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谋变

作者:尚进

ThinkPad谋变0ThinkPad谋变1同比增长22.5%,在Gartner的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分析报告中,联想二季度出货达到了1022.5万台,增长速度是前六大电脑制造商中最高的,并且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仅次于惠普的17.5%和戴尔的12.5%。即便联想非常倚重的美国市场整体出货量下滑了4.2%,但是依旧在全球市场份额上超越宏碁,稳居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的位置。这其中ThinkPad在产品角度上的一些战略改变,被视作联想超越宏碁的关键。在过去两年,联想在全球市场并没有将重点倒向500美元以下的上网本,而设计了同样属于中低端价位的ThinkPad Edge电脑,在保持ThinkPad商用电脑形象的同时,尝试适当拉低门槛的策略,无疑是切中了全球消费信息指数普遍保守的要害。

但联想似乎并不想淡化ThinkPad的设计含金量,按照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在年初CES现场的说法:“ThinkPad还要在高端产品上正面与苹果和东芝抗衡,尤其是在工程设计上展现自己的竞争力。”正如同2008年初联想拿ThinkPad X300对抗苹果Macbook Air,争夺笔记本电脑的超薄极限一样,ThinkPad试图保持这种对于轻薄极限的设计传统,即便1.67公斤重的ThinkPad X1要比13英寸的Macbook Air略重,但最薄处的1.65厘米,几乎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为数不多可以同Macbook Air比较的工程设计方案。联想的商业意图很明确,必须为以往只专注于商用市场的ThinkPad注入更多的设计活力,并且依靠诸如ThinkPad X1这样的设计亮点,平衡ThinkPad Edge这些满足大众化需求的产品带来的平庸感。所以,如何平衡不同市场定位的ThinkPad电脑,并且在设计元素上保持统一,成为摆在联想全球设计体系面前的难题。尤其是面对平板电脑咄咄逼人的触摸化界面,ThinkPad的工程师们依旧热衷于优化键盘输入时的敲击回馈感。ThinkPad未来将发生什么新变化,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联想集团企业形象与设计副总裁大卫·希尔(David Hill)。

三联生活周刊:个人电脑的同质化问题并没有减轻,而是伴随着个人电脑平均售价的持续降低而加重了。只有为数不多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还在维系自己独立的设计体系,更多的笔记本电脑明显受到了代工制造和代工设计的影响。在你看来,保持独立设计思维和追求代工降低成本之间,有没有平衡点?你认为全球个人电脑制造商中还有谁能坚持真正的设计创新?

大卫:全球消费电子界并不缺少独立创新思维能力,代工设计往往只是迎合市场需求,而真正有能力的消费电子制造者,谁也不敢在独立设计上有所懈怠。其实,联想一直对ThinkPad品牌有很高的创新能力要求,可以说ThinkPad是独一无二的,太多的设计元素是ThinkPad独有的,这在当今消费电子界其实是很宝贵的资产。我个人在IBM和联想累计工作已经20多年,几乎见证了ThinkPad所有的产品设计过程。我认为,作为消费电子信息工具的个人电脑,依旧有足够宽阔的创新空间,只不过现在的消费群体更热衷消费信息本身,而不再是只关注于信息设备性能。而作为设计师,设计旅程是一直延续的,永远没有尽头的。我很乐于去古董店或者博物馆,在那里观察几千年来的设计,从古代工匠那里,我们可以体察到很多原始的灵感。

三联生活周刊:两年前X300同苹果Macbook Air的超薄设计竞争,让我们看到了联想三个研发中心之间的全球化协作。去年底大和实验室搬家了,而大和实验室的元老内藤在正也快到退休年龄,并且ThinkPad产品自身也在发生微妙变化,ThinkPad研发架构未来会不会出现变化?像最新一代的X1,设计源头来自于哪里?

大卫:大和实验室是ThinkPad很重要的工程设计起源地,在联想收购IBM电脑后,就决定要把这个实验室迁移,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以前的大和实验室确实也有些老旧了,从设计环境角度看,迁移到新大楼能够带来很多新元素。我们内部还在讨论迁移的大和实验室是否更名,毕竟大和实验室与ThinkPad品牌不可避免地连接在一起。大和实验室的迁移有某种暗示性,“Yamato”这个词其实就代表了日本文化,更代表了ThinkPad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向新时代又迈进了一步。

其实从ThinkPad X1的设计过程,你就可以真切体会到全球化企业的特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源头,而是一个真正全球化分工协作的成果,并且包含了很多过去ThinkPad保留下的经典设计要素——黑盒子和小红点。而多种文化背景的设计团队在一起打磨产品,则让ThinkPad X1的设计基因,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需要。

三联生活周刊:似乎开合式样的笔记本电脑已经渐渐接近物理设计的极限,厚度和重量已经很难再减轻了。在你看来,下一代笔记本电脑的设计突破点将在哪里?

大卫:确实,目前消费电子产品遇到了很多工程学上的极限,在材料学的物理瓶颈面前,刻意追求轻和薄,势必以牺牲性能作为代价。碳氢玻璃复合材料和镁铝合金是ThinkPad设计师最偏爱的材料,像我们在ThinkPad X1上使用的康宁Gorilla玻璃,让屏幕异常坚固,这样就可以让显示屏幕变薄几毫米,而以往这种材料只会运用在强调耐磨抗摔的智能手机上。不要忽视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定律,毕竟ThinkPad是让人来使用的信息工具,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键盘敲击的触感。面对iPad类平板产品的触摸界面时,笔记本电脑作为信息制造源头的键盘,依旧最能捕获用户体验的本能火花。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ThinkPad正在研发自己的平板电脑,会基于Android系统,而联想之前已经有了乐Pad,不知道乐Pad同ThinkPad平板有何关联?

大卫:对于ThinkPad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未来产品,我没办法做太多的评论。不过如果ThinkPad设计平板电脑的话,那它肯定将是黑色的,并且有类似指尖杆触点一样的红色部分,还会更关注硬件品质和用户体验。■ 联想笔记本笔记本电脑联想电脑thinkpad大和实验室联想美国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