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菜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泡泡唐)

有一回我妈从老家来,见我老婆买了一堆大蒜,就说:你喜欢吃蒜,就用水养一点,能割好几茬呢。过去,我们老家门前多的是空地,菜园都是以“分”为单位计算的,虽然后来宅基地紧张了,但我们家门口的空地仍然可以让她整个夏天不用买菜。

为了种蒜,我们省了几天的酸奶盒子没扔,还买了几块豆腐,也把盒子留下来。一个酸奶盒子一头蒜,豆腐盒子则是三头两头不等。总之,摆了一窗台。为了保证蒜苗长得美,我还到路边的绿化带偷了点土放里面。大约两周多以后吧,我看它们在阳光下长得都挺高兴的,就给它们拍了照片,放到博客上。我的博客基本上除了作者就没有读者,但是蒜苗们为我争了光,一位部队的作家不但看了,还给我留言,说他也常常在家这么干。本来我们不认识,后来居然就渐成朋友了。

后来,我们想扩大家里自产菜的品种,还试过做黄豆芽和绿豆芽,但都不是很成功。我老婆立功心切,说是要买点“营养液”加进去。这当然被我断然否决,买营养液生豆芽,那不如直接去菜市场。要知道,对于我们这种规模的生产来说,买营养液太贵了,至少是太不划算了。

去年秋天,我看见单位路边卖花的三轮车上,有一棵拇指粗的柠檬树,上面还有7颗柠檬果,就问多少钱。卖花的老汉说50块。这时候旁边一个大姐迅速地给我算了一笔账,说柠檬果在超市怎么着也得六七块钱一个,按6块算,42块,一棵树加上花盆才8块。如果按7块钱一个果子算的话,那棵树就是1块钱,花盆白送。后来讲价,40块钱,我呼哧带喘地给搬到了办公室。同事们都觉得我捡了漏。那就先卸一颗果子给大家分开泡水吧。

又让有车的老乡帮忙把树运到家,可是4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怎么也找不出地方安置它。我老乡说他那里有些铁丝,可以帮着吊起来。但是我又琢磨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吊起来的空间。最后,给放在了微波炉上。不知道为什么,叶子渐渐凋落,开始以为是冬天换叶子,但到了春天,却不见有新叶发出来。不过,枝杆还是绿绿的。一天,刚4岁的儿子突然说,那是空中花园。完全词不达意。当时,老师通知,每个小朋友都要带一个小花盆到幼儿园,里面要种上作物。我给儿子的花盆里种了黄豆。不久,柠檬树落光了叶子,枝干什么的也全黄了。

又过了大约一个月,对门的老太太突然开始了“大生产”,弄了3个长约2尺、宽约1尺的白色泡沫箱子,摆在自家窗台下。不久,青苗突土而出。原来,3个箱子里的宝贝还不一样,分别是:豆角、南瓜、黄瓜。我每隔几天都要带儿子观察这些蔬菜的长势,看它们抽条、长叶,看它们顺着琴弦一样的线向上爬。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们所在的拥挤的小院里,几乎摆满了花盆。虽然不姹紫嫣红,但的确多了生机。

对门的老太太天天傍晚出来观察她的“收成”,可惜的是,秧子爬上了房顶,花也开了一窗,但果却没有多少,叶子都渐黄了,总计有:豆角4个,5寸长的黄瓜两根,还有两个一寸长的黄瓜。我们和老太太一起关注了它们3个多星期,它们愣是一动不动地拒绝再生长,让人怀疑是受了《铁皮鼓》里奥斯卡的影响。老太太于是开始嘟嘟囔囔,说要把它们都扯了,说在窗子外面挡了风,又说太费水了。但她的儿子、孙子都不同意。

上房老太太今年89岁了。她偶尔也出来看看我家对门老太太的蔬菜,觉得是土太少。她家门前有一棵石榴树,白石榴,相当甜。老太太跟我说过多次,过去也是用花盆种的,后来换成小桶,再后来换大桶。再后来,没有办法了,围着大桶砌了一个池子,把大桶打烂。老太太几次对我说:有我大孙女那一年弄的,比你还大一岁呢。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反向推断:三四十年前,北京的大杂院里还是有土的,还是能种下一棵树的?

如果那时候我在北京,我的柠檬树是不是就不会死了呢? 空中菜园

下一篇: 忍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