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特根斯坦传
作者:薛巍(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中文版) )
显示和说出
蒙克在序言中说,不关心分析哲学的人也觉得维特根斯坦惹人瞩目,有写他的诗,有受他之感而画的画,有为他的著作谱曲,还有一本以他为主角的小说、五种关于他的电视片,无数写他的回忆录,而写回忆录的人经常只是略微认识他。最近有人模仿《逻辑哲学论》的形式,写了一篇“Twitter哲学论”:“Twitter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对于不能发Twitter的,必须发关于《欢乐合唱团》的Twitter。”蒙克说,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不幸地分为两极:独立于他的生活而研究他的工作的人,和受他的生活的吸引却理解不了他的工作的人。他的目标是同时描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工作,显现出他的哲学关切与他的感情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总体上,“维特根斯坦把一个严格的逻辑心灵和一个冲动的、着了迷的本性结合于一身”。
对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来说,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影响了他的《逻辑哲学论》,使该书有了最后的讨论伦理学的内容。《逻辑哲学论》的各条论述都编了号,构成层级,如2.151是对2.15的细化,2.15是对2.1中论点的细化。只有很少的论述有论证,每个命题就那样放在那儿,“仿佛是恺撒的谕旨”。维特根斯坦的理由是,因为论证将毁掉它的美,会令他感到像是用泥手弄脏一朵花。书中的陈述都带有某种定局感,暗示它们全是同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的一部分。蒙克认为,此书的核心是“显示”和“说出”之分:逻辑形式不能在语言内部表述,因为它是语言自身的形式,它在语言中显露自身。类似地,伦理和宗教真理虽不可表述,却在生活中显露自身。要理解逻辑的类型论之为多余,要认识伦理真理的不可表达,这一区分都是关键。类型论试图要说的,只能由一种正确的符号系统来显示;人们在伦理上想说的,只能通过在永恒的形式下沉思世界来显示。此书著名的结语——“不能说的东西必须对之保持沉默”——表述的既是一条逻辑真理,也是一条伦理训示。
维特根斯坦跟哲学家对着干,支持我们对世界的日常感觉。“哲学家就时间或精神状态提出普通人没有的怀疑,但这不是因为哲学家比常人更有洞见,而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洞见更少,他屈服于误解的诱惑,非哲学家则不会。”维特根斯坦关于美和宗教信仰的讲座说明,他的靶子不只是哲学家“恒常在眼前见到科学的方法,不能抗拒地引诱着用科学的方式提出和回答问题”时造成的危害;更一般地,他的靶子是科学崇拜和科学方法对整个文化的糟糕影响。科学方法不适合思想和生活中的美和信仰这类领域,若尽力使科学方法适合之,结果就是歪曲、肤浅和混乱。
维特根斯坦憎恶科学的力量,认为这种力量一方面怂恿了哲学家对一般性的渴求,另一方面造出了原子弹。“这并不荒谬——相信科学技术的时代是人性终结的开始;相信伟大进步的观念是一种幻觉,还有,相信最终能认识真理的观念也是幻觉;相信科学知识里毫无善的和值得希求的东西,人类追寻科学知识是在落进一个陷阱。”对他来说,最悲观的看法是预见科学和技术的胜利。“科学和工业及其进步,将显出它们是现代世界里最持久的东西。也许,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科学和工业就要崩溃的任何推测都只是个梦想;也许科学和工业将一统世界,尽管它们在这一过程中造成无限的痛苦,把世界压减为一个单一的单元,尽管在这一单元里和平是最无家可归的东西。”维特根斯坦还说过:“事实上没有比科学更保守的东西了,科学奠定铁轨,而对科学家来说很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要沿着那铁轨行进。”
( 斯宾格勒
)
有一种看也是思考
为纪念维特根斯坦去世60周年,剑桥大学正在举办一场维特根斯坦摄影展。维特根斯坦拍的照片显示了他性格中较为放松和诙谐的一面——通常他是一个灵魂上饱受折磨、屡屡想自杀的人。有一张照片中,维特根斯坦要他的朋友吉尔伯特摆出美国黑帮电影中的架势,一边对他说:“快去踩点!”
( 维特根斯坦
)
维特根斯坦喜欢摄影跟他的哲学理论不无关联,他曾经说过:“不要思考,去看!”他在《心理哲学的最后写作》里尤其关心的概念是思考和看。他的整个后期工作的中心是:有一种看也是思考,或至少是一种理解——看见联系。蒙克写道:“人们常常引用维特根斯坦说的话——哲学让一切如其所是。但人们常常看不到,在力求什么也不改变,只改变我们看事物的方式时,维特根斯坦试图改变一切。”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哲学差异很大,但蒙克看出了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在向成熟的后期哲学过渡时,维特根斯坦在字面上坚持《逻辑哲学论》中的这一思想:哲学家不想说出任何东西,而想显示某些东西。根据蒙克的挖掘,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跟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有关。斯宾格勒在该书中区分了形式原则和法则原则,与前者相随的是历史、诗歌和生,与后者相随的是物理学、数学和死。在此区分的基础上,斯宾格勒宣布了一个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借以识别死的形式的方法是数学方法,借以理解活的形式的方法是类比。斯宾格勒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不是收集事实和提供解释,而是通过看出事件之间的形态学或面相学的关系,感知事件的意义。
斯宾格勒的面相学方法的历史观又是源自歌德的形态学的自然研究观的启发。歌德形态学的动机是对牛顿科学的机械主义的厌恶,他想用一种学科取代这死的、机械的研究。“照其本身认出活的形式,在背景中看出它们的可见的和可触的部分,把它们感知为某种内部的东西的显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对平凡的东西的概观——身处这同一个传统之中。他曾经说,他给出的是语句使用的形态学。事物的形态是多元的,他在散步时曾提到黑格尔。“我感觉黑格尔总是想说看上去不同的事物其实相同,而我的兴趣是表面看上去相同的事物其实不同。”他讨厌把单一图式强加于一切差异性之上的理论。
另一位深刻影响了维特根斯坦思想进展的思想家是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教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皮耶罗·斯拉法。维特根斯坦说,他从斯拉法那里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看待哲学问题的人类学方式。维特根斯坦后期工作和《逻辑哲学论》的最显著区别之一是其人类学进路。《逻辑哲学论》处理语言时,把语言与其使用环境隔绝开,《哲学研究》则反复强调给予语言表达以意义的生活之流的重要性:描述一种语言游戏时,不能不提到其中的行为,以及做语言游戏的部落的生活形式。
蒙克说,相对于技术性较强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后期的主要著作《哲学研究》并不好读。他给出大量的例子,这有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危险。有两个学生回忆说,很难看出相当重复地对具体细节的谈论要走向哪里。跟《棕皮书》中一样,首先引入一种只包含方石、砖、石板和柱石的语言。“其他的伟大著作,想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的人可以有兴致和有乐趣地读之,但若抱着这种态度读《哲学研究》,很快就会觉得无聊和琐碎,不是因为它在智性上困难,而是因为实际上不可能推想出维特根斯坦在说什么。因为他真的不是在说任何东西,他是在呈现一种拆解混乱的技术。除非这些混乱是你的混乱,否则你就会觉得这本书寡淡无味。”
维特根斯坦后期拆解的主要是心理哲学方面的混乱。如何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表达?维特根斯坦的办法是,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眼光、姿态和声调的各种精微之处。经验丰富的人对此有较佳的判断力,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佐西玛神父。“他的灵魂吸纳了如此多的秘密、伤心事和坦白,结果他获得了如此精细的观察力,只要看一眼陌生人的脸,就知道他来是为了什么,他想要什么,是何种痛苦折磨着他的良心。”维特根斯坦暗示,就理解我们自己和别人而言,那样的人比现代心理学科学的实验方法给我们更多教益,不是因为这门科学不成熟,而是因为它采用的方法不适于它的目标。“不能用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科学来解释心理学的混乱与贫瘠,心理学的状态无法与物理学等的早期状态相比。在心理学中,实验方法和概念混乱并存。实验方法的存在使我们以为我们具备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的手段。”■
(文 / 薛巍) 哲学研究科学蒙克哲学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斯宾格勒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