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都“很暴力”吗?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
)
7月20日,我正在网上与几位“80后”军事迷讨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一天前发誓当选后绝不削减国防开支之事,就传来了美国一位1987年出生的医学博士霍姆斯在影院射杀数十人的新闻。一位“80后”的军事迷马上提到不久前刚上映的《上帝保卫美国》里“影院射杀”的情节,并由此认为,罗姆尼若当选总统,很可能会继续扩张军备,对此中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鉴于此前的讨论突然被打断,我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80后”都“很暴力”吗?
7月17日,也是罗姆尼接受退伍军人协会主办的《美国军团》杂志采访的两天前,美国航空航天协会公布了一份23页的报告。在这份题为《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对国防相关企业经济影响》的报告中,两位经济学教授通过研究得出的数字表明,一旦根据2011年通过的《预算控制法案》在2013年1月2日强行在未来10年削减1.2万亿美元的财政支出,2012~2013财年国防开支将减少567亿美元(薪金减少71亿美元、采购维持费用减少496亿美元),将直接造成32.5693万人失业(其中包括国防部雇用的4.8147万名文职人员)。同时,由于采购和维护的减少,还将使分布在50个州的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213.7708万人失去工作岗位。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报告的发布不但成为很多共和党议员攻击奥巴马政府的口实,而且也是罗姆尼反击奥巴马竞选团队、指责他将就业岗位外包的有力武器。对此,一位“80后”军事迷引用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在《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中所描述的段落,强调除非美国再出现罗斯福那样的总统,而且还要有德、日军国主义出现的配合,否则不能排除美国走军事冒险主义的道路。
这位“80后”军事迷认为,美国当了10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先是侧重用科技和工业,然后侧重用金融养活了全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利益集团。如果未来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竞争下,美国既不能保持工业优势,也无法从国外持续收取美元的铸币税,那么,庞大中产阶级的工业物资供应必定会出问题。这样他们无非有两个选择:一是对金融利益集团宣战,然后如奥巴马所说的实行“再工业化”;二是埋怨全世界不供养他们,进而扩军备战以挟持全世界继续为其提供美元的铸币税。从目前美国金融利益集团的操控能力看,后者的可能性至少不比前者小。事实上,最近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坚决抵制奥巴马政府削减战略和战术核武器的举动,已为此做出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必须要在加强自身军事力量的同时,不要轻易跳入美国借“巧实力”制造的“南海陷阱”,进而做出低水平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另外一名“80后”军事迷则认为,即便是罗姆尼当上了下届美国总统,目前看他维持美国霸权的路数无非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发行货币和卖债券;另一条是靠卖债券赚的钱维持其海、空军的优势。简单说,如果美国政府把债券卖给本国企业和民众,算是左兜换右兜的话,对国外还主要是卖给中国。这就等于变相地用中国的钱维持海、空军优势来对付中国。换句话说,这等于想让中国自己掐死自己。虽然看起来很“巧”,可是谁听说过有人能把自己掐死的?假如中国受不了美国的军事压力,经济出问题,接下来就没钱借给美国了。反过来,如果中国通过加强工业基础扛住了美国的军事压力,美国也只能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军力,结果还得借更多的钱,横竖有一天要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反之,中国虽然带着“美国手套”掐了自己几回,结果只能是锻炼了自己的肌肉。
聊到这儿,我想起了在2012年5月号的《美国海军学会会报》上一位美国“80后”海军军官道格·罗布(Doug Robb)写的文章——《为什么大国间爆发战争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罗布在文章的最后借用鲍勃·迪伦的那句歌词——“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也没什么可失去了”,论证了“冷战”时期,在美、苏各自拥有“确保摧毁”的核打击力量的情况下,双方爆发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强调,大国发动战争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种方式。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国会面临着“财政悬崖”而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是要确定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呢?这个目标与那位2005年以优异成绩从海军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的想法一致吗? 暴力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