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个政治性的问题

作者:俞力莎

(文 / 俞力莎)

意大利:一个政治性的问题0( 11月12日,意大利民众在总统府门外庆祝贝卢斯科尼辞职 )

11月12日,挺过50多次不信任投票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终于主动请辞。《经济学人》杂志高调宣布:“没有了贝卢斯科尼,意大利将获得一次机会。”

尽管该杂志一向对贝氏持负面评价,但现在这位驰骋政坛17载、当选总理3次、任期长达11年的老将似乎确实成了意大利的包袱。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克里斯蒂安·瓦卡里(Cristian Vaccari)告诉本刊:“在国内,由于与强大的经济部长蒙蒂发生摩擦,他失去了在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无法继续有效治理国家。在国外,他失去了金融市场和国际领导人的双重信任,在G20峰会上被抛在一旁,在政策讨论时遭孤立。这使得意方立场受损,因为这是一个堪与经济和金融危机相提并论的外交政策危机。”博洛尼亚大学的詹弗兰克·帕斯奎诺教授(Gianfranco Pasquino)也告诉本刊:“贝卢斯科尼完全失去了信誉,因为他总是在承诺却从不遵循欧盟的要求。他拒绝承认意大利遭遇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将所有重要的调整措施一拖再拖。”

然而,贝氏下台就能挽救意大利么?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讲师丹尼尔·埃尔伯塔兹(Daniele Albertazzi)告诉本刊:“在任何情况下,贝卢斯科尼都不能被忽略。他仍是上届选举的赢家,他的人民自由党掌握着35%的选票,在重新投票前,不可能‘逆’他的意来治理国家。那些说‘贝卢斯科尼完了’的人将自己的意愿误当成了现实。”

11月16日,过渡政府总理蒙蒂率领新内阁宣誓就职。所有内阁部长均由专家出任,没有起用任何有党派的政治人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意大利总统奖章获得者约瑟夫·拉帕隆巴拉(Joseph LaPalombara)告诉本刊:“左派错误地否决了詹尼·莱塔(原总理府国务秘书)进入内阁,又过于天真地认为贝氏集团会允许朱利亚诺·阿马托(前总理)被任命为内阁成员。这两个既懂经济又富有政治技巧和经验的人选本可以给蒙蒂政府提供一个更好的成功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的‘机会’并不是那么令人振奋。这样的技术型政府正好让人们相信问题是经济型的,是意大利自己的问题。真相是,问题根本上是政治性的,政治性的解决措施不仅是在罗马还应在布鲁塞尔和法兰克福寻求。”

埃尔伯塔兹说:“我们正在目睹一场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发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危机。意大利的债务占国内GDP的120%,这一百分比尽管过大,但和1995年的情况恰好一样。也就是说,这几年来该比值并未上升。意大利的经济基础仍然坚实,拥有庞大的工业基地,仍是欧洲第二大出口国。意大利家庭有储蓄的习惯,私人债务比起英国等要低得多。中小企业的实力、灵活性和创新性也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经济特色。意大利的经济规模比希腊要大得多,如果它崩溃了,整个欧元区也会随之崩溃。这也为它留有余地,使市场仍保有十分谨慎的乐观态度,而且欧洲有钱自救,只要它想这么做的话。”

蒙蒂是个杰出的经济学家,在担任欧盟第四届竞争委员会主任时表现出色,然而却没有任何国内从政经历。“他确实看起来像是一个‘欧盟指派’的总理。”罗马社会学自由大学政治史教授乔瓦尼·奥西纳(Giovanni Orsina)告诉本刊,“我相信这表明了意大利民主的困境:这不是原因,而是意大利政治失败的结果。”拉帕隆巴拉断然表示,欧元区“三驾马车”强开“药方”给希腊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在意大利。

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三方会谈是蒙蒂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前段时间,萨科齐所谓“双速欧洲”的想法和德法密谋建立“核心欧元区”的传闻成为焦点话题。瓦卡里告诉本刊:“意大利将被永久纳入德法会谈的承诺是很重要的,因为贝氏执政期间,意大利在欧元区关键决策的制定中缺席。而这个承诺能否保持一方面取决于德国的诚意和法国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意大利能否恢复其信誉。这确实是一个外交政策危机,而更甚于一个经济和金融危机。欧元区的分裂对欧洲是一个致命打击,但现在事情显然都摆在台面上了:要么德国接受让欧洲央行发行更多货币和成为最后债权人的要求,以此换回欧元区国家更大的财政整合,要么就看着欧元区分裂。”■ 贝卢斯科尼意大利一个意大利经济政治意大利总统问题政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