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硕士生的困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太原 水深)
我是考研芸芸众生中的一名,考研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考上研究生并没有消除我对未来就业前景的困惑。
本人考取的是学术型硕士,可以享受学费免除,每月给予一定补助的优待,这是许多院校招生不忘鼓吹的噱头。但是,眼下的研究生教育开始出现当年大学扩招的倾向,随之产生了一个新的硕士生群体,即专业硕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于是乎,许多院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没有达到开设专硕的条件下,依然大批招收专业硕士。实际上,许多院校开设的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课程除了学制不同外,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大规模招收专硕前,学术型硕士的质量还可以,专硕开设后,学术型硕士的质量反而受到了影响。专硕给那些想上研究生、而无力在独木桥上厮杀的人降低了入学的门槛,但他们要承担高昂的研究生费用。更有甚者,许多院校开设了学位班,先掏钱入学,然后每年跟着考研大军一起考,只要在学制内考上,毕业时就能颁发学位和毕业证。
研究生扩招稀释了教育资源,也稀释了硕士生教育的质量。本人在上研前对研究生生活抱有极大的期待,然而上研后就困惑了。假期我还没开学前,一个湖北的朋友先开学了,没过几天他的QQ状态上就赫然写着“闲的蛋疼”。开学后,这句话就在我身上应验了。由于宿舍紧俏,原来的标准四人间改成了普通六人间,生活上大为不便。第一周没课,仅仅是参观校史馆。加上课本没有发,宿舍里没有架宽带,只能连每小时8毛钱的校园网,贵不说还网速超慢,生活乏味无聊。一周后,公共课的课本发到了手里,专业课却没有课本。第一堂课,专业课老师给拉了一张书单,上课形式和本科没两样,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由于没有课本,未安装投影,讲什么、讲到哪儿、从哪儿讲都是老师说了算,上完课老师就消失了。
一位博导告诉我们,他带的硕士生有大批在毕业之际无所事事。有个学民俗的朋友上了第一节专业课后回来,就决定要考公务员,因为老师告诉他们,考公务员是他们最好的出路。同寝的有三个考公务员,一个考银行,还有一个既考上了公务员又考上了专硕,他一边上班一边雇人上课,两不耽误。扩招使得研究生的成分变得复杂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已经不复存在。一个笑话是:大学期间上课同学们都喜欢前排的座位,到研究生这会儿,大半个教室空出来,学生都抢着坐后面,以至于老师不得不站在教室中央讲课。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自然无可厚非,但扩招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决胜棋。一味在人数上拓荒,而不在培养上下工夫,硕士生的质量怎能上得去? 困惑一个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