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被弃之不顾?
作者:宋晓军( 8月1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抵达北京,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 )
8月1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的当天,我在电视台与台湾知名女主播陈凤馨制作了一场对话节目。之前编导告诉我,重点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与对台军售的内容,我当时就对观众是否关心这个话题表示了存疑。结果对话一开始,陈小姐就说,虽然仍有70%台湾民众希望能通过购买美国武器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但他们却不愿意谈及此事。相反,他们更关心人民币升值的问题。陈小姐为什么会在拜登访华时给出这样的分析呢?
8月19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美国民间智库的军事专家费舍尔(Richard D.Fisher)的文章。尽管文章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的对台军售政策是一个将危机推给下一届政府的政策,但文章的题目——《台湾被弃之不顾》,却是近20年来美国对台军售政策变迁的真实写照。1992年9月2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得州的沃尔斯堡发表竞选演说时宣布,他将授权向台湾地区出售160架F-16A/B战斗机。在苏联刚解体,美国挟海湾战争大胜、而中国大陆尚无一架第三代战机之际,这则消息无疑向当时的台湾民众传达了一个明确信息:美国武器是可以提供安全感的。10年后,小布什担任了美国总统,虽然没有再卖给台湾更先进的战斗机,但在加强了关岛和在冲绳外岛的空军基地的建设同时,还积极向台湾推销防御大陆的短程导弹——“爱国者3”反导系统。2005年后,大陆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B开始量产装备部队,台湾当局随即向小布什政府提出购买60架F-16C/D战斗机的请求以寻空中战力平衡,但美国却摆出一副不买“爱国者3”反导系统就别想买F-16C/D的姿态。此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台湾也只好接受了以“爱国者3”为主、金额达64亿美元的军购大单。这实际上表明,美国对台军售的本质,是取决于美国军火公司就业和利润的。
对于台湾军方而言,让其再次通过媒体唱出购买F-16C/D戏码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3年里发生在大陆、对台湾民众可以称为“大事”的三个试验:2009年1月11日,大陆军方用一枚远程导弹击毁一颗废弃的低轨道卫星;2010年1月11日,大陆军方首次进行了地基中段导弹拦截试验;2011年1月11日,大陆军方在成都飞机制造公司首次试飞了歼-20第4代隐形战斗机。从军事上看,前两个试验基本可以认为是大陆具备了摧毁导弹防御系统上游信息源的潜力,而后一个试验基本确定了大陆空军对台湾空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发展趋势。而这正是台湾军方试图向美国购买F-16C/D战机、让民众在心理上能感受到平衡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方面透露的信息是,只有在拜登访华后的10月1日才能最后确定军售真正的内容。但根据此前美国军方人士的透露,军售分为三种方案:一、直接向台湾提供价值55亿美元的66架F-16C/D;二、台湾出资42亿美元为原有的146架F-16A/B升级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目标指示吊舱;三、台湾出资约40亿美元为原有的146架F-16A/B升级机械扫描的APG-68V9机载雷达及相关维修设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三个方案中所涉及的,是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和诺思罗普·格鲁曼三家军火公司的利益。根据截至今年7月的统计,这三家军火公司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捐款,分别只把36%、40%、36%的捐款给了民主党。这说明,与20年前老布什政府为了当时的F-16战机的生产商——通用动力公司的几十万张选票就向台湾地区出售150架F-16A/B相比,美国军火公司现在的胃口,已经远远不是台湾的市场所能满足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台湾70%的民众既希望通过购买美国武器获得安全感,又不愿意谈及此事而更关心人民升值呢?其实答案恰在于这20年来两岸及美国三者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关系的变迁之中。实际上,台湾作为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体,在这20年里与大陆一样,同步积攒了近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如今大陆已超越美国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就使台湾民众的安全需求逐渐成为一种双向需求:在军事安全上与美国捆绑,在金融安全上与大陆捆绑。当美国军火公司不再把就业和利润押在为台湾提供军事安全感上时,台湾的民众也就只能关心美国民主党副总统拜登的访华能否给他们提供金融上的安全感了。而在这一点上,似乎台湾民众所关心的,与大陆民众所关心的更加趋同了。■(文 / 宋晓军) 台湾弃之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