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的苦恼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县城里有三所高中,家人在其中一所高中任教,今年暑假是她最苦恼的一个假期,因为学校摊派的招生任务将这个原本有诸多个人计划的假期弄得支离破碎,同时还要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家人所在的县五高,学校成立时间最短,家长的信誉度低,在招生方面也一直遭受着不公平待遇。县里在分配生源时,一向是论资排辈,优先保护重点高中,成绩最好的学生先分给县高中,次之分给县实验高中,最差的则安排到县五高。然而很多学生即使填报了县五高的志愿,最后宁可掏高额的择校费(最高1万元以上),也不愿意来报名,导致该校每一年都招不够“高一”新生。今年的情况更甚,计划招生600人,结果只招到400人,差额200人。

外界很难想象,这区区400人是通过什么代价招来的,简直让身负招生重任的老师们苦不堪言。债务累累的学校先是想办法掏钱到各初中暗中拉人,初三班主任只要有办法让学生前来报名,所得奖金极其可观。同时,他们又将招生压力分解到“高一”教师身上,规定每名教师必须招满5个新生,完不成任务者,不但要被扣除两个月的绩效工资,而且他们还以让其下岗相威胁。家人刚从“高三”毕业班轮换到“高一”任教,哪怕你曾经为学校的发展立过汗马功劳,在招生大局面前,你也是新人。重压之下,家人茶饭不香,睡觉困难,有一段时间,除了随时到学校开招生“促进会”外(有一次竟开到22点多),天天给学生家长发短信、打电话,不论天气有多热,也要守到校门口等候自己联系来的学生前来报名,其谦卑、其殷切、其忍气吞声,跟往日判若两人。即便是这样的忍辱负重,牺牲了用来休息的假日,她也只招来了3个学生。由于没有完成招生任务,对于她个人来说,“3”也等于“0”,接下来,她只能在担惊受怕中等待学校的处理决定。

早有人担心这所高中简直办不下去了,所以经过广泛的调查问卷,县里同意他们在高中学校内部办一个初中部。这样一来,学校的格局更加复杂,谁也不能保证,新成立的初中部就能够帮助学校化解招生危机。(文 / 一读者) 苦恼招生

上一篇: “大手笔”改造
下一篇: 打乒乓球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