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轰炸伊朗吗?请排队!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你要轰炸伊朗吗?请排队!0( “杰里科-Ⅲ”弹道导弹 )

11月2日,当《时代》周刊中东专栏作家托尼·卡隆(Tony Karon)在他的博客上写出《你要轰炸伊朗吗?请排队!》的博文后不到24小时,在G20峰会上刚刚与法国总统会谈完的奥巴马,就释放出了要对伊朗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的狠话。那么奥巴马的表态,是否就意味着美国在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伊朗可能正在发展核弹头技术”的报告出台后,真要下军事打击伊朗的决心呢?

在奥巴马借G20记者招待会突然释放对伊朗的“狠话”前一天,有四条新闻再次引发了媒体对以色列要打击伊朗的猜测。这四条新闻是:一、以色列宣布试验一枚导弹;二、公布以色列空军在意大利机场进行训练的照片;三、以色列与英国进行军方高官秘密互访;四、以色列宣布在第二天进行反导演习。在这四条新闻中,第一条无疑是最具轰动性的。按以色列媒体的透露,以色列国防军当天试射的是外界从未谋面的、据传射程达70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杰里科-Ⅲ”弹道导弹。有关“杰里科-Ⅲ”的情况,即便在美国弹道防御局的网站上,能查到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只是有“据称”在携带一枚750公斤核弹头或两至三枚分导核弹头的情况下,射程可达4800~6500公里;“据称”该导弹在2008年1月首次试射,年底将服役。但目前情况是未知的……根据以色列军队的指挥权限,总理不仅是国防军的最高领导者,而且也是国家“核按钮”的决策者。由此推断,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杰里科-Ⅲ”,很可能是内塔尼亚胡向美国发出的一个政治信号。

如果仔细研究内塔尼亚胡所代表的强硬派的对美外交政策,就可以发现目前以色列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对美国施加影响脉络。内塔尼亚胡在他1994年出版、2002年修订的回忆录《持久和平》中称:“以色列领导人的任务就是设法使美国政府相信,采纳与以色列利益一致的政策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内塔尼亚胡还非常浓缩地将这种政策总结为“强人有人爱,弱者无人理”。两年前的G20峰会前,奥巴马为解决伊朗核问题定下了“最后期限”。但在此后的两年中,奥巴马面对国内外的一系列麻烦,不仅对“最后期限”一事有所忽略,而且还为了争取选票坚持在2011年底从伊拉克全面撤军。这显然是对以色列为解决伊朗核问题设定的时间表的一种背离。按照《大西洋月刊》记者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在采访了包括总理在内的40多位内阁成员、高官和专家后撰写的长篇报道《不归之路》中透露,以色列将军事打击伊朗的时间准备起点就设在了2011年3月。而在一年前,以色列前空军作战规划部高级官员提拉(Ron Tira)撰写的《军事打击伊朗?以色列的决策过程》报告中透露,以色列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5年评估早已在2006年已经启动,2011年刚好是评估的完成时间。这也许正是以色列通过媒体有意透出“杰里科-Ⅲ”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以色列高层通过“杰里科-Ⅲ”的“亮相”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呢?以往以色列根据自己安全利益的最大化,对使用核武器打击采取了“累积威慑”(Cumulative Deterrence)中的隐形威慑理论。即弹道导弹核武器主要用于隐形威慑,一旦需要便不惜一切代价率先使用核武器,给对手以快速、沉重的有效打击。根据以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情报分析,在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铁路和以色列南北向干线公路之一的交叉点以南302公路上的提罗什村附近,建有核弹头储存的备用设施,在危急时刻能在5分钟内将导弹与核弹头装配并分离。也就是说,以色列是要通过“杰里科-Ⅲ”的“亮相”,明确告诉奥巴马政府,以色列不仅利用空军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计划已经完成,而且核反击的准备也已经开始了。如果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以色列在用“核威慑”逼奥巴马政府还两年前欠下的“债”。

那么奥巴马政府会不会还以色列这个“债”呢?用《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卡隆在《你要轰炸伊朗吗?请排队!》中的话说:“一个对伊朗强硬且好战的形象也许会缩小奥巴马未来的选择,但或许会在大选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战争中对伊朗发出军事威胁对于美国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尽管这种威胁不会变成行动。”接下来,针对奥巴马这种一切为了大选的“国外低成本、国内高收益”的手段,以色列会像法国对待利比亚一样率先发动对伊朗动武吗?■ 排队核弹头奥巴马武器中东局势轰炸伊朗以色列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