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新王诞生

作者:葛维樱

( 孙杨在2011游泳世锦赛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冠军 )

纪录

14分34秒56,纪录由澳大利亚选手哈克特在2001年的福冈创造,当时还没有鲨鱼皮泳衣。按照运动科学规律,短距离自由泳应该6年提高1秒的世界纪录。高科技泳衣泛滥后,居然逢赛必破纪录,尤其是2009年世锦赛上,很多选手刚破纪录第二日就被刷新,在破纪录成为家常便饭的高科技时代,唯独1500米自由泳纪录从未被撼动,被称为“科技无法破解的人类极限”。就连此后哈克特自己身着从脚穿起的连体式鲨鱼皮,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也再未能达到自己的巅峰。

孙杨从来没穿过高科技泳衣参赛。新纪录14分34秒14,孙杨第一个到达,10秒后,漫长的泳池空当期,卫冕冠军科克仑才抵达终点。孙杨轻松地说:“下场了,还有记者叫我‘张琳!’哈哈哈!”他的时代来得太快。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选手没有得到赞助定制,以至于买来的泳衣都是欧美选手身形,上身太大,张琳也只能把小号拉长了穿。当时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里取得第八名的小将孙杨,甚至没有获得这样的高级品。

“心气高”是所有人对孙杨的一致评价。世锦赛结束后,孙杨对记者说到伦敦奥运会,除了1500以外,还要游4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一下子引起了轰动。原本就低调保守的国家游泳队,谁参加哪个项目不到最后一刻都不透露,但孙杨却“有什么水平,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他并不愿意被单一定位成“中长距离选手”,200米和400他的最高纪录都是世界级水准,这两个项目云集了顶尖高手,而他的目标又那么单纯:“只要站上领奖台我就很满足了。”

“孙杨的身高和身材更偏向欧美选手。”教练朱志根告诉本刊记者。在亚洲游泳选手普遍不到1.8米的场合里,1.98米的孙杨,已经完全从北京奥运会时期的又瘦又高的小将形象跳脱出来,“有了男人的感觉”。从肩膀到腹肌的形状结实分明,尤其是腰腹部力量的逐渐增加使孙杨越来越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孙杨:新王诞生1( 孙杨获得2011年游泳世锦赛男子1500米自由泳冠军后与观众庆祝 )

但是从小也因为个子高,孙杨不是很适应中国游泳的训练方法,他的柔韧和协调性不到一定年纪难以改善,一直被诟病的也是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两次去澳大利亚跟随丹尼斯训练之后,澳方单独的体能教练给孙杨的身长骨架“好像量身定做了一副游泳的线条”。其中腰腹力量的增加明显。丹尼斯以控制带拴住孙杨腰部游泳,强调“冲破束缚”的感觉和姿势,并且以“瑞士球”对腰腹强化。丹尼斯总是表扬孙杨,一天握两次手,他甚至称赞孙杨“好过”张琳,这在孙杨听起来是极大的鼓舞。

朱志根多年来给孙杨打下的好的腿部功夫,成为孙杨的制胜法宝。“朱导带他之前,孙杨是没有腿的,小孩子用手不费力,少打两下腿教练一般也算了,但是腿才是专业运动员的关键,离心脏远,循环起来有绝对的优势。孙杨最后的打水冲刺就是这样来的。”

孙杨:新王诞生2( 4月3日,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在武汉游泳馆进入第二比赛日。图为孙杨赛后在做放松按摩 )

去年已经在亚运会拿到冠军并离世界纪录仅剩0.87秒。在他之前,亚洲纪录保持者张琳是14分45秒84。当时的亚运会给了亚军朴泰桓很大打击,他一直“挂在孙杨腰上”前行,却在最终段落后屈居第二。本次世锦赛的金牌只是孙杨的目标之一,但是对于世界纪录却谁也不敢提及。

孙杨一开始制定的目标是“前两个来回我先慢点”。这句话使母亲杨明着了急:“你前两个给我加速,最后加不上了再说。”“我和孙杨有个默契,明明我们都想着一个目标,却谁也不敢说,生怕说了就不灵。”但是会往一个方向加油。“我想着只有这么一点不到一秒的差距啊,那就是他前面放慢节奏的结果。”母亲话到嘴边却说,“没关系的,你就尽你自己的力,不要再保留了。该表现的时候就要表现。”

孙杨的1500米在最后200米速度突然上来了。“腿部飞快打水,像安上了一个马达。”其他选手明显已经和孙杨在来去程的差距上了,以至于他转身回来不得不面对两边对手迎面的浪花。世界纪录的红线就在眼前,孙杨不仅没有减少,还加大划水频次。触壁10秒之后,第二名才姗姗来迟。尽管国家游泳队教练张亚东很低调地对外说:“很多选手都把精力放在奥运会上,对于世锦赛只是来热身的。”然而孙杨的身高,为他得到了水下小巨人的称号。中国男子游泳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张琳,2009年的世锦赛张琳获得800米自由泳金牌之后,一直没能在大型赛事上自我超越。在孙杨之前,张琳也曾经师从澳大利亚中长距离教练丹尼斯学习1500米。“他很彷徨,很可惜没有能坚持1500。”丹尼斯的评价是,“孙杨的潜力大于张琳。”

在北京奥运会取得银牌之后,张琳和韩国选手朴泰桓一直处在制衡局面里,两个人都在1500米这个项目上互相较劲。张琳在去年亚运会之前,对伦敦奥运会的奖牌冲击项目还保留着1500米这一项,然而孙杨出现了。世界级选手里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一旦某项目出现了绝对统治者,会导致对手直接放弃该项目,尤其是中长距离这种极艰苦的项目,对于选手的有氧底子要求极高,很多选手刚进入顶级的圈子,就因为过度操练而心脏受损,所以又会往中短方向而去。

在孙杨的亚运会之后,朴泰桓没有参加世锦赛的1500米项目。目前在这个项目里已经看不到对手。他的分段速度也都在顶级选手之列,但是在400米这样激烈的以朴泰桓为首的项目,孙杨还是免不了紧张。比他大3岁的韩国选手朴泰桓这几年异军突起,亚洲新泳王的标签和强大的明星阵容的运作团队,连张琳都把朴泰桓的照片放在房间里自我警示。孙杨因为看到朴泰桓的耳机都和泳衣颜色相配,就产生了孩子般的羡慕之情。“他只有一副白色耳机,就让我去再买一副,要黄色的,金牌的颜色。”杨明告诉本刊记者,她就马上去买了来,“还真只有一副黄色的”。在上海世锦赛赛前,上午他让母亲到训练场地去看看朴泰桓的训练成绩,结果没碰到,下午又让母亲去,杨明禁不住说:“你不要紧张,不要管他,你尽全力了就算是第二名我们也高高兴兴。”预赛里孙杨冲到第一的位置,泳道和朴泰桓隔开了,400米决赛最终花落朴泰桓。“我觉得失败了挺好的,这样孙杨就明白了,比赛的时候不能找别人,就只能找自己。”杨明说她倒松了口气。

泳童

即使在杭州酷暑的高温下,还是有家长把车停在游泳馆外,搬把梯子攀着游泳馆的窗口看自家孩子训练。“馆里也蛮热的,我怎么好意思去车里吹空调,陪也要陪的。”孙杨最为人称道的基本功和有氧底子,都是在杭州陈经纶体校打下的基础,这所明星学校前身是杭州市少儿游泳俱乐部,位于杭州市内黄金地段,是冠军们必然度过的从五六岁至12岁左右的半专业启蒙时代。“动作可以改,但是心肺、血管对有氧训练的敏感性就只有这几年。”校长柏自悦说,“练出来了以后就适应了,不然强迫练习对身体损坏极大。”这里已经是罗雪娟、吴鹏等等游泳健将的摇篮,但孙杨依然是特别的。从幼儿园把孙杨“连哄带骗”收进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的是年轻的朱颖。朱颖告诉本刊记者:“这也是我小姑娘时期做的事,现在真的不敢了,要对人家孩子一辈子负责任。”孙杨学了一个暑假就离开了。朱颖说她花了大半年时间,没事就给杨明打电话,“我说你必须要让孩子练,他练不了排球的,身高又没那么高,游泳肯定能出来”。

小时候孙杨确实看不出做一个运动员的必要性,他的父亲孙全洪是杭州科技学院体育系教授,母亲杨明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父母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除了运动员、教练员这条老路,他们都更看重文化学习和专业素养,“靠自己参加考试,一级一级评上的职称”。1991年有了这个独生子。“他爸爸宠孩子,我们都舍不得他练体育,这条路太苦了,家里条件挺好的,从小想的都是玩玩算了,好好学习。”杨明告诉本刊记者。她在1999年找专业人员给孙杨测了骨龄,发现孩子的预期身高是1.96米。“这个身高太高了,如果不练体育很难看的,我才答应了朱颖老师。”杨明说。

他们身边的排球教练也说将来可以打排球,要等小学四年级以后,杨明于是觉得孩子“先暑假里游泳玩玩,不能耽误别的”。一开始跟随朱颖和娄红梅两位启蒙教练,孙杨还一直半玩着。很多人一见孙杨之下都会被外表蒙蔽。这个孩子不仅面貌俊俏,还特别爱笑爱哭。长大后依然是得了冠军或失意都不管镜头是不是对准自己就哭起来,不知怎么和披在身上的国旗纠缠,自己和全场观众一起爆笑。“那么可爱的样子,谁也不忍心对他凶的。”结果是个绝对的调皮先锋。用朱颖的话说,“一时眼不见就要捣蛋”。如果不游泳,估计也得因为多动让父母烦恼。一帮孩子走在过道里,孙杨打闹着就能把厚厚的玻璃门拍碎,手上缝针。只是去个饭馆和弟弟妹妹们玩着就骨折了。朱颖就和娄红梅于是商量,得有一个人一对一地盯着孙杨,饶是这样,还要三天两头地磕磕碰碰。

母亲倒很不放在心上。孙杨右手骨折本来应该3个月不下水,但母亲要求他一个礼拜就下水用单手慢慢划。杨明对于孙杨练游泳的态度一直是:“你自己要玩的,要不就不玩,要不玩出点样子来。”参加省运会之前孙杨还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流露出“太苦了,不想练了”的念头,杨明也支持。“我对他说人家都知道你练游泳的,你得一个冠军回去,在学校都有面子。”结果2002年省运会孙杨尚未比赛就得到了许多教练来要人。杨明也觉得很无奈,她对孙杨说:“省运会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改年龄什么的,我都没有做,我说你就靠你自己,得个冠军咱们就结束了。”

没想到冠军成了孙杨的开始。杨明很严肃地和儿子谈:“你放弃吧。”但是孙杨已经尝到了冠军的快乐,投入早早就看上孙杨的朱志根教练门下。在杭州陈经纶体校的孩子几乎都是杭州市城区的,和以前练体育的更倾向于苦出身不同,城市中产阶级家庭越来越愿意挖掘和培养孩子的体育才能。“我们以前以为城里的孩子,又娇气又懒怕吃苦,结果现在发现,小孩子练到一个程度,进入将要发育的少年组时,能吃苦扛过这一关的都是城区的孩子。”柏自悦教练告诉本刊记者,“浙江省游泳队在80年代还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在90年代以后,慢慢的区县级体育萎缩了。原来印象里只有农村孩子练体育,但是区县的体育部门和文化合并以后,体育不再受重视,农村体育从选材到教育都撒手了。尤其是游泳这样的项目,是需要场地的。”

游泳在体育项目中危险性较小,又比较适应南方孩子天生喜欢水的“灵性”,很多家长只是学个救生的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不是送来培养冠军的。更多的城市家长则根本舍不得孩子从事专业体育,但是上一定层次之后,城乡差别就会从孩子的心性里体现出来。“要进专业队之前有一个增量训练,反倒是郊县的孩子吃不了苦,现在浙江周边的地方虽说不是都富裕,但是家里卖卖地就富起来的,或者做点生意,父母对孩子都是不管的,孩子都玩去了。”

孙杨从小就被说有“好胜心”,这和传统运动员们“低调、谦虚、谨慎”的一贯形象很不同。朱颖说:“孙杨是不能激他的,他的训练量总是比别人大,别人都结束了,他还能再游。小时候他就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游。加量还可以,就是不服软。”不仅是游泳,看到别人的玩具更新,或者篮球技术更棒,他也不服气。连和朱志根打篮球都不相让。进入专业队以后,为了让运动员收心,浙江队全员没有电脑,孙杨现在用着iPad1,一个星期玩一次。作为“90后”的新人,孙杨也享受到了更技术化的训练和服务。“这几次出国比赛和训练,对他的影响特别大,每次回来,就感觉他又进步了。”朱颖说,“国外的理念确实很好,比如要求他参加各种比赛,不断给运动员刺激和兴奋,这些东西我们虽然懂,但是感受起来孙杨觉得特别开眼界,有很多高手和你一起训练或小比赛,不断有交流和碰撞,所以他现在觉得自己英语没学好,后悔了。”

杨明更是把英语作为自己“最大的遗憾”,她说:“我学的是日语,如果我英语学好了,我来教孙杨,让他能更自如地沟通。运动员到了这个水平上,说技术和能力基本不相上下了,但是最重要的是意识。你心理上达到一个世界冠军的水平,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冠军。”

成长

孙杨留给人的印象不是笑就是哭,性格单纯直接。但这样的性格,在成名后给他带来了麻烦。世锦赛比赛结束新闻发布会上孙杨穿了一件非国家游泳队赞助的品牌服装,导致外界对他“是否自己签了赞助商”产生怀疑。杨明说:“当时孙杨得到了一个穿着CCTV字样衣服的人递过来的一件某运动品牌服装,他以为队里规定要穿nike,但对方说已经和领队商量过,就穿上了。”杨明非常啼笑皆非的是很多人以为是母亲的操作。“的确有非常多的品牌来找我,我问过体育中心,说伦敦之后再考虑。”杨明说,“我只是提醒孙杨,以后要注意自我保护了,妈妈要受委屈的。”不过孙杨还是不拘小节,他在发布会上随手拿了一板赞助饮料,分给身边的几个人喝了,就被拍摄下来成了间接广告。

杨明的专业运动员出身和多年体育教研工作,使她对儿子的运动生涯有特别清醒的认识。“运动员这个职业特别残酷,我们是上个年代过来的,没有人脉也不认识领导,就是拿出比赛硬碰硬的精神,去磕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才开始在大学里自己站得稳了。那个年代是没有明星的,即使有,能躺在世界冠军宝座上睡大觉的也几乎没有。”她总是不断提醒孙杨,“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做就做到最好。”所以孙杨在历次大赛上从来都比别人笑得更开朗,也哭得更收不住,比赛时没有丝毫杂念。杨明说:“因为你一迷茫一灰心,一秒钟没有了。”

与孙杨同在浙江游泳队,同样师从朱志根教练的,是更早闯出一片天下的吴鹏。孙杨从来不为将来的事情打算,即使在离世界纪录最近的时刻。杨明说她本来想宽解儿子:“我告诉他,以前爸爸妈妈想的,让你念大学,因为我自己一家子都是大学毕业,可是现在也看到,博士硕士没有能力进入社会也很困难的,你现在也可为将来铺路。吴鹏人家年纪轻轻也可以做政协委员的,这个社会对人的认可是多方面的。”结果孙杨说:“妈妈,我只想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

世界冠军的未来似乎都很明确,进入体育相关部门安排个工作,或者直接做教练,后半辈子看来无忧。然而这些出路对于孙杨这样的家庭环境却没有什么吸引力。“从小教他写字,字很漂亮的。我有时候看运动员说,要好好训练,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后一点对他倒确实没有压力。”孙家实在是一个典型中产阶级家庭。“家里的房子是上下层的。早年我送他学游泳还是骑自行车、电动车,后来买了第一辆车是蓝鸟,再到奥运会了孙杨撒娇,说爸爸你要我去水立方,你就给我买个奥迪A6。买回来他又说,你们开嘛我只管坐的。”

“孙杨的工资卡在我这里,我们给他钱,又都变成了他给我们买的名牌包包、手表和保养品。”杨明说孙杨和自己一样,“从来不攒钱”。她的朋友有人给孩子从小就买几套房子,可她觉得“小孩子要房子有什么用呢?不如吃好一点,生活过得好一点,该享受的就享受,该尽力就尽力”。孙家父母从孙杨二年级时就开始每天炖汤,杨明现在很不好意思:“我炖汤的事情说得太多了,我现在就说不做了,还是队里营养跟得上。”但事实上,孙家的汤极其讲究,虽然喝过的人有人笑“杨妈把盐和糖调换了”,但谁也不敢置疑,1.98米这样世界泳坛很少出现的身高该怎么保养和维持。

“里面的鸡啊鱼啊,从来不吃都扔掉,只喝汤。”从体育专业考虑,杨明有另一层隐忧,“很多游泳运动员高个子就心脏不好,因为跟不上,操练太过就容易爆,运动员是拼命的,不拼命的人,再有天赋也出不来成绩,我有时候劝他如果太累就偷懒,他很鄙夷:妈妈你想什么啊!”今年冬天杨明冒着最大的一场雪,开车38公里,在高速公路冰冻路面上蹭了5个小时,只为了让儿子喝一口汤。“因为他从澳大利亚回来还没怎么好好休息调养。”而孙杨自己也知道,更加严酷激烈的比赛,还是伦敦乃至下一届奥运会。在结束世锦赛后,他和母亲受邀请参加了大运会开幕式,还偷偷抽空去坐了亚洲第一云霄飞车。孙杨开了微博后,和大部分沉寂无言的现役运动员不同,他偶尔跳出来说一句:“吃两碗面花140块,太贵了!”这些小快乐杨明其实都在暗自感动。她说:“我希望孩子有什么想说的,开心不开心,就说出来,1500米本来就是最艰辛的运动,你现在能当世界冠军就去做,能达到什么成绩就去做。我们一家人真正的希望很简单——享受运动。”■

(文 / 葛维樱) 诞生游泳教练杨明孙杨儿子游泳新王世锦赛朱志根孙杨孙杨1500米朴泰桓自由泳游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