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莎士比亚、阴谋与现代暴君

作者:石鸣

(文 / 石鸣)

( 戏剧《理查三世》剧照 )

“毫无疑问,理查三世是我演员生涯至今最有挑战性的角色。”凯文·斯派西对本刊记者说道。被西方媒体公认行事低调的他,不愿接受太多采访,一年以前,他将参演门德斯新版《理查三世》的消息成为报纸大字标题轰动一时之后,关于此戏几乎再无他的任何消息。偶尔能从只言片语中得到的信息是,这部戏的压力甚至让他不再讳言“觉得恐怖”,而他慰藉自己的方法就是“信任导演”。

凯文·斯派西记得清楚,这次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是这个戏的第112场演出。演出时长3小时15分钟,除了哈姆雷特之外,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戏份最多的角色。“而且都是连着的,哈姆雷特还有一个奥菲莉亚来缓冲他的压力,而理查是一场接一场,总共26场戏,其中23场都有我,因此几乎没什么在后台喘息的时间。”凯文·斯派西对本刊记者笑道,“因此我肯定,有些莎士比亚剧的演员会恨死他,这种让人疲于奔命的换场安排简直是缺乏人性。”据学者们考证,这是因为莎士比亚当时还不够有经验,写作《理查三世》时他才28岁,此前仅写过一部《亨利六世》(上、中、下)。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故事中,《理查三世》并非众所周知。15年前,美国著名演员阿尔·帕西诺拍摄他那部《寻找理查》的仿纪录片时,专门插入了大量的街头采访镜头来表现普通美国人对这部剧作的陌生,而当阿尔·帕西诺自己面对镜头试图简要叙述剧情时,也一边概括一边陷入了困惑。“一般来说这部戏可以用两种方式来排。”《卫报》说,“一是把它作为20年玫瑰战争最后高潮时分的集中爆发。”这就要求观众对400年前的那段英国历史具备基本的概念,起码要了解约克和兰开斯特这两个家族之间纷争的来龙去脉和家族成员之间彼此复杂缠绕的血缘关系。“二是单纯讲一个独立的故事。”而这正是导演门德斯选择的路径。

1992年,门德斯曾经在伦敦排过一版《理查三世》,那个版本从舞台调度、人物刻画到舞美设计,看起来都像是今天这个版本的先行者。2001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国王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Ⅲ)的著作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12个《理查三世》剧的舞台版本,其中对门德斯这个版本的评述是:“风格俭省、凌厉、快速,形式化的舞台调度、配合精准的人物动作、仪式化的死亡、充满象征隐喻意义的服饰,以及几何式的灯光设计都加强了这部戏如同建筑的结构感,同时强调出了戏剧节奏。”在1992年的这个版本中,已经出现了用鼓点控制气氛、用打在地上或墙上的方形灯光来表现门或者窗等等创意,重要场景——如最后一幕鬼魂在理查的梦境中降临——的舞台设计与现在看到的已经没有什么不同。

此外,剧中门德斯对玛格丽特这个角色的处理也沿袭了1992年的版本。“原作中她本来只有两场戏,理查阴谋篡位时一场,篡位成功后一场,而门德斯现在给她加了很多场戏。”玛格丽特的扮演者吉马·琼斯(Gemma Jones)告诉本刊记者,“但并不是增加台词。按照导演的安排,每当一个人即将死去之时,玛格丽特便会像幽灵一样地上场,手持白骨在一扇门上画上一个黑叉。她的预言形成了理查的阴谋之外的另外一条叙述线索,就像是剧中的一个回声。”

《理查三世》:莎士比亚、阴谋与现代暴君1( 导演萨姆·门德斯 )

要论门德斯这两版《理查三世》之间的主要区别,除了演员选角和多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之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如今的版本比20年前处理得更加简洁集中。不断开关的门后仅以透露出的暖光来隐喻天国之路,去掉了缭绕升起的烟雾。配乐去掉了单簧管和小号,仅留键盘和鼓。原先伴随理查出场时的狗吠声也被去除了,这来源于历史传说,理查的封号是“葛罗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当时的英国人借其英文简称“狗”来表达对理查的唾弃。简化之后原剧的历史语境变得愈加模糊。“我们不想让理查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门德斯在采访中说,“他就是专制暴君这一种历史人物的典型。”

最后一场戏中,持续一分钟的打斗之后,理查被里士满杀死,又被倒吊了起来,如同悬尸示众,一直等到里士满完成他那著名的胜利宣言。理查血迹斑斑的白衬衫和被悬挂的凄凉无力感,正如门德斯和凯文·斯派西所愿那样,让观众“想起卡扎菲和墨索里尼”。

“我以为我会被这部戏耗尽,我以为我会被累死。”凯文·斯派西对本刊记者坦言,他今年已经52岁,早已过了被大多数评论家们认为能够胜任理查三世的年富力强的年纪,他在剧中的道具“有20磅重”,他说:“演这部剧就像驾驭一场龙卷风。”吉马·琼斯则在采访中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他一个人撑起了大部分戏。”

“我从这部戏中获得了活力。”凯文·斯派西说,“一部16世纪的作品仍然给我们一些关于现代生活的启示,这真是妙不可言。这部戏唤起的那些影像和念头是日常的和当下的,我们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后,窝进沙发打开电视机就能一再重历:也门,埃及,‘阿拉伯之春’。”

这些颇具政治意味的影射在剧中借助电子影像被加强了。全剧一开场,在理查进行那段著名的独白之前,一段表现人们欢庆战争胜利的黑白纪录片替代了恶狗的吠声。而白金汉公爵力劝理查加冕为国王而理查假意推辞的一场戏成为最令人热议的段落,彼时舞台上方降下一个大屏幕,凯文·斯派西隐入幕后,不再直接面对观众,而是通过屏幕上播放的面部特写镜头来与舞台上手持话筒进行公众演讲的白金汉进行交流。“我和门德斯都觉得白金汉像彼得·曼德尔森。”白金汉的饰演者卓克·伊乌哲(Chuk Iwuji)告诉本刊记者,后者曾协助布莱尔竞选成为英国首相,以政治手腕和突如其来的政治生涯转折为名。“我事先对白金汉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预设和概念,突如其来的,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形象便闯入了我脑中,门德斯也是如此,我们讨论着我们的戏剧人物,不约而同地便说出了同一个答案,这种殊途同归是一种巨大的乐趣。”

对于《理查三世》的演员来讲,现代化的舞台设计“更关乎视觉”。“我们遇到的挑战仍然是所有戏剧表演要求中一以贯之的,即清楚、动人地讲故事。”卓克·伊乌哲和吉马·琼斯告诉本刊记者,“在这一点上演莎士比亚剧尤其困难的是语言,如何能够一边忠实于原文散文诗一样的韵律,一边让对原文完全不熟悉的观众能够听懂?”例如玛格丽特皇后,“她身上有丰富的历史和纠缠不清的家族关系”。吉马·琼斯说,“而我的预设是观众对此一无所知,不必老是追问她做了什么,就能够通过她的台词被她当下在舞台上的境况所吸引。”■ 暴君阴谋现代三世理查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