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里奇70岁

作者:朱伟

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1941? )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著名钢琴家,今年6月5日是她70岁生日,环球唱片公司为此专门推出了三张一套的纪念专辑。这套专辑收集了她从1961年20岁美少女年代直到2009年68岁时,共48年演奏生涯中的经典选段,更珍贵在她那些从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照片。在一张1954年的留影中,13岁的她仰脸笑得那样天真,真是纯朴。翻看一下她的唱片纪录,会产生一种难言的感叹:1960年,她在德国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张唱片,其中包括肖邦的一首谐谑曲、一首船歌,勃拉姆斯的两首狂想曲,李斯特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水的嬉戏》与普罗科菲耶夫的《托卡塔》。这些曲目后来就成了她最经典的曲子。那时她是一个清纯少女。这套纪念版中最近的演奏,则是她与巴西钢琴家纳尔逊·弗赖里(Nelson Freire)合作的舒伯特一首回旋曲,真有一种乘彼白云,在白驹过隙后云淡风轻的美丽。而这时的她已经是灰白发披肩,原来光洁的脸颊上,已经印满岁月的碎纹了。

阿格里奇唱片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应该是1967与1968年与意大利著名指挥家阿巴多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与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阿巴多对歌唱性的追求,赋予了她琴声中特别重要的要素,这也是她成功的真正起步。1967年阿巴多34岁,比她整整大一轮。这四首协奏曲,我至今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

究竟应该怎样来判断阿格里奇的演奏风格?这应该先探究,她的叙述方法究竟被谁的影响多。她自己谈及四位老师时,强调了奥地利钢琴家古尔达与当时已经入冰岛籍的苏联钢琴家阿什肯纳济的影响。她说,她一共只上了米凯兰杰里的四堂课,而当时已经入瑞士籍的马加洛夫,她也没更多提及。但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古尔达与马加洛夫共同较多地影响到了她的演奏。这两位钢琴家,古尔达对触键效果、音的微妙表达力痴迷到了偏执的程度,马加洛夫则迷恋于情绪在音色上的转变力,阿格里奇与海布勒是他的两个高徒。其实,阿格里奇真不该掩饰马加洛夫对她的作用,他是肖邦第三代嫡传弟子,又是拉威尔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学生。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正是阿格里奇表现魅力的基础。

阿格里奇钢琴表达的独特魅力又究竟在哪里呢?一般对她的界定是:铿锵有力与奔放的热情,或者追究到她可能是克罗地亚后裔,以强调热情如火的基因。而我恰觉得,奔放不应是她的标签。无疑,她有漂亮的快速而强烈的触键,但这其实是一个优秀钢琴家技巧的基础。她在表现强度时,也确实超越了一般女性演奏家的柔弱。但如果仔细听她的经典作品,无论肖邦、李斯特还是拉威尔,其实真正的精妙都在细微处。应该说,与一般女性钢琴家比,她在刚与柔两端对比中创造了较大的幅度,她是一个情感浓稠的女人。

阿格里奇弹奏哪位作曲家的作品最好呢?以我自己的喜好,协奏曲中排在先的是拉威尔或李斯特,然后才是肖邦。为什么?只为其中的变化多,能更多体会到她处理细微之能力。她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虽然反复录过三次,说实在的我并不觉得出奇,这还是因为体现的变化能力不够。我们听它,毕竟不是仅为听所谓的“英气勃发”。反而,我也喜欢她一开始就钟情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其中不仅有节奏把握力,还有跳荡的幽默与俏皮,而普氏的抒情也有独特味道,这种表现的综合,也体现了她的表达幅度。如果在钢琴独奏作品中选择,我也还是会首选拉威尔,尽管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与一些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她都弹得浪漫至极,但还是比不过《水的嬉戏》、《夜之幽灵》,以及《鹅妈妈》里那些精灵时隐时现的感觉。

作为一位美女演奏家,阿格里奇绝无轻浮。当然,其表达能力也离不了优秀男人的激发。在四位导师之外,阿巴多当然是极重要的角色,而她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苏联小提琴演奏家克雷默,拉脱维亚裔以色列大提琴演奏家梅斯基合作的室内乐,也构成了魅力的另一部分。也许是我对克雷默偏爱的缘故,在她的室内乐唱片中,我最喜欢她与克雷默合作的那套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其中不少意外的效果。而梅斯基的大提琴,我总觉得太多柔美,太多女性,少了雄厚。

阿格里奇40年的唱片录音中,最大的缺憾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其实,1949年,她作为童星就与当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乐团合作了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但成熟后,她竟只有一首1960年录制的奏鸣曲及1977年与科瓦塞维奇合作的一首四手联弹变奏曲录音。也许她以为自己的气质不适合莫扎特,或者因为她的师姐海布勒已经建立了坚固领地的缘故。按说,贝多芬应该很适合她的表现,但她却也没有录过哪怕一首钢琴奏鸣曲。她与意大利著名指挥家西诺波里也只合作了第一、第二两首早期的协奏曲,为什么没录制下去?也是个谜,现在只能是遗憾了。她的舒曼,说实在的我并不觉得好,无论是协奏曲还是《童年情景》或《克莱斯勒偶记》,我总觉得她弹不出舒曼那些神秘的纠结。■

(文 / 朱伟) 70阿格里奇

上一篇: 吃不起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