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今后几年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作者:忆暖

(文 / 邱杨)

( 5月7日,普京步入克里姆林宫总统就职典礼现场 )

北京时间5月7日16时,克里姆林宫再迎旧主,举行了就职典礼。普京被俄罗斯媒体称为“新的老总统”。2000年、2004年大选中普京两度当选俄罗斯总统,执政8年间,俄罗斯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普京的支持率一度高达84%,基本没有跌下过65%。此次“归来”,被民众寄予了厚望。正如普京在就职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今后几年将决定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但如今的俄罗斯早已不是4年前他卸任总统时的俄罗斯。这4年间,俄罗斯GDP增长了31%,外贸额增加了7.5%,但国家财政预算从2008年的盈余1.7万亿卢布变为2012年预计的8766亿卢布赤字,失业总人数从480万增至500万。2012年,普京更是经历了其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去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中爆发的抗议活动使得他的支持率甚至一度跌过半数。这一切都在预示着未来的道路并不轻松。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许勤华告诉本刊:“俄罗斯需要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普京的连任起码在政策的延续性上会给俄罗斯带来好处。2000年普京上台伊始,俄罗斯才真正开始从经济低谷中走出来,所以维护国内社会稳定加强人民对本届政府的支持度是普京必定要采取的新动作。在推进政治改革上,普京将保持其执政的一贯性,但会调整威权的俄罗斯总统制,以顺应全球的变革形势。”

今年1月底,普京在总统竞选期间发表关于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章,发出“我们需要新经济”的呼声,强调俄经济必须摆脱对能源原材料出口的过度依赖,发展高效和低能耗的创新型经济。普京认为,未来俄罗斯新经济应该是多元化的,优先方向是制药业、复合材料、化学工业、非金属材料、航空工业、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知识产业。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与欧洲中心高级研究员皮斐尔(Steven Pifer)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输出保持着高度依赖性,这意味着它极易受到能源价格震荡的影响。普京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在建立一个更加现代、多元的经济之路上取得实质性进步。”普京在宣誓就职当天就火速签署了13项总统令,包括:8年内增加2500万个就业机会;对内投资额3年内增速达GDP的25%、6年达到27%;6年内将居民实际工资提高1.4~1.5倍;降低疾病死亡率,保障药品供应;加强中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增加科研经费;增加住房按揭贷款,8年内为60%俄罗斯家庭提供经济舒适的住房;俄武装力量及军事机构8年内装备现代化达到70%。无疑,要实现这些竞选承诺的资金投入将是极其昂贵的。

普京于今年2月发表的《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被认为是在为今后的外交政策定调,该文突出抨击美国和北约的国际政策与对俄政策,强调俄将继续坚持在反导问题上的原则立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爱德华·别利亚耶夫(Edward Beliaev)对本刊记者说:“相较于梅德韦杰夫,普京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风格更具对抗性。他拒绝参加即将在美国戴维营召开的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8)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许勤华说:“尽管俄罗斯的发展离不开美国、欧盟,但最近一两年的全球地缘政治波动使普京在外交政策的选定上会更倚重亚洲。”别利亚耶夫说:“我们将极有可能见证俄罗斯从美国转向亚洲的过程。”普京在去年10月曾撰文称,希望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为基础,在未来建立“欧亚联盟”,有效连接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普京强调,“这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欧亚联盟将建立在通用的一体化原则基础上,如自由价值观、民主和市场准则。他说:“我们提出的是强大的超国家联盟模式,它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极,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之间发挥有效的‘纽带’作用。”目前,俄政府正在制定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战略,这将令俄更多关注东部亚洲邻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俄“东部大开发”的大幕或许由此拉开。 今后几年几十年决定未来普京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