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为上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钟师傅)

忍为上策0

但凡教人如何走向成功坦途直至达到峰巅的言论,都无一例外地要人大练“忍”字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自然是好;但人若犯我,我就生气就不可取了,常人于进步有碍,智者则有碍修身修性。譬如寒山。按理说,寒山一个人住在石窟里冬暖夏凉,该是逍遥自在。问题在于虽衣能蔽体但食不果腹,如何很好地生存就显得尖锐突出。认识了拾得和尚是因为常去国清寺打秋风,时间一久自然要惹其他人烦,于是就有些小抱怨说被人笑了轻了。拾得劝其“忍让由避……”再过几年且看看他。寒山开心地走了。于是即日起做一个幸福的和尚,住在山洞里面朝乱石,也有春暖花开。

一般人不会忍。有仇不报非君子。忍过几年,别人老了,自己也老了,即使是候到别人先死,自己还是老了。如果当年吴三桂也如那二位高僧一样,没有“一怒为红颜”的话,忍上几年再掀翻李自成的座椅……充其量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历史上最会隐忍,能够把内部矛盾酿造成敌我矛盾并能够引发全民大讨伐的是郑庄公。据说郑庄公是在其母武姜沉睡时降临人间的,因此身为长子的他却不惹妈妈喜。“奶奶的长孙子、妈妈的小儿子”这话果然在郑庄公身上应了景儿。要是搁在寻常人家也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问题是郑庄公很不幸地生在帝王家,这就需要他具有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才行。

自古王室多倾轧。缺了心眼少了根筋只能自求多福,但很少不被血雨溅身腥风吹倒的。作为郑国这个中等偏下小国的领头羊,郑庄公绝不是虾兵蟹将,“有人主略”。在位43年,与人交锋无数却都能克敌制胜,逐步把自己的国家强盛巩固到“春秋小霸主”的地位,当年却在母亲的干预下险些被弟弟抢夺去了太子位。在其母眼里,大儿子不是手心手背肉,一直支持小儿子在背后筹备篡国夺权计划。庄公臣子忧心如焚劝其出兵一举拿下,郑庄公却说弟弟是“姜氏之爱子、寡人之爱弟”,宁可失了土也不可伤兄弟之情拂了国母之意。这话有够至亲至情。事实上的情形是庄公隐忍不发徐图之:院墙太高红杏不出。

“郑庄公克段于鄢”故事中的男二号叔段摊上这么个善于隐忍、直到最后一刻才伸出利爪给予致命一击的哥哥而死不瞑目,但对于郑庄公母子来讲,虽是亲人却视同敌我。“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母亲的悲哀。然而身在皇家却容不得些许的心慈手软,你不玩别人的命,不定哪天别人就要了你的命,父子兄弟至亲骨肉尚如此,遑论隔代祖孙。汉代开国帝主之后吕雉就杀了自己的亲孙子。少帝刘恭虽是皇家龙脉,但庶到不能再庶。父亲早逝,皇后无子,历史的长卷注定要带上刘恭一笔。吕雉杀其母将之过继到皇后膝下,7岁时的刘恭明白自己的身世之后,只因一句“后安能杀吾母而名吾?吾未壮,壮即为变”而遭杀戮。7岁稚童哪懂掩饰和隐藏。皇廷之中的隐忍术,练得越纯熟就越能活得久。 上策忍为

上一篇: 空中菜园
下一篇: 健康(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