连这里的氛围,终于决定举家移居。我向雷根女士发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皇后镇风格”?“我觉得是那种和谐的多样性。你看,这么小的地方却向人们提供了这么多选择,所有人都能够在此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娱乐方式。”

皇后镇中心不过“四横四纵”几条交错的小街,半个小时的脚力就能走遍,而在周围的群山与湖泊之间,有150多种户外活动的选择,大型的滑雪场就有6个。自1988年海克特(A.J. Hackett)受岛人成年礼的启发发明了现代蹦极之后,这里的极限运动就迅速发展蔓延至天空、深山、湖泊、洞穴以及任何能够开发的地方。起初在瓦努阿图,12岁的男孩子脚踝上绑上藤蔓,从木质的高塔上一跃而下跌入泥浆,用这种悬跳运动来证明男人的成熟与勇敢。1987年,海克特为了制造噱头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了下来,随即被法国警察带走。一年之后,他在皇后镇城外43米高的卡瓦劳大桥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蹦极基地,虽然之后又有了位于天空缆车47米和Skipper Canyon102米的蹦极新高度,在蹦极的发源地卡瓦劳大桥纵身一跃仍是最无可替代的体验。可能皇后镇就是有一种让人变勇敢的魔力,蹦极对我来说本是“绝无可能”那一级别的项目,但在卡瓦劳大桥蹦极中心看过关于蹦极历史的短片之后,我决绝地走上跳台,没有丝毫犹豫头向下栽了下去。

排在冒险精神之后的可能就是当地人强大的娱乐精神和“幽默感”了,冬季节的第一个活动竟然是男扮女装的障碍赛,大块头的新西兰男人浓妆艳抹穿着暴露,撞在一起的人假发别在别人腰带上扯下来,在众人的围观和嬉笑中全然不顾形象奔跑得认真。女装障碍赛自由报名,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当地企业的CEO,其中就包括皇后镇旅游局的首席执行官格雷厄姆·巴德(Graham Budd),他光着大腿、眼影模糊的样子恐怕员工看了都会不忍心,而几天前他还刚刚一本正经地宣布:“群山覆盖的初雪令皇后镇看起来如画般美丽,是时候拥抱冰雪了!”

理查德森山积雪上的第一个脚印

Guided Walks New Zealand Ltd.成立于1868年,是新西兰历史最悠久的徒步公司,由布莱恩特家族四代人传承。公司最初的业务是引导蜂拥而至的淘金者走出深山峡谷,在淘金热潮结束之后,他们开始转向著名的鲁特本步道,这是一条从蒂阿瑙翻山前往皇后镇的三天徒步路线,是新西兰最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

理查德·布莱恩特(Richard Bryant)和妻子伊莱恩在他们74岁和70岁那年认为该到了退休的时候,经过选择,在2007年将公司出售给了彼得·希契曼(Peter Hitchman)和卡琳夫妇。这对年轻的夫妇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一整个夏天,才最终被确定为接手公司的最好人选,毕竟“Guided Walks”在“布莱恩特”名下已有整整四代人超过140年的历史。

有着一脸亲切笑容的英国人彼得·希契曼搓着双手等我们出发。彼得年轻时曾被英国部队和英军特别空勤服务部门训练成为一名保镖,为上世纪80年代红遍大西洋两岸的杜兰杜兰(Duran Duran)乐队工作。“一有机会从那些受高度保护的歌星身边‘溜号’,我们就去山上、去公园、去私人庄园,甚至去城市的地下雨水渠做生存游戏,就像《荒野求生》里的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那样。”彼得对我回忆说,这是他们解压的特别方式。

结束了保安工作,彼得在夜店和酒店里做业务经理,后来管理着英国第二大夜店,逐渐在希腊开起了自己的夜店和酒吧,也在那儿碰到了自己的“kiwi女孩”,也就是妻子卡琳,随妻子搬到了新西兰。年轻时练就的技能在新西兰大片原生态的土地上有大把机会展现,他先是在新西兰为YMCA青年会做户外培训指导,用自己的生存技能和经验培训青少年荒野生存和城市生存之道。之后又创办了一个叫做“你与荒野”(You vs. Wild)的项目,是一个实用的互动体验,让人们尝试在受控环境中学习生存技能。彼得说:“这里人人平等,对外人打开接纳的心,我们来到这片土地都是为了一个原因,那就是过好的生活。”

直升机把我们从皇后镇机场载到积雪覆盖的理查德森(Richardson)山顶,场景从湖边美景直接切换到白茫茫的无人之境,开始一个上午的雪地行走。把特制的平板雪地鞋套在鞋上就能在厚厚的雪地上开始徒步了,否则一脚踩下去可能会一条腿都埋入雪中,彼得1.85米的个头,实验证明在积雪深处能把他从胸口埋起来。“这是今冬的第一次雪地行走,我们走在从没有人到过的雪地上!”出发前彼得兴奋地宣布。往年的雪地行走项目都是由越野车将游客拉到半山,从今年开始彼得他们引入直升机,因此我们得以在理查德森山的积雪上踩下了第一个脚印。

彼得和卡琳在买下公司之后仔细研究了皇后镇徒步生意的市场,发现各家都大同小异,他们希望自己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徒步线路,便有了雪地行走。这也得益于布莱恩特家族对皇后镇南部湖区私人土地的所有权。我们一行人在理查德森山顶上连成一串,彼得打头,他的伙伴埃罗尔(Errol)在后,他俩身上还背着大家的热饮和饼干。队伍的间隔越拉越长,四周只有自己的脚步和呼吸声。“能身处这样的仙境,我们太幸运了不是吗?”走在前面的彼得转身冲我们喊。 星空仰望新西兰旅游局南半球库克山皇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