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斯特先生,您的建筑有多重?
作者:钟和晏(文 / 钟和晏)
( 今年76岁的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 )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独自走在冰天雪地中的黑灰色人影,在接近屏幕底端的边缘处移动。然后像是梦境一般,随着略带空灵感的音乐出现了有几百个滑雪运动员的长队,人群移近,身穿艳色高泰克斯滑雪服的运动员身影在镜头前晃过,滑雪板摩擦着雪地发出动听的嘶嘶声。这时候,全副装备的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出现了,他穿一身黑色滑雪服,头上没有戴滑雪帽,双臂奋力划动着雪杖,显得有点吃力的样子。
这个类似电影《冰雪暴》(Fargo)的冰冷开场属于74分钟的纪录片《福斯特先生,您的建筑有多重?》,主人公就是这位今年76岁的英国勋爵,过去30年中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有权势的建筑师之一,影片由福斯特的妻子埃莱娜·奥乔亚(Elena Ochoa)担任制片人。滑雪场景之后,屏幕上打出了一句福斯特的引语:“每一件事情都能激发我的灵感,有时候我感觉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过仔细想来,这句隆重出现的话也有点奇怪,因为其他任何人也可能看到福斯特先生所看不到的东西。
现任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迪安·苏德基克(Deyan Sudjic)是福斯特多年的朋友,他为影片撰稿并提供画外音旁白。当福斯特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下圣莫里斯未来主义风格的Chesa Futura酒店窗前打电话时,苏德基克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响起:“如果你仔细观察诺曼独特的衣着风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建筑品质,但你同时也可以说,他的建筑是难以解读的。你如何理解一大片黑色玻璃和弧形帘幕的建筑,你不知道里面发生着什么,也许诺曼这个人也是如此。”
伴随着乔安·瓦伦特(Joan Valent)典雅、高扬的配乐,镜头扫过福斯特一些著名的建筑,由玻璃、钢筋构成的摩天大楼和光线明亮的室内,富有韵律和气势的钢架结构。尤其壮观的是高高地跨越在绿色原野之上的法国米洛大桥,平移、旋转着的镜头围绕着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巨大纽带,几乎在翩翩起舞。虽然西班牙导演洛佩斯·阿毛多(Lopez Amado)和卡洛斯·卡卡斯(Carlos Carcas)运用了过多延时摄影的云彩,摄影机所捕捉到的福斯特作品的美感与力度仍然令人赞叹。
多年来,福斯特以冷漠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而著称,他经常被英国媒体刻画成高深莫测、难以接近的技术专家形象,他也是《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中唯一的建筑师。他确实公开承认自己是个极其苛刻的人,对人对己都是如此。1967年,他和第一任妻子温迪成立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最初的成员只有他们两人,如今他的公司总共1400多名员工,在13个国家有14个办公室。相比之下,他的老朋友和竞争对手理查德·罗杰斯勋爵的事务所,人数大概不到200人。到现在,福斯特已经赢得了500多个奖项和表彰,包括一个终身贵族头衔。
( 瑞士阿尔卑斯山下未来主义风格的Chesa Futura酒店 )
伦敦泰晤士河畔福斯特事务所总部的玻璃办公大楼里,粗壮的圆柱支撑着开放式的通高玻璃大厅,所有的人都在堆满文件和模型的长条桌前,对着电脑忙碌地工作着。这里究竟是现代主义建筑精英的聚集地还是外表漂亮的血汗工厂,这取决于你的个人观点。
身穿深棕色西装套装和黑色毛衣的福斯特高高地倚在办公室顶层栏杆旁,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关于他年少时画的第一幅草图:“我记得我画的第一幅画是一架飞机,运用了我对飞机最直观的认识。那时候我有一架动力来源于橡皮筋的模型飞机,我跑到几层楼上摇动连接棒和操纵杆,才发动了这架飞机,我对这一类东西一向很痴迷。”
(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内透明的圆顶构造 )
他用左手飞快地在纸上重画这张飞机草图,边画边说:“建筑能让人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飞行的快感,无需引擎或太阳能动力而与自然融为一体,置身其中从多个角度感受气流的升降。”
福斯特有一张商业飞行的驾驶执照,他在伦敦的住所屋顶有直升机停机坪。即使从他的建筑中,你也可以看出他一直以来对飞行的迷恋。1978年完成的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如同展翅欲飞的飞行器,如果与1985年完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相比,就像滑翔机与喷气飞机的差异。英国丹福德的美国航空博物馆1997年建成,像机翼一样的金属拼接而成的建筑体,具有气流回旋产生的美感。
( 柏林自由大学语言学院图书馆 )
“诺曼总是画个不停,随身携带削好的铅笔和精致的小本,随时记录下迸发的灵感。他总是画个不停,画啊画啊,这是他思考与表达的方式。你可以看到建筑物由此逐渐成形。他笔下的线条匀称,以最经济的方式延展开来,富有表达性,一如诺曼的性格。”迪安·苏德基克又不失时机地插入带有恭维的叙述,影片的旁白就像他之前授权撰写的福斯特个人传记一样彬彬有礼、不温不火。他总是不经意地提到福斯特的性格,又轻巧地带过,不会戳破任何核心的内容。
影片中有一些来自福斯特同事和好友的深情见证,他们称他是一个最有自我动力的人,谈到他对建筑、飞行和滑雪的热爱。他曾经击败了肠癌和心脏病等疾病,现在仍然每年参加越野滑雪马拉松比赛,保持每年滑雪500多公里、平均每天15到25公里的训练量。他的好友、英国作家乔治·韦登菲尔德勋爵评价说:“他想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心理上的软弱,战胜身体上的虚弱,展示一个人通过意志力可以达到多远。”
( 位于伦敦的瑞士再保险公司大厦 )
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同属世界名人俱乐部的艺术家访谈,谈论福斯特的远见和艺术性,同样是些泛泛之词。英国雕塑家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把福斯特的作品与埃及金字塔相提并论,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认为“曼哈顿的赫斯特大厦简直是有生命的”,而中国艺术家蔡国强说:“北京机场T3航站楼是最棒的机场,整个机场里充满了柔和的光,作为艺术家我是很感动的。”
“有时候,这部电影似乎准备把屏幕悬挂在蓬松的赞美云彩之上。比起一部纪录片,它以更符合企业公共关系影片的方式颂扬它杰出而强大的主人公。”《纽约时报》电影评论家斯科特(A.O.Scott)这样评价说,“福斯特通过极度自信的镜头看待世界,但是他的作品如此时髦、如此与时代合拍,本该得到更深入的审视。对于一部严肃对待主人公思想和创造力的电影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批评的声音是令人失望的,我指的不一定是揭秘、指责,而是中肯分析和论证。”
( 法国米洛高架桥 )
至少从屏幕上看,今年76岁的福斯特仍然生机勃勃。他近乎光头,一茬非常短的白发贴着头皮,走路时身姿挺拔。他的眼神锐利,大部分时候脸上没有笑意,让人感觉到他的权威。他本人能言善道、考虑周到并且有所保留,可以说,他是电影中最精辟、最有趣的讲述者,轻快地填补了自己个人经历中一些重要细节。
福斯特是独生子,1935年大萧条时期出生于曼彻斯特梅恩街,父亲经营一家家具和典当商店,母亲是餐馆服务员。摇滚巨星波诺(Bono)在采访中提到:“我问过他,从他父亲身上他遗传了什么,诺曼说他的父母都是工作狂,他从他们如此勤奋的工作中受到启发。”
( 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 )
因为这部纪录片,时隔30多年后福斯特第一次回到曼彻斯特儿时的旧居,一座陈旧的两层红色砖楼中的单元房。他小心翼翼地从椭圆形的狭窄门洞里走进去,即使隔着屏幕,我们似乎也能嗅到这座简陋的穷人居所散发的潮湿发霉的味道。
1953年从空军退役后,福斯特在曼彻斯特一家建筑公司获得助理房屋合同员的职位。1961年他完成了当地大学的建筑课程,之后获得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的奖学金,在那里他遇到了理查德·罗杰斯。后来,他们两人和各自的第一任妻子组成一个“四人小组”建筑事务所,白天把住所的前厅改成办公室,用来向客户展示他们的建筑模型。
“四人小组”三年之后解散,福斯特开始设计社会乌托邦式的工业建筑,分享他具有远见卓识的朋友、已故美国建筑师和发明家巴克明斯特·富勒“利用最少的材料做最多的事情,利用最少的资源构建最坚固的结构体”的理念,很快以他经济节省、富有表现力的设计和处理材料的新方法获得瞩目。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好开端,纽约曼哈顿的赫斯特大厦通过对角线的运用节省了20%的钢材,剩余80%用的也是回收钢材。大厦建成之后,美国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把福斯特称为“现代主义的莫扎特”。
现在我们知道了,《福斯特先生,您的建筑有多重?》这个别出心裁的片名是两人一起坐直升机到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时,富勒问福斯特的一个问题。当时福斯特答不出来,一周的查证之后他知道了答案,确切的重量为5328吨,而且大部分隐藏在外观见不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建筑物最重的部分也就是它最不吸引人的部分。”福斯特说。
近30年来,福斯特事务所改变了高层大厦的性质,在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和伦敦俗称“小黄瓜”的瑞士再保险大厦等项目中,试图创造出一种富含生态敏感性的高层建筑,具有充足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结合最新的结构、设备、材料和工艺等手段来降低能耗。另一方面,一个也许不那么友好的说法是他的作品总是关于更大、更高、更新、更透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是世界上造价最昂贵、最高科技的建筑,北京机场T3航站楼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法国米洛高架桥是世界上最高的桥……也许正是众多的世界之最,让福斯特勋爵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也是最富有的建筑师。
可以说,福斯特事务所重新发明了机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设计的斯坦斯特德伦敦第三机场后来成为世界上机场的原型,把机械设备移到底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堆塞在屋顶层面,颠倒顺序的结果是解放了屋顶,可以创造出一个流溢着天光的中央大厅。从斯坦斯特德到赤腊角香港新机场再到北京机场T3航站楼,就像一个家族式的系列设计,都是具有庞大的体量、轻盈的屋顶和一整套模数系统。
建造北京机场T3航站楼的时候,福斯特在当时的采访中说:“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能够生产经久耐用的铝制型材、冲压件以及玻璃面材,允许我们研发全模数的、远程预制配件的建造策略,减少现场作业,以遵照机场建设严格的时间表。”这部纪录片中再次赞叹了中国政府有能力调动5.5万名工人,以工地为家每天三班24小时持续地工作,成就了4年内建造完成航站楼的奇迹。
当福斯特事务所的实践变成全球性之后,他们的设计从单一的建筑到整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影片中最有趣的内容之一是2009年为阿布扎比设计的“玛斯达尔城”——世界上第一个零碳城市,这是阿布扎比计划用从石油业中赚取的150亿美元,在平均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沙漠中,为数十万人建造的绿色环保城市。一系列模型、设计图和3D动画展示了这个科幻乌托邦之城。市内由电动汽车连接交通建立起便捷的交通网络,通过研究新能源与循环再利用,让城内的能源做到自给自足,而资助这些研究计划的公司将来也能从中获益。虽然目前还不知道,玛斯达尔城的愿景能否全部实现。
从影片中我们清楚地了解了福斯特对画图、飞行和运动的热情,但构成这位世界级建筑师传记的核心内容还是他的建筑作品的世界之旅,而不是他的内心之旅。我们知道他有3次婚姻和5个孩子,但他的私人生活几乎没有触及。影片中最动人的私生活场景是他和年幼的儿子一起玩以热水为动力的蒸汽船,那个长相俊美的十来岁孩子拿来一杯热水,并因为蒸汽船的起航欢呼雀跃。有趣的是,相比之下福斯特自己对这件小玩具投入了更多强烈的、孩子气的注意力。
过去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福斯特事务所曾经濒临破产,作为当时世界上造价最高的大楼,香港汇丰银行的项目如同一场赌博。福斯特说:“我们在此之前从未建造过高楼,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当时没有赢得那个项目,我们早已经破产。”即使赢得汇丰银行项目之后,整个建造过程中悲剧仍然接踵而至,“黑色星期五”的经济危机,妻子温迪死于癌症,一切逼近悬崖的边缘。
根据去年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因为全球对大规模建设的需求衰减,去年福斯特事务所解聘了1/4的员工,他的营业额在前一年从1.54亿英镑下降到1.34亿英镑,报告1500万英镑的税前亏损。这家私人持股的公司债务3.27亿英镑,每年的债务利息支出将近4000万英镑。但是,福斯特本人在2007年把他的股份出售给私人股本公司3i,现在他的个人财产超过2亿英镑,并出于税额原因与他的家人移居瑞士。
福斯特在影片结尾讲述了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10年前他是一个癌症病人,之后又犯了心脏病。他从化疗和手术中幸存下来,之后仍然决定参加跨国雪地马拉松的赛前训练。他去做身体检查,医生告诉他的结果是他最多只能活3个月。
所以,英国《独立报》的建筑评论员杰伊·莫里克评价说:“但是,我仍然不知道诺曼·福斯特灵魂的重量,也许这样的欲望是无礼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福特斯在建筑上的惊人成就怎么能不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这位76岁的人曾经濒临破产,10多年前被宣布只有3个月的生命,两次与癌症的搏斗,如今仍然在瑞士参加越野滑雪马拉松赛。那么,是什么让福斯特奔跑?”
虽然最终我们也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但这仍然不失为这位英国传奇人物一生的动人故事。出身于底层的工人阶级家庭,依靠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成功地打破阶级藩篱,他还是属于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成果,就像曼彻斯特的前辈工程师和科学家一样,用他们的机器和技术征服了世界。
福斯特的故事大概不会就此停止,他说:“一切都是可以重新开始,如果可能我想重新设计每一个项目,因为你总是可以再走远一步。如果做不到,就意味着你没有从过去所做的事情中学到什么。” 福斯特建筑先生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