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街名引发的议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谭楷)
成都市高新区新修的繁雄大道,不知谁起的街名。从知识阶层到平民百姓,微词多多,鲜有叫好者。有人以为这是饲养场或种猪场,故繁荣昌盛,且雄赳赳气昂昂,让人感觉“繁雄”带着很强的荷尔蒙气息,与成都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不般配。最近,与流沙河、魏明伦、周玉锴诸君议论成都街名,颇有所得。
对街道起名,流沙河是典型的“守旧派”。他认为,老祖宗起的街道名,绝对是有道理的。省作协附近有条爵版街,用成都话念出来就是“脚板街”,后以讹传讹,群众都叫它“脚板街”,以至于在信封上写上个“脚板街”,邮递员都能投送到。后来,在街道换新铭牌时,流沙河说:“爵版”二字,千万不能乱改。“爵”,就是官爵的意思,“版”是印官员“名片”的木刻版子。前清时期,这条街有多家木刻名片店铺,官员们要印个名片,就到这里来。那时,名片是印在一张宣纸上的,有现在的A4纸那么大,上面写上官爵阶级,姓甚名谁,清清楚楚。所以,“爵版”二字浓缩了一条街道的历史,任何其他街名都无法替代。
说起街道起名,魏明伦更是锋芒毕露。他直言,现在一些官员的中文水平直线下降,没文化。企业给钱就把街名卖了,一街铜臭味,哪还有书香之气!过去起的成都街道名如“打金街”、“锣锅巷”、“骡马市”、“春熙路”,跟生产生活和商务有关;还有“总府街”、“提督街”、“将军衙门”,是政府所在地;还有“天涯石”、“支矶石”与历史文化有关。一叫街名就晓得是做啥子的,想到它的文化渊源。现在街道乱起名,小区起名更乱,假洋鬼子大行其道。什么“维多利亚”、“戛纳湾”、“地中海”、“比佛利”,一听这些名字,不知身在中国。
据友人透露,“繁雄”二字取自陆游一首咏成都的诗《晚登子城》,还是很有文化内涵的。陆游诗中有二句,形容南宋时成都之繁荣:“城中繁雄千万户,朱门甲第何峥嵘。”对此,研究宋代文学的四川大学周玉锴教授认为,“繁雄”二字是形容词,哪里都可以用,即使是引自陆游咏成都诗,也没有成都特色,若不加以说明,谁也不晓得它来自陆游的诗。反倒是这首诗中“老吴将军独护蜀,坐使井络无欃枪”颇有意味,说的是有了吴璘这样的抗金名将守护蜀地,使井络没有动刀枪,一派和平景象。其中“井络”二字很有成都特色。“井络”是指“井宿区域”。晋代左思的《蜀都赋》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以“井络”命名高新区的大道,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成都特色。
而流沙河则认为,“繁雄”也好,“井络”也罢,不如查找它原来的老地名,以乡村原名起街道名最好。比如,成都飞机公司那一块叫“黄田坝”;还有“大田坎”、“大面铺”,让人想起曾经有过的田园,现在已变成了街道。 流沙河陆游引发一条街议论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