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回潮

作者:尚进

Web回潮0“耗尽电池有限能量的电老虎,隐私数据有可能被偷窥的程序缝隙。”这些大帽子曾经被2010年夏天病中的史蒂夫·乔布斯扣向Flash动态程序,目标很简单,把网页环境下最被开发者喜闻乐见的动态显示工具,从苹果的应用软件商店剔出,任何App商店的应用程序都必须经过苹果监管,并且保证拿出那30%的销售收入分成。而在卡住Flash通过程序内部植入的方法摆脱管控之后,苹果在年初还悄悄修改了应用订阅政策,那些在iPhone和iPad上的内容提供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销售内容,但必须要支持在App应用内订阅,并且App应用内的订阅价格不得超过其他途径。也就是说,像Barnes&Noble书店在iPad上的Nook应用,必须保证在App应用内实现电子书籍销售的同时,遵守苹果为应用收入制定的三七开政策,而不能再直接跳转到浏览器实现支付购买。对于数字内容提供商,三成收入直接分给苹果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在经过快速修改之后,大多数App选择移除应用内直接通向电子书商店的快捷按钮,这其中也包括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应用,以及Google Books。

而8月9日,Kindle应用又回来了,变成了Kindle云阅读器,一个拥有Kindle ebook reader网页版血统的多平台应用。按照亚马逊的自我说明,Kindle云阅读器不仅可以在iPad和苹果电脑上使用,还可以借助Chrome浏览器附体在PC和Linux系统上,甚至还包括襁褓中的Chromebook。一切表面变化的技术核心都指向了HTML5,即便Kindle云阅读器可以表现得如同一个App原生内置应用那样,但Kindle在任何第三方硬件设备上的体验,都以HTML5的网页代码方式表达,充分发挥HTML5的动态表现能力,让很多以往必须以编程方式展现的效果,直接成为Kindle内容的一部分,只不过隐藏于浏览器背后。这意味着苹果在iPad和iPhone上构筑的订阅政策条款,被亚马逊以浏览器搭配HTML5的捷径组合,巧妙地绕开了。更关键的在于,克里斯·安德森一年前在《连线》杂志上危言耸听的“Web已死”,被苹果和亚马逊之间现实性的商业模式游击战间接否定了。

“我们正在逐渐抛弃开放而自由的Web,寻找更加简单和时髦的服务。”这是当初克里斯·安德森的表述。App化的功能服务,替代浏览器化的开放Web环境,最要害的还是在于寻觅商业模式,否定Web下开放的免费生态,转而以App应用的方式寻觅创收新源头。以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商,恰恰是厌烦了苹果借用App应用的外壳,获取30%的收入分成,不自觉地又重新回到了Web生态下的网页环境,只不过借道于更具前瞻性的HTML5编码方式。而云计算在这场HTML5承载的Web回归中,恰恰又可以承担诸多App应用作为功能服务的入口作用,对Kindle阅读上瘾的用户不必再看任何硬件制造商的脸色。即便软件和硬件系统都来自封闭的苹果,照样无法再图谋拿用户习惯作为商业黏度,存储于云端的阅读内容,才是真正具备信息黏度的干货。

如果仔细研究尚处于Beta测试阶段的iOS 5系统,还可以看到苹果对于云时代的数字阅读野心。iBook扩展出的电子杂志程序平台,不仅是要直接对接那些付费杂志,更是要为苹果的iCloud云服务储备充足的数字消费内容库存。毕竟2010年全球图书产业产值高达1000亿美元,养活了亚马逊Kindle和Barnes&Noble的Nook等全球数十个电子出版物发行巨头,而苹果App商店上更多的消费额依旧来自游戏和iTunes音乐商店。

事实上,创造了App应用商业模式的苹果,必须做出新的抉择,就如同当初限制Flash插件进入App应用一样,更灵活的HTML5编码只需要一个App应用的外壳,苹果一贯的封闭态度随时面临失效危机,可同时苹果又一直在自己的Safari浏览器上保持对HTML5的暧昧。Kindle云阅读器率先豁开的缺口,如果苹果抱着无为而治的态度,那么将直接在各个第三方应用开发团队间发酵,iOS游戏上已经流行的增值付费模式,完全可以彻底网页化泛滥。沿着这种判断推理,信息平台的应用体验界面习惯,社交应用内置的万能工具箱,各类iOS信息设备之间的内容无缝分享,这些以“Web已死”论调作为前景预期的App特色,都必须重新评估一下HTML5作为一种信息格式的通用性前途。反倒是亚马逊云、苹果iCloud、Google云等以公司门派作为自我体系构筑的云计算,更像一种能切实拴住用户的新格式。■ 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苹果html5Webweb技术亚马逊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