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城里的音乐节

作者:李晶晶

松本城里的音乐节0(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剧照 )

松本城

去日本长野县的松本市参加“斋藤纪念音乐节”,从东京坐新干线,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到松本已经是晚上20点半了,这是最后一趟火车,站台对面仍是一片森林。松本位于长野县正中位置,海拔3000多米,西临日本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是攀登北阿尔卑斯山的大门;东接日本最高的美原高原,每年到八九月登山季,这里都会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因而有“岳都”的美称。

“我的梦想就是,你们长大成才后,能够组建一个优秀的交响乐团。”这是上世纪日本著名的音乐家斋藤秀雄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斋藤秀雄,20世纪日本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早年曾赴德学习西方音乐,归国后在日本新交响乐团任大提琴演奏和乐团指挥,后创办桐朋学园音乐系,将毕生经历奉献给音乐教育事业。小泽征尔在1951年考入桐朋学园,随斋藤秀雄学习指挥。

1984年,为纪念斋藤老师逝世10周年,小泽征尔号召遍布日本和欧美各地的学生们临时集结在一起,组成乐团举办纪念音乐会。1987年正式以“斋藤纪念乐团”的名义,开始第一次欧洲五站巡演,并载誉而归。之后,为了使演出常规化,小泽征尔开始寻找一个固定的活动举办地。斋藤秀雄很喜欢山,几经寻找,小泽征尔促成了音乐节在松本落户。音乐节一般从每年的8月中旬开始,到9月上旬结束。于是“岳都”又多了“乐都”的美誉。

松本城里的音乐节1( 斋藤秀雄 )

松本市是一座古城,被称为松本城(它的前身是深志城)。室町时代初期,足利尊氏的家臣小笠原贞宗任信浓守护时,建筑了此城。现在是日本12座现存天守(日式城堡中最高的,也是最主要的建筑)之一,与姬路城、犬山城、彦根城同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的古城。我们走在城南的中町大道,还能看到许多古老的“土藏造”(四面涂抹泥灰的房子)商家和“生子壁”(凸棱格子墙)式样的仓房。

松本还是荞麦面的故乡,据说从奈良时代(710~794年)前就传到了日本,经过了1000多年的演变进化,与乌冬面、寿司、天妇罗等一道成了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中午,进到一家小面馆,老板福田听说我是来参加“斋藤纪念音乐节”的时候,异常兴奋,原来他是音乐节合唱团的成员,中午生意结束后,他就会赶去音乐厅做最后的排练,晚上将要参加演出。到今年为止,福田已经参加了6届音乐节。

斋藤秀雄

看到斋藤秀雄早年的一张黑白照片,他手拿指挥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斋藤老师是一个很可怕的老师,当他生气的时候会把眼镜摘下来向你扔去。”小泽征尔虽然也不年轻了,但对老师的记忆总是深刻的。“有一次上课,我走神,被老师大吼一声,我被吓坏了,又没有逃跑的地方,只好光脚从窗户逃出去。还是斋藤夫人悄悄把我的鞋子从窗户扔出来。”

斋藤秀雄(1902~1974),被称为日本西洋音乐教学之父和指挥教父。他16岁时开始学习大提琴,之后进入上智大学学习,想专心于音乐而中途退学,22岁随日本当时有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近卫秀麿留学德国,归国后在日本新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的前身)任大提琴演奏和乐团指挥。随后他在1930年再度留学柏林,成为大提琴家费尔曼(E.Feuermann)的弟子,1932年回到日本新交响乐团,此后与约瑟夫·罗贞修德克(Joseph Rosenstock)的相识改变了他的未来。罗贞修德克对音乐的热情和指导方法成为战后“斋藤式教学方法”的参考。

1941年秋,斋藤退出新交响乐团,开始成为一名独立的指挥家,并转向音乐教育。小泽征尔说:“当时斋藤老师觉得日本虽然有专业的音乐大学,但没有一个为了孩子们的启蒙音乐学校。他认为音乐必须从孩子教起,他的理念得到了井口基成、伊藤武雄、吉田秀和等前辈的支持,成立‘为孩子开设的音乐教室’。”

斋藤秀雄希望能在普通高中里开设音乐班,让音乐学生能融入其中,但遭到很多学校的拒绝,最后只有桐朋学院答应了。小泽征尔说:“我是桐朋学院音乐专科的第一届学生,当时成立的时候人很少,教室也很小。比如演奏一个巴赫的曲子时,常常缺了一些乐器的演奏者,这时斋藤老师就会把曲子改一下,以适合我们大家演奏。另外,他不管学生喜不喜欢,都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要在管弦乐团或室内乐团中参加演奏。”或许这就不难理解,2008年在《留声机》(Gramophone)杂志 “全球最佳管弦乐团”榜单上,年轻的斋藤纪念乐团名列第19位,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管弦乐团。

小泽征尔从中学至大学都在斋藤秀雄家上课,持续了9年时间,直到1959年小泽征尔在法国贝桑松指挥大赛中获奖。小泽征尔由此视斋藤秀雄为第一恩师。

《士兵的故事》

斋藤音乐节创办时有个很重要的理念:“从日本向外发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乐声。”

斋藤纪念音乐节的音乐总监是小泽征尔,主要乐团是由斋藤秀雄的学生组成的。绝大多数演出都是自己创作而非邀请或引进的项目,所有排练、合成都必须在松本市完成。同时,小泽很清楚,如果只做古典音乐,是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就像他自己也很喜欢爵士乐一样。“应该将更广泛的音乐传播给大家,而不是说只有一种音乐形式。”因此在为期一个月的音乐节上,可以看到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室内乐、爵士乐、钢琴独奏、儿童启蒙音乐会、现代舞等。

室内乐作品《士兵的故事》可以说是贯通音乐节理念最为典型的代表作。这是19世纪初在俄国士兵当中流传的一个故事,这则故事后来由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与法国小说家拉缪(Charles-Ferdinand Ramuz)创作成一部小型舞台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两位艺术家都在瑞士躲避战乱。受战争的影响,很多艺术家都失去了赞助人的援助,也没有版税收入,斯特拉文斯基和拉缪也不例外。而欧洲经济更是陷入了萧条,没有财力支持大型的演出。于是,此前有过愉快合作的两人创作了这部只需有7人的乐队编制,再加上4个演员演出的作品。

斋藤纪念音乐节中上演的《士兵的故事》编排非常有意思:舞台上凌乱地摆满几十张椅子,看似没有经过任何布置。舞台右侧有一个大长条桌,上面放满各种酒和酒杯,在观众鱼贯入场的时候,台上的演奏者会不时跑去为自己倒上一杯酒小酌,或者是两三人边喝边聊。就在你纳闷,难道后台搬到舞台上时,你会忽然发现,戏就在你身边。演奏者与4位演员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实,在斋藤纪念音乐节上,细细观察会发现,所有曲目、剧目的选取是本着既专业又大众的角度进行的。像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和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等作品,以及过去上演过的《俄狄浦斯王》、《浪子的历程》(斯特拉文斯基)、《泰勒西阿斯的乳房》、《断头台上的修女》(普朗克)、《浮士德的沉沦》(柏辽兹)等都是可供交响乐团发挥得别出心裁的歌剧作品。

小泽征尔说:“斋藤纪念音乐节就像是斋藤秀雄先生托付给我的一项梦想般的事业。我也希望能像他那样将音乐和音乐教育的理念推广。”而对于许多乐手来说,斋藤纪念音乐节则像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驿站,大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松本,在一个月里共同创作和体验精彩的音乐作品,随后又踏上归途,回到世界各地。■

(文 / 李晶晶) 小泽征尔音乐节松本艺术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