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在哪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杭州 王宝玉)
我家住在杭州城西文教区的求智巷边上,20多年前,小巷的一边是树,一边只能过过行人和自行车。90年代末地产大开发,这里造起了一幢幢的高楼,小巷也拓宽了许多。再后来,政府在单边划了停车位,一条路的三分之一成了停车场。2005年开始,小巷旁边高楼里的车子在小区里容不下了,就蔓延到小巷另一侧的道路上。一到傍晚,小巷的左右两边全是车。这样一来,早上上班连正常的双向通行也受到严重影响,急促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听得让人抓狂。短短100米的路,车子要开10多分钟,有时连自行车也一块儿堵。无奈,政府又开了点“止痛药”,规定小巷每天早7点至晚18点半单向通行。那一年,杭州多了很多求智巷这样的限时单行线。
日渐增多的车,让我们行人的路变小了。你看小巷一共是12步宽,一边的正常停车用去3.5步,另一边的违章停车用去3.5步,中间还要开辆车又用去3.5步,只留下1.5步的路给双向的行人和自行车。我上小学的外孙有次独自走在路上,可怜的小孩被车轮碾过脚背,好在鞋子比较大,有一半是压在鞋子上,那车主说声“对不起”就走了,可怜的孩子哭着拐脚回家。老人们走路也要格外小心,紧贴着停靠的车子走路,遇到车子交汇还要侧身相让。也有蛮脾气的非机动车主,见着狂按喇叭的车主,把自行车一横,道:“今天索性谁也别想走!”
眼看着路被车子占满,沿线居民怨声载道,只能举报违章停车。开始交警过不了多久就会来,在一溜儿的违章停车上贴上罚单,于是第二天道路就会好上大半天。但是好景不长,每到周末,小巷与大街交叉的一段路依旧停满车。电话打过去,交警说的话很有意思:“路上的事故处理都来不及啊,哪有时间处理违章停车?”有的则说:“这个事情你要向‘人大’反映。”有狠一点的居民也回过话去:“你们不处理违章停车,我要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条路就这么在违停和罚款之间时好时坏,让居民的心也时晴时雨。
一边是购车政府不控制,一边是车主抱怨没地方停车。矛盾的结果是,违章占道好像理所应当,偶尔罚点钱也只是“隔靴搔痒”,而道路停车法规反倒是形同虚设。老居民区不大不小的巷子里,行人和非机动车行路难问题日渐突出。与此同时,行政不作为也日渐严重了。 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