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重要价值是要被理解和尊重

作者:贾子建

居住的重要价值是要被理解和尊重0( 任平 )

从2004年起绿地进入成都已经7年。对于任平自己来说,成都仍然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具有发展价值的城市不在少数,为什么独具看好它?确实与成都的‘经典’有关。”7年前,吸引绿地进入的就是这个城市的活力,作为西部发展中心的成都现在更被认定为未来10年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大成都有1404万人,仅住宅这一块在未来5至10年就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需求。”成都的价值绝不仅限于经济,2009年四川政府提出建设田园城市的10年规划,按任平的说法是,“把未来成都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平衡做到了一个极致”。伴随着经济和文化都在平衡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成都的产业集群和与国际的对接也在发展,世界500强中有300多家已经落地蓉城。这些还不够,“经典与成都地方本身的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成都是千年古都,但古都众多,为什么你会觉得它不同?因为它文化的氛围和载体,除了那些固化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多还是表现在公民潜意识中对文化传承的追求”。

也正因为如此,从上海带来国际化的居住理念的同时,绿地从没有忽视过对成都“经典”特质的关注、对成都人追求“精致”生活的满足。“居住其中的人才是衡量房子长期价值的重要因素。”在任平看来,居住者的品位、价值取向都会通过自身行为和对物业服务的要求最终影响房子,乃至整个社区的品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上被尊重、被理解才是住宅可以给予的最高价值。大而全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你希望什么样的人住进这个社区?首先要学会尊重细分后目标客群的特殊需求,有态度才能有理念,有理念才能落实到行动。”

三联生活周刊:绿地在成都提出“营造精致生活”,那么成都人喜爱的是一种怎样的精致?

任平:成都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很有特点,他们不像西北人那样粗犷,虽然精细,但也和上海不同。成都既时尚、现代,同时又保留着慢节奏、享受生活的状态。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呢?我们绿地集团的总设计师告诉我,7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就感觉清新、想要把脚步停下来。他看到高楼不断盖起来也曾很担心会不会成都某一天变成上海,我告诉他绝对不可能。7年里他也不断来成都,虽然城市的节奏在变快,但那种清新、宁静、优雅的感觉还在。所以,我们倡导的生活理念也是要顺应成都本身的文化内涵,城市精神的属性在里面。

三联生活周刊:7年前,成都人的居住观念是怎样的?绿地给成都带来了哪些新理念?

任平:7年来,成都人对居住的认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比如说,当时成都的住宅在景观上喜欢堆砌大量的树木、植栽,认为栽得越多就越好。从建筑立面上来说也比较传统,像清华坊这样中式的建筑风格比较风行。

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城南的“新里·维多利亚公寓”。“新里”是绿地专门针对新兴中产这个目标客群的量身订制品牌。我们就想把上海国际化的居住理念与成都追求宁静、闲适、典雅的生活结合。在景观打造中,我们把正宗的英式园林风格带到成都,使用大量的雕塑、喷泉及硬铺,植栽则采用修剪设计感比较强的灌木造型。我们当时设计的入户大堂、大堂前的雕塑,以及会所都使用欧式建筑立面,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以此为背景来拍婚纱照。在之后的项目中,我们还逐渐把一些能够体现上海风情的细节,比如里弄、石库门的元素用在成都的项目中。

三联生活周刊:成都人的接受程度如何?

任平:成都文化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很强,成都人喜欢新鲜的东西,如果他发现你带来了新的生活模式,它是很愿意去体验的。7年前,我们就意识到活动空间对老人和儿童的重要性。在会所中我们第一个开辟了专门的儿童阅读空间,开发商的下午茶活动也是我们最早做出来的。这些活动都很受欢迎,阅读空间不仅儿童在使用,一些商务类、汽车类的杂志也被放在那里,我们就发现很多商务人士也愿意待在那里。

三联生活周刊:成都人固有的居住习惯是如何被考虑的?

任平:即使是8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我们都坚持认为厨房的开间不能少于2.1米。因为我们认为2.1米可以满足人在空间内的充分活动,摆下烤箱、电冰箱等大件电器,更重要的是成都人对厨房怀有天生的热爱,这种居住喜好一定要在空间上充分满足他。成都人喜欢在户外喝茶、休闲。我们在花都别墅中专门开辟一个空间用来喝茶、打麻将,这个空间要选在整个房子通风和采光最好的地方,周边还要方便取水烧茶。花都别墅门前有一条河,我们还专门设置了垂钓的地方,业主坐在房子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鱼上没上钩。这种对安逸享受的追求对上海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三联生活周刊:对文化、习惯、精神内容如此关注的出发点是什么?

任平:我们觉得从长期衡量一个项目的价值,居住在其中的人非常重要。房子只是一个载体,居住者在未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影响才能体现一个项目的经典和价值。对于居住者来说,好房子除了地段、公共配套设施、居住本身的家之外,影响它未来价值的是居住中真正能够体现被尊重、被照顾、被理解的精神需求。“新里·维多利亚公寓”的成功价值在于很多居住者愿意长期自住,而不愿用于投资出售。

三联生活周刊:时隔7年,在最新的住宅项目中,绿地在“尊重和理解客户需求”方面又做了哪些努力?

任平:锦天府是绿地集团在成都开发的最高规格的住宅项目,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所在金融区工作的高端金融商务人士的居住需求设计的,打造的理念是“敬献世界的天府文化官邸”。这个阶层的人对于安全需求的迫切程度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上应该是仅次于受到尊重。地下停车场最容易出现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地下车库防胁迫体系:保留固定停车空位,业主停入指定空位,安防系统自动报警,保安即知道有胁迫事件发生。针对地震和火灾这样的安全威胁,每户都有独立的安全避难空间,每户都配置了防火急救箱,并设置了利用航空逃生系统原理特制的安全逃生通道。安全这样的基本需求体现了开发商对人性的理解。美好生活不是说说而已,而要落实到行动中。

三联生活周刊:对锦天府“天府文化官邸”的想法应该怎样理解?

任平:这部分客群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早年移居国外,认为小孩子作为中国人应该回国学习中国文化,于是他们就想要孩子能够接触到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甚至恨不得住到杜甫草堂旁边。我们的“天府文化”突出“中国心、成都魂”,在借鉴西方元素的同时,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成都闲适生活的一部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文化需要有故事,“锦”的概念被提出来,四川文化的代表蜀锦纹样作为建筑中的设计元素。用“富且昌”、“长乐明光”的纹理,赞美华贵的大富之家;用“大宜子孙”、“万年益寿”、“长生无极”的纹样,描述对琴瑟和美、慈亲孝儿的家庭生活的祝福;用“登高明望四海”形容仕途光明眼界高远。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看待绿地品牌的价值优势?

任平:绿地集团由上海国资委控股51%,我们的宗旨一直是“做政府想做的事情,为百姓营造美好生活”。绿地的企业文化用四川话来讲叫“耿直”,业主能感受到的是点滴的关怀带来的认同感。无论是2.1米的厨房、人性化收纳,还是逃生安全通道的考虑,我们都是从内在体系去体现对客户消费偏好、生活习惯、地方居住理念的尊重,这就会给客户带来不同的体验价值。

绿地集团走过的19年是快速发展道路。为什么可以迅速使规模从资产100亿元扩展2000亿元?是因为绿地和这个社会的价值一起在成长。我们的房子在区域中有一流的品质,却不卖一流的价格,这部分价值就留给了业主。因此绿地的房子性价比很高,房子的价值随着市场经济变化不断增值,增值速度超过别人。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住宅项目,绿地还要在5年内建成成都第一高楼?

任平:超高层是一个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的符号。我们认为成都已经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摩天大楼的出现已成为必然。造超高层对城市的承载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城市经济潜能不够的时候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超高体。超高层对开发商的投资能力、技术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它的基础配套和普通的楼房完全不一样。从城市大环境来看,成渝经济圈获得国务院批准、国际田园城市理念不断在深化,成都也需要一个地标来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绿地在11个城市同时在做超高层项目,武汉的“第一高”也是我们造的,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个专家。天时地利人和,超高层也就呼之欲出了。成都“第一高”绿地中心在前期规划中确定在400米以上,目前正在规划设计阶段,争取年内动工,5年后就能完工。

绿地中心所在地东村是成都市政府规划的三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整个区域占地41平方公里,被确定为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园区。我们认为文化创意功能区是成都文化载体,特别符合我们“为一座经典城市,营造精致生活”的理念。■

(文 / 贾子建) 绿地集团理解尊重重要成都发展价值居住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