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电再出发与TCL的样本意义
作者:黄燕在2010年主营业务TCL多媒体创下8.5亿元亏损后,TCL集团终于在2011年8月交出一份久违的亮丽业绩。半年报显示,TCL集团营业总收入273.5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241%,TCL多媒体成功扭亏实现净利1.23亿元,TCL通讯净利润达到3.2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白电”业务销售额虽然只有40亿元,增长率却高达92%。与此同时,TCL集团宣布将原有的“4+2”组织架构调整为“4+6”,以多媒体、通讯、家电和华星光电四大核心产业为首,辅以房地产、投资、新兴业务、系统科技、部品公司泰科立以及分销公司翰林汇6大业务。“成立30周年的TCL正在恢复到最佳状态,并将逐渐步入上升轨道。”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对本刊记者说,“彩电业的升级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家电领域,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新的智能化潮流和3D技术将推动TCL重回主流地位。”
布局上游背后
在李东生的“4+6”架构中,华星光电首次与多媒体、通讯、家电并列成为集团主业,TCL集团与深圳市共同投资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注册资金100亿元,总投资达到245亿元,是目前国内在建面板生产线中代数最高的。据李东生向本刊记者透露,8月刚刚投产的华星光电将在2011年12月实现量产,到2012年底达到设计产能1700万片。“华星光电的投产意味着TCL真正实现了产业升级,从整机装配走向发展核心技术。”李东生说,“中国彩电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没有能力形成整机配件一体化,可以说是缺芯少屏。彩电企业可以没有芯片,芯片往往从若干公司采购,而且它占成本比例较小,而面板占成本比例非常高,面板代表的显示技术进步引领了整个彩电行业的升级换代。”在面板业被夏普、三星、LG、奇美和友达5家分食的今天,任何一家后进入者都要冒巨大风险,国内另一家8.5代线厂商京东方连续多年巨亏,而欧美市场消费衰退导致的面板产能过剩也让产品价格如坐过山车。李东生对此回应说:“华星光电一半产能由TCL自己消化,更短的供应链、更贴近国内客户将帮助我们提升竞争力。”在面板之外,TCL还在向LED封装、导光板等配套产业延伸,并且在惠州、成都、内蒙古、无锡、新疆多地布局液晶产业园。“目前的产业趋势是整机厂商日益前移,形成模组、背光件到整机的一条龙生产模式,在全国布局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液晶产业链的掌控力度。”李东生解释说。
2010年LED的快速增长让所有中国彩电企业措手不及,大量CCF-LCD产品的库存导致全行业普遍经营困难,而2011年摆脱了库存压力后,中国彩电企业大幅度提高了LED电视的比例,并且争相推出智能电视争夺高端市场。TCL多媒体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液晶电视销量增长89%达到98.4万台,其中LED电视39万台,已经占到液晶总销量的39%。李东生也承认,TCL多媒体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产品转型和升级,据他透露,2011年TCL液晶电视将达到1000万台的销量,到2012年实现1200万台,2013年达到1500万台。液晶电视的升级策略在海外同样赢得了销量,2011年上半年TCL液晶电视销售超过150万台,巴西、泰国、印尼等新兴市场销量增长了124%。
国际化的代价
在中国彩电企业中,TCL是最早尝试国际化的一家,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收购汤姆逊之后的2005和2006连续两年公司巨额亏损,而在此之前TCL一直保持着盈利增长。“虽然这个代价比我们预期中大,但并不能说是失败。”李东生对本刊记者说,“收购汤姆逊让我们守住了美国和欧洲阵地,至今在欧美市场TCL依然是产销量最大的中国企业。基于我们的市场地位和全球视野提升了企业的能力,近年来TCL在国际上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在手机上收购阿尔卡特表现的作用更明显,TCL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最低时从1000多万部滑落到只有100多万部,可以说如果没有阿尔卡特,TCL通讯很可能撑不下去,目前TCL通讯90%的销售都来自海外市场。”李东生承认,由于欧美市场消费疲软,TCL对欧美战略收缩导致2011年上半年集团海外销售仅增长7.6%,远低于国内市场的24%,但即使在新兴市场,TCL也面临着韩国品牌的强大压力,“在中高端市场他们比我们更有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从原来的4+2变阵为4+6架构,TCL的经营范围涵盖了多媒体、通讯、“白电”、液晶面板四大产业群,还有包括房地产、投资、分销和新兴产业,几乎是目前国内家电企业中战线拉得最长的,为什么TCL要采用如此多元化的布局?
李东生:包括TCL在内,中国彩电企业普遍选择了黑电+白电+手机的多元化布局,有些还进入了电脑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不少日韩企业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原因是由于“黑电”和“白电”在品牌、市场、渠道各方面有很大相关性,而目前智能网络的发展让彩电、手机和电脑之间出现了融合的契机。目前TCL多媒体和TCL通讯之间有很大业务相关性,通讯还代理着电脑业务,2011年我们也推出了平板电脑。在最大的主业多媒体之外,2011年通讯和白电业务也取得了明显增长,上半年通讯在公司盈利中贡献最多,白电绝对量较小,但同比增长超过90%,2011年TCL白电销售预计会达到70亿元,2012年将超过100亿元。比较特殊的是8月刚刚投产的华星光电,我估计华星未来两年内都很难实现盈利,但对于TCL提升技术实力、整合产业链将发挥关键作用。
三联生活周刊:在TCL新的4+6架构中,华星光电第一次与多媒体、通讯和家电并列。提升到主业地位,并且也是目前国内液晶面板生产线中等级最高的。在目前面板产业总体产能供过于求且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中,华星光电将如何赢得客户?
李东生:华星光电的投产意味着TCL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升级,从整机装配走向了发展核心技术,这对改善中国彩电业在核心部件上对外依赖、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华星光电是我们第一次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作为新进企业运营前期的折旧成本会很高,但是技术更新风险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高。目前面板产能集中在夏普、三星、LG、奇美和友达5家厂商手中,为追求更大份额各家都在积极扩产,供过于求主要是受欧美经济不景气影响。TCL拥有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在1700万片产能中50%自用,15%供应华星股东三星,对外销售的比例是35%,减轻了压力。我们的供应链更短、更贴近国内客户,而且8.5代线目前在国内也是最新的,华星的竞争力在量产后很快会得到验证。
三联生活周刊:在平板电视取代CRT之后,我们看到整个彩电业的升级速度越来越快,从LED、3D再到智能电视和云电视,这种升级换代的加速度将给中国彩电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李东生:相对于其他领域,彩电行业的技术升级速度是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新型显示技术的出现,2011年的主要表现就是3D,在现有液晶电视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至于LED技术取代CCF,实际上主要是让电视更加轻薄,节能作用是第二位的。我们看到近年来彩电业基础的显示技术仍然是LCD,O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TCL也在跟进,但至少未来8到10年内我还没看到能取代LCD的显示技术;另一个原因是基于网络的智能数字技术,将互动性带进了彩电业,让电视具备了收看视频节目以外的应用,变得更像电脑。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它已经催生出不少新的服务形态,并且让彩电厂商的经营模式从卖电视向增值服务转变,今后电视的模式也会像移动通讯一样,出现越来越多丰富的应用和服务。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彩电企业中最早走出去的一个,TCL在国际化方面已经积累了近10年的经验,在品牌影响力和人才储备之外,渡过初级阶段的TCL现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李东生:可以说TCL已经是一家国际化公司,我们有40%的销售额来自海外市场,管理团队拥有全球化的人才储备。TCL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彩电企业中是比较大的,这和我们进入海外市场较早有关,在渠道和口碑上抢得了先机。目前TCL在海外的主要阵地是欧美以外的新兴市场,相对于欧美金融危机后的衰退,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惊人,2011年巴西TCL手机销量将达到400万部,彩电120万台。在东南亚、拉美等地,我们遭遇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品牌,他们在当地有超过10年以上的积累,在中高端市场比我们优势大。对此,TCL正在调整自身,比如逐渐加重中高端产品,并且派更多年轻员工去国外进修,10年后他们将成为我们在海外的中坚力量。■ 彩电tcl手机电视机TCLtcl彩电行业华星光电tcl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