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瑟夫·卡比拉的难题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12月10日,约瑟夫·卡比拉的支持者在街头庆祝卡比拉赢得大选
)
12月9日,刚果(金)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统约瑟夫·卡比拉以48.95%的得票率赢得大选。但其主要竞争对手艾蒂安·齐塞凯迪拒不承认该结果,反而坚持宣称自己当选总统。其支持者也在刚果(金)首都街头与政府军发生了暴力冲突。
卡比拉之父在1997年借助班亚穆伦格族(原籍卢旺达的图西族)和卢旺达图西族政府的支持推翻了蒙博托前独裁政权。卢旺达大屠杀后大量胡图族人逃到刚果(金)。卢旺达政府一直指责蒙博托政府包庇藏匿在该国的叛军。但权力之争导致盟友反目,次年,刚果(金)内战爆发。“卢旺达及其盟友乌干达以保卫边境安全为由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布隆迪也存在着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长期积怨,卷入其中;津巴布韦、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则应卡比拉政府之邀出兵帮助平叛。这场内战最后演变成了规模巨大的地区冲突。”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刚果(金)问题专家蒂莫西·莱伊麦克斯(Timothy Raeymaekers)告诉本刊。
2001年,卡比拉在父亲遇刺后继任总统,并于2006年赢得刚果(金)首次民主大选的胜利。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的高级讲师佐伊·麦瑞吉(Zoe Marriage)向本刊指出:“能否使刚果(金)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卡比拉能否赢得民心从而巩固其政权的关键。卡比拉上台后,大幅调整经济政策,逐步改善了刚果(金)的宏观经济状况。2002年该国经济增长由持续负增长转为正增长;2007年GDP总值首次达到百亿美元,增长速度达6.3%。”
但与此同时,根深蒂固的部族矛盾仍然困扰着卡比拉。“刚果(金)全国有250多个民族。在东部地区,卡比拉被批评为一个‘外人’,他不会讲当地语言。”麦瑞吉说。2008年4月,刚果(金)东部地区爆发巨大冲突,政府军、图西族的恩孔达反政府武装、当地部族武装“玛伊-玛伊”民兵组织以及卢旺达反政府武装“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混战不休。13年前的战火虽已熄灭,但冲突种下的仇恨一直难以消弭。“安全问题成为卡比拉在巩固政权的道路上面临的最复杂问题。政府目前所拥有的只是一支初具规模的大杂烩部队。”
与此同时,当年7月份以来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刚果(金)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高达45%。“卡比拉在许多地方都变得极不受欢迎,在首都的贫民窟中尤其如此。齐塞凯迪曾多次出任总理,在沟通民意方面做得十分成功。在投票开始前,他甚至已经宣布自己将当选总统。”麦瑞吉说。而这位反对党民主和社会进步联盟的主席在大选中的得票率也达到了32.33%之多。如果说部族矛盾是刚果(金)的一个毒瘤,那么“资源的诅咒”似乎更加助长了这个毒瘤的生长。莱伊麦克斯指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国投资者仍关注在刚果的矿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但在刚果(金)东部的北基伍和南基伍省,所有矿区的背后是各个武装力量。走私金矿和其他矿石的收入成了它们的经济来源。”
投资者很清楚,这个地处非洲心脏地区、面积达234.5万平方公里的非洲第三大国家,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0月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历时两年完成的《刚果(金)冲突后环境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刚果(金)未开采的矿产资源总价值高达24万亿美元;境内热带雨林绵延15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森林资源一半以上;潜在水力发电量为1亿千瓦,相当于全球水力发电潜力的13%。此外,刚果(金)的沿海盆地拥有巨大的石油开发潜力,刚果(金)目前正与安哥拉商讨海上经济共同区的开发事宜。
受到全球金融和债务危机的冲击,西方国家更需要为其经济复苏备足大量资源。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给了他们强烈的紧迫感。刚果(金)的问题注定还要掺杂更多内外利益的纠葛与纷争。2008年,中国和刚果(金)签署的“矿产换基础设施”协议给予中国企业通过协助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来获取采矿权的机会。不过IMF却以拒绝通过“重债穷国计划”(HIPC)来减免其所欠外债为筹码,要求刚果(金)缩写了协议规模。■ 卡比拉难题约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