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厨和《米其林指南》
作者:苗炜( 费兰·阿德利亚在斗牛犬餐厅的厨房里 )
从Roses海边坐游艇到卡达克斯,途中可以远眺岸上的斗牛犬餐厅,它掩映在山林之中,露出一角。地中海的阳光、卡达克斯小镇上的白色房屋、达利曾在此居住的逸闻,好像都是为了晚上的那顿饭做铺垫。当然,这铺垫早就开始了,我们要来采访大厨费兰·阿德利亚,他的“斗牛犬”也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他的绝技是分子美食,一顿晚饭有40多道菜,他要来北京访问,还要在北京开店。
两个月前,我在西班牙里奥哈附近吃到过一次米其林一星,几年前在北海道吃过一次米其林二星,所以飞到西班牙吃米其林三星,自然非常期待。不过我在飞机上看到英国《金融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星星的陨落》,就是指米其林餐厅评价体系中的星星。我们大多知道米其林公司的历史,这家轮胎公司创建于1889年,1900年出版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当时全法国一共有3500辆汽车,《米其林指南》的目的是让有车开的资产阶级能有地方吃喝玩乐,后来这份《指南》渐渐成为餐厅评价体系中的黄金标杆,一旦你的餐厅被列入《指南》,就能带来每年30%的收入增长。《金融时报》的文章说,《米其林指南》的办公室半年前从巴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挪到了郊区,这让编辑部人员感到很不愉快。去年12月,《米其林指南》的发行人让·吕克·纳雷(Jean Luc Naret)辞职,说他理解集团紧缩开支的要求,但受不了放弃《指南》的“优雅风范”。业界评价纳雷是个花花公子似的人物,穿着考究热爱美食,但米其林家族的爱德华·米其林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他2006年在布列塔尼钓鱼时淹死了。自此之后,纳雷说:“我不再能得到支持,爱德华对美食有热情,对餐厅有热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谈论吃喝玩乐。”《金融时报》的报道自然包含一些财务分析,《米其林指南》去年的收入是1500万欧元,集团希望在四五年内,能增加到1900万欧元,这个目标背后是两种观念的冲突。在某些人看来,《米其林指南》是为轮胎公司打品牌的,没有哪家轮胎公司能有这样好的奢侈生活品牌;另一些人则认为,每年售出100万份的《指南》应该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法国《费加罗报》的一位食评家却说:“每次我在一个小镇上看见一个挂着米其林星星的餐厅,就会想,这里又是一个无聊的地方,每次都果然无聊。”他认为,这个《指南》是一个过时的东西,很快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遗产”。
也许这位食评家已经厌倦了《米其林指南》的文化趣味,但对于我这样还没有吃过几个米其林餐厅的人来说,到西班牙吃这顿饭还包含着“抢救文化遗产”的意义。让·吕克·纳雷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他任上是和互联网斗争的7年,米其林在数字时代该怎样表现自己的权威性,这是所有同仁思考的问题,但谁也没有完美的方案,《米其林指南》当然可以提供在线服务,但如果他们的评价系统尝试让网民点评餐厅,那这份《指南》的权威性就会立刻消失,而且没有人能排除网络评价中的作弊。
下午见到阿德利亚大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米其林指南》和餐厅到底是什么关系?你怎么看待互联网上的餐厅评论?费兰·阿德利亚说,我发现,好多人现在有这样一个习惯,一边吃饭一边发Twitter,这也许是人们乐于分享的天性吧,但吃饭本来不是很私密的享受吗?为什么要让互联网打扰你的享受呢?但是,我们又离不开互联网。比如说你告诉我北京或上海哪家餐厅的菜好吃,我肯定就会上网查找这家餐厅,我是厨师,只要看到菜品的照片就能判断他们的菜是否好吃,如果没有语言障碍,我能找到很多吃过的人对这家餐厅的评价,我会判断这些网络上的信息。大多数人肯定是这样选择餐厅的,而不是拿着一本《米其林指南》。
第二个问题,米其林毕竟是小众的,互联网是大众的,难道你的餐厅也在乎互联网上的评价?大厨这样回答——我们不会开F1赛车上街,但我们都会看F1比赛,我的餐厅就是F1,所有人都有兴趣看。我这样的人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厨师,那许多厨艺学校的孩子就会有成长目标。每年要来我这里吃饭的有两三百万人,可我每年只能招待万八千人,餐厅的预订系统一开立刻就被订满,我当然会在意我们餐厅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了,这是即时的反应。你把一张照片发在网上,立刻就会有食客评论,这可不是要等《米其林指南》更新一版那么漫长的反馈过程。我很在乎我们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有多少人关注。餐厅这东西在西方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出现的,皇帝被杀了,厨子出来做饭,餐厅的历史比起人们吃家常菜的历史短多了,人们有热情评论谁家做的饭菜好吃,餐厅和厨艺的评判标准,是每个食客自己确定的,只要食材都是一样棒,那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才是最重要的。大厨说:你们推荐几个北京的餐厅给我,要特别不一样的。我想了想,一个都没说出来。
斗牛犬餐厅里,25位厨师正在为晚上的饭忙活,另有20多个侍者坐在餐厅里看培训课程录像,他们都来自世界各地的厨艺学校,来这里学艺半年。费兰·阿德利亚说,晚上我们可以在厨房里吃头盘,这是前所未有的礼遇。我们先回酒店换衣服,按要求要穿稍微正式一点儿的服装,等我穿好衬衫和外套走下电梯,导游告诉我,克鲁伊夫刚刚上楼去,穿了件大浴袍,好像在海边游泳回来。克鲁伊夫是我在电视上认识的第一个球星,是我10岁起就仰慕的偶像,他当球员时是荷兰全攻全守的代表,当教练后缔造了巴塞罗那的冠军基业,Roses海岸离巴塞罗那两小时车程,自然是克鲁伊夫的势力范围,他到这里干什么呢,或许也是去斗牛犬餐厅吃饭?
我们先到厨房去吃八道前菜,厨房一角摆好了桌子,让我们观看厨师忙碌着,但根本看不出他们要做的菜是什么,我第一次感觉厨子简直就是魔术师。第一道菜是“Mojito”甘蔗,Mojito是一种常见的鸡尾酒,用朗姆酒配冰和新鲜薄荷叶,甘蔗在鸡尾酒中浸泡,上菜时候只有几根小指似的甘蔗插在冰块中,你只要嘬两口,咂摸咂摸滋味,就算是品过Mojito了,这样算来,40多道菜还是可以干掉的。
在厨房吃完八道前菜,我们转移到餐厅中,临窗的一个僻静的桌子,坐着五六个人,克鲁伊夫赫然在座。这一下我的心思就不在吃饭上面了,领班得知我是个追星族,许诺我离开之前肯定能和克鲁伊夫合影,他让我先享受今晚的美食。40道菜换盘子换刀叉可以想见有多繁复,有一道菜,是棉花糖似的一张纸,上面点缀各式鲜花,吃起来带花椒味道,一问侍者,果然有四川花椒在其中。还有一道菜,是奶酪做成的一个大蛋,敲碎后吃。我吃到20多道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罪恶感,巴塞罗那神圣家族大教堂的大门有一句格言,用多种语言铭刻其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食物。”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所需要”三字,吃饱了差不多就得了,吃到米其林三星就会有点儿罪恶感了,像斗牛犬这样的餐厅,如此繁复的菜品,每半年换一次菜单,出版的菜谱如辞海一样厚,我实在有点儿消受不起。
终于我们到院子里吃甜点了,院子里能听见大海的涛声。终于,克鲁伊夫向我们走来,我迎上去,语无伦次地跟偶像合影。甜点大概也有五六道,吃甜点的时候,领班送来“菜单证明”,有编号的,我是今年的第7008号客人,这家餐厅15张桌子,50把椅子,每晚最多50个客人,这份证明书包含当晚菜单,封面是大厨费兰·阿德利亚的签名,我多希望这份菜单早点儿送过来,那就可以让克鲁伊夫在上面签名了。现在,他在离我10米远的那张桌子上吃他的巧克力,一位侍者巧妙地站在一株盆栽植物旁边,将他那一桌与别人隔开,我不好再上前打扰,毕竟吃饭是很私密的享受。我到这里来不是吃饭的,我到这里来是吃完了显摆,写给别人看的,克鲁伊夫才是到这里吃饭的。■
(文 / 苗炜) 指南美食烹饪技巧大厨mojito米其林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