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组织:当家易改,残局难收

作者:俞力莎

( 6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左)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出席新闻发布会。马伦表示,扎瓦赫里成为“基地”组织头号人物并不出人意料,他将像本·拉登那样,被美国密切关注、追捕,甚至杀死 )

扎瓦赫里年轻时便投身于埃及伊斯兰激进团体,后因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而结识本·拉登。在其影响下,后者变得更为激进、暴力和反美。他被视为是许多恐怖袭击包括“9·11”事件的实际策划者。

拉登之死给了“基地”组织当头一棒,但中东、北非的乱局或许能给新当家一个重整旗鼓的机会。在4月中旬发布的录音讲话中,扎瓦赫里力挺卡扎菲,拉拢意图很明显。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专家奥马尔·阿舒尔(Omar Ashour)却告诉本刊:“尽管两者在对抗北约军队方面有共同利益,但不可能结成联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利雅·卜拉希米(Alia Brahimi)向本刊指出:“自尊心极强的圣战者永远不会和卡扎菲这样的暴君结合到一起。他们曾反复地从道义角度谴责西方国家与穆巴拉克、沙特王室、本·阿里和卡扎菲建立联盟,因此无论如何不可能与其中任何人结成盟友。何况卡扎菲已不可能向任何人提供任何好处。现在传闻‘基地’组织与卡扎菲的死敌、利比亚西部纳夫萨山区的柏柏尔人达成协议,为获得一个指挥基地而与之交换武器。”柏柏尔人是北非的古老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1969年卡扎菲推翻柏柏尔部落支持的伊德里斯王朝,新政权的专制色彩与部落的自治性质产生严重冲突。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搞泛非运动,吸引大批黑人难民和移民进入利比亚,也令柏柏尔人不满。

扎瓦赫里在录音中反复提及的还有埃及、突尼斯、也门、叙利亚、巴基斯坦和索马里。他指出,遭民众推翻的埃及和突尼斯强人都是西方政府一手扶持的,并鼓励沙特人和也门人起来闹革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的研究员布丽吉特·纳科斯(Brigitte Nacos)告诉本刊:“扎瓦赫里比‘基地’组织的其他人都更想要推动阿拉伯国家的起义浪潮。比起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地区,‘基地’组织在也门的势力更强大更活跃。”5月底,“基地”组织半岛分支占领也门南部的津吉巴尔市,成立“伊斯兰酋长国”。卜拉希米认为:“‘基地’组织的核心目的是要在这些国家占据领土,作为传播其政治理念的基地,以实施伊斯兰教教法,复兴政教合一制度,继续进行对西方国家的战斗。但过去发生在伊拉克的可怕而无意义的流血事件让他们在穆斯林中留下了巨大的、无法填补的信誉赤字。尽管他们试图吸取教训,拉拢当地的民众和部落,但扎瓦赫里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实现这一切。”

“眼下,领导力对于‘基地’组织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减弱。”卜拉希米说,“‘基地’组织的战略家,尤其是与半岛分支有关联的那些人,提出该组织的未来道路是:由生活在西方的穆斯林个体去实施野狼式袭击,如爆炸、枪击,甚至是刀刺。他们积极劝阻‘基地’组织同情者前往巴基斯坦或也门进行圣战训练,让这些人自主行动而不要互相通气。这种策略的效用是强大的,扩大了‘基地’组织的招募范围,而且也使得那些计划性的袭击更加不易被察觉。”

这原与扎瓦赫里的斗争哲学有相通之处。他主张“击败身边的敌人的途径”就是袭击“远方的敌人”美国。但卜拉希米指出:“擅长用英语演说煽动人心的伊斯兰教传道者如安瓦尔·奥拉基等人变得更有影响力,而‘基地’组织的权力核心圈反而黯然失色了。”更何况,“扎瓦赫里缺乏个人魅力,他的批评者指出他几乎没有战斗经验,还在圣战团体内部制造了不和。上世纪80年代埃及对伊斯兰主义者进行大清扫,人们普遍认为他入狱后不堪折磨出卖了好友”。沙特媒体还爆料,美国情报机构之所以能够找到本·拉登的藏身处并将其击毙,都是扎瓦赫里故意设的局。

“基地”组织:当家易改,残局难收1( 艾曼·扎瓦赫里 )

若果真如此,与本·拉登私交甚笃的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可能不会买扎瓦赫里的账。7月份阿富汗撤军计划的如期进行,让美国更希望拉拢塔利班进入阿富汗和解进程中。6月17日,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将“基地”组织与塔利班分开制裁的决议,且有20名塔利班前指挥官被划入了解除制裁的考虑范畴。卜拉希米肯定了该策略的效用:“从上世纪90年代起,阿富汗民众就不太欢迎‘基地’组织的武装分子,认为这些‘圣战游客’对当地习俗和传统表现得极其无礼。此外,自2002年来出现的‘新塔利班’基本上是一种与旧塔利班完全不同的组织,持有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论点,坚定地专注于本地事务,而对全球性圣战没有太多兴趣。”■(文 / 俞力莎) 当家易改组织难收基地残局

下一篇: 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