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尔吉斯斯坦新总统的选择
作者:俞力莎(文 / 俞力莎)
( 10月27日,吉尔吉斯斯坦社民党领袖阿坦巴耶夫前往首都比什凯克附近的一个村庄与选民见面 )
10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总统大选的结果,吉现任总理、社会民主党领袖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在第一轮投票中即脱颖而出,当选总统。
阿坦巴耶夫的获胜得益于他任总理期间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深得民心。去年4月,经济形势的恶化引发了大规模骚乱,不仅将前总统巴基耶夫赶下台,也令该国经济雪上加霜。阿坦巴耶夫担任总理后致力于稳定、发展,使经济避免了大幅衰落。但长年积贫积弱的局面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网站的数据,去年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萎缩了1.4%,国内生产总值为46亿美元,而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60%以上。
为此,新总统已经做出了一个选择,即高调地宣布向俄罗斯靠拢。美国堪萨斯大学副教授玛丽亚·奥梅利切娃(Mariya Omelicheva)告诉本刊:“吉尔吉斯斯坦长期在美俄的夹缝中求生,一直奉行着多方位平衡的外交战略。但在新总统看来,一边倒政策或许有利有弊,来自俄罗斯的支持似乎更为实际和唾手可得。”10月19日,欧亚经济共同体政府首脑会议在圣彼得堡召开,会议决定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关税同盟,近期将通过具体的入盟计划。这正是阿坦巴耶夫在任总理期间积极推动的。俄罗斯总理普京随后表示,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将向吉尔吉斯提供贷款。
11月1日,阿坦巴耶夫进一步表态,吉不会延长有关美国在该国设军事基地的协议,但将遵守合约,让美国继续租用玛纳斯基地直到2014年中。玛纳斯空军基地位于吉首都比什凯克附近,自2001年起就被美国租用为阿富汗战争的后勤中心,2009年有关租用协议被吉议会废除。之后,美军以更名基地为“过境转运中心”并支付高额租用费和机场翻新费为代价,与吉方签署了使用玛纳斯国际机场的新协议。
2009年之前,约90%的美军后勤物资都是首先经海路由巴基斯坦转运到阿富汗境内。这条补给线常遭塔利班袭击。“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基于俄美关系逐渐转暖,产生了更积极地利用北方运输线的想法。”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中亚问题专家瑟恩·穆尔(Cerwyn Moore)告诉本刊,“玛纳斯基地的保留是得到了俄罗斯的同意,俄美也达成了有关军用物资过境的协议。”目前,已有40%以上的驻阿美军后勤物资改走中亚路线。随着美巴关系日益紧张,美军更希望在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提高到75%,从而摆脱对巴基斯坦运输线的依赖。美军已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五角大楼还希望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能允许美军装备“借道回国”。
与此同时,这条路线却是中亚地区的安全隐患。穆尔说:“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基地武装起来的伊斯兰反对派积极介入各种事件。过去巴基斯坦军方对它们施加的压力被认为是它们积极活动的原因,而现在最主要的是北约交通线的北移。在中亚国家境内直接发生军事行动也是有可能的。”奥梅利切娃说:“很多政客与分析家都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正重返中亚,威胁地区安全。中亚国家是伊斯兰温和派、传统派的大本营,然而,由于持续的社会经济困难、政治多元化不足,伊斯兰极端主义复兴的威胁仍然存在。”中亚的稳定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利益。最直接的,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4国都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任何一国遭到攻击,俄罗斯都必须对其提供必要援助。
俄罗斯对美国在中亚军事存在的容忍也只能是暂时的。希腊马其顿大学的副教授埃曼纽尔·卡拉简尼斯(Emmanuel Karagiannis)向本刊指出:“俄罗斯一直视该地区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而美国却不遗余力地与其争夺对中亚能源的控制权,积极推动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多番游说中亚国家将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入欧洲市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则是其能源战略的重要保障。”早在2007年,美国已与阿塞拜疆签署双边能源合作协议,由美方出资担保,铺设跨里海天然气管道,用于向欧洲市场出口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今年9月欧盟发布的即将与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此举行谈判的消息再次牵动了俄罗斯的神经。
随着阿富汗问题告一段落,美俄在中亚地区的短暂战略平衡势必会被打破。“尽管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经营多年的玛纳斯基地,但为防万一,它已经准备扩大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存在,在中亚地区新建军事基地。”穆尔如是说。■ 选择吉尔吉斯斯坦时政外交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