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财(65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消费·理财(653)0栏目插图◎豆角上台艺术工作室港股回购潮

9月来港股连续急跌,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开始展开一场股价捍卫战,以重金从市场上购买自家股票,以挽救哀鸿遍野的局面。据统计,9月1日至26日的18个交易日里,共有78家公司进行了405次回购操作,平均每日发生22.5次回购操作,共涉及16.1亿港元,相当于日均回购8942万港元。10月4日一天就有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世茂地产、光大控股等约50家上市公司宣布回购股票。

产业资本对股票的回购一直被视为股价见底的标志之一。2007年1月起至2009年2月,H股市场平均每日有13家公司回购自家股票,日均回购金额约5220万港元,而雷曼兄弟倒闭后半年内,日均回购公司数增至23家,日均回购金额增至7640万港元。香港产业资本此番回购潮,各项“回购指标”超过之前金融危机时期。■

消费·理财(653)1“官银”,是官员资金在“长三角”一带流行的俗称,温州“跑路”案使其浮出水面。温州永嘉人施晓洁2009年前后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9月21日,施晓洁携款潜逃,此案中,施晓洁8月份打出资金有8个多亿,其出处账户的户主都无法查找,要么身份虚构,要么人已失踪。这8亿元无主资金,从侧面印证了集资案“八成债主是公务员”的说法,更让业界看到了温州官银介入高利贷黑洞之大。而在较早前的另一个案例中,官银进出高利贷的路径更加清晰: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公务员,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从2000万元到8000万元不等。■人民币与美元争锋

10月3日,欧元/美元跌至1.3312;美元指数突破79.00。美元9月累计上涨6.8%;第三季度累计升值7.7%。外界此前一直担忧美联储将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与美国庞大财政赤字将令美元贬值。然而,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忧虑升温,促使资金涌入美元避险港。不过,整个9月,人民币却对美元上调了9次,美元雄霸全球受到人民币的挑战。

美元和人民币的区别在于美元是自由浮动的,而人民币受到中国央行圈定的交易区间的限制。在自由浮动的美元大幅上涨的同时,人民币中间价的年内上调幅度也达到4%左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至二次汇改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稳健升值正重塑全球贸易平衡:2011年上半年经常项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2010年则是5.0%。■高铁减速效应

9月30日,高铁板块的两只领头羊——晋西车轴和晋亿实业双双逼近跌停。资金紧张,包括高铁在内的部分铁路在建项目已经处于“缓建”的半停工状态,高铁投资减速的效应已显现。从今年1月底到2月初,高铁板块触及本轮涨势高位后,便开始了漫漫回归路途。不到7个月时间,晋亿实业复权价跌幅已经超过60%,晋西车轴回落幅度也在50%以上,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大巨头在此期间跌幅双双接近五成,远超上证指数期间14%左右的跌幅。

2011年以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下降。其中,8月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60亿元,同比下降59%;今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22.9亿元,同比下降17%。■

消费·理财(653)29月20日,号称“眼镜大王”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离境出走。第二天,温州又有9名知名企业主不约而同地“跑路”。一周后,温州某知名企业老板沈某被曝跳楼身亡,至此,面对断裂的资金链,沈某的自杀似乎成了一件标志性事件——从“跑路”升级到了“跳楼”。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当大多数人都卷入这场旁氏骗局,可想而知泡沫破裂近在眼前。一些企业身陷高利贷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借款人于是选择了人间蒸发。截至8月底,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涉案金额50多亿元。温州市民间借贷因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案件共71件。■

消费·理财(653)3房地产信托从2009年开始发行量猛增,且一两年期限的为主。据统计,2010年投向房地产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超过2800亿元,今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达2077.66亿元,房地产信托资金余额6051.91亿元。现在,房地产信托密集到期兑付,一面是债台高筑,一面是销售疲软、回款急剧放缓,一些开发商资金链“命悬一线”。

开发商目前信托融资成本一般在15%以上,极个别项目甚至达到25%~30%。融资成本如此之高,市场销售却疲态尽显,两面挤压下,房地产信托风险不断累积。信托项目虽有抵押,但多以股权形式,即使抵押物充分,债权是交叉的,很多抵押物也是重叠的,同一土地或项目往往被用做其他类型融资的抵押,如银行贷款等,而银行对此具有第一索赔权。■

消费·理财(653)49月28日,铜期货跌5.6%,收于每磅3.2360美元,创下13个月新低。9月铜价暴跌23%,而跌幅达20%便被认为是熊市,铜价的跌幅还远远超过了股市的跌幅,标普500指数同期跌了5.6%。铜价暴跌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从而削弱了铜产品的巨大需求源。另外,全球经济普遍收缩尤其也会对铜造成损害。

由于被广泛用于从iPad到室内管道和电线等各种产品中,铜成为全球经济及股市的一个很好的领先指标。一些投资者对铜预测经济形势的能力坚信不疑,以至于称其为“铜博士”。2008年12月,铜价暴跌并在当月下旬触底,而股市直到2009年3月才见底。铜价稳定下来,才能预计股市会稳定。■ 消费银行理财投资人民币房地产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