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掌控黎巴嫩?

作者:俞力莎

谁将掌控黎巴嫩?0( 6月13日,黎巴嫩候任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宣布新内阁组建完毕 )

6月13日,黎巴嫩候任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宣布新内阁组建完毕。新内阁30人名单上,有16人归属提名米卡提的“3·8”联盟,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这意味着主导该联盟的黎巴嫩真主党获得了对新政府的掌控权。

黎巴嫩政坛这次重新洗牌起因于5个月前的一场风波,来自议会少数派“3·8”联盟的内阁部长集体宣布辞职,称萨阿德·哈里里总理领导的议会多数派“3·14”联盟在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2005年遇刺案的国际调查工作中屈服于美国压力,导致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为寻求解决黎巴嫩危机所付出的努力失败。而组阁过程也备受挫折。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分校的政治学教授希拉尔·卡山(Hilal Khashan)向本刊指出:“黎巴嫩社会沿着教派界限被撕裂开来,因此其政治也是分裂的。”各政治派别又受到不同外部势力的扶持,令黎巴嫩成为各国角力的舞台。卡山告诉本刊记者:“什叶派受伊朗支持,逊尼派受沙特阿拉伯支持。大部分逊尼派支持萨阿德。为使新内阁名单得以通过,逊尼派获得了更多内阁部长职位。但这些人并不受逊尼派社团的支持,而是被叙利亚和真主党控制着。”

“米卡提被提名为候任总理应该是叙利亚人的主意,希望通过他与亲西方的联盟进行谈判。”美国圣约瑟夫大学政治学教授法迪亚·凯万(Fadia Kiwan)告诉本刊记者,米卡提属于温和的逊尼派,被认为是能与黎巴嫩各政治阵营一同工作的人选。但萨阿德依然拒绝加入他领导的政府。“哈里里阵营与真主党阵营的对抗,折射出叙利亚和西方在黎巴嫩这个平台上的对抗。”加拿大西三一大学黎巴嫩问题专家保罗·罗维(Paul Rowe)告诉本刊记者,“发生在叙利亚的游行示威和暴力事件在整个地区制造了不确定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地区局势。”凯万由此分析说:“主要角色都在观望阿拉伯起义浪潮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叙利亚的局势。‘3·14’联盟希望能在叙现政权倒台后重掌权柄,甚至变得比过去还要强大。‘3·8’联盟则等着叙利亚政府克服危机,希望巩固自己在黎巴嫩的权力。”

新政府完成组阁并不意味着黎政治危机的结束。在组阁关键时刻,伊朗和美国曾同时派特使造访。伊朗表示,支持旨在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运动;美方则要求新政府继续与国际法庭合作调查拉菲克·哈里里遇刺的原因。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东和北非项目专家纳迪姆·什哈蒂(Nadim Shehadi)告诉本刊记者:“2007年黎巴嫩特别法庭的设立是联合国大规模介入黎巴嫩局势的步骤之一,有人认为这是针对叙利亚和伊朗的阴谋。”关于哈里里遇刺案的起诉名单预计于7月公布,新政府必须表态是否与之配合。凯万认为,只要叙利亚现政权不倒台,新政府就能渡过这个考验期。罗维则说:“在以色列北部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给了亲叙利亚团体,尤其是真主党一个转移视线的良机。巴勒斯坦事业一直被真主党用来作为其推行军国主义和进行抵抗活动的正当理由。”但卡山认为:“真主党不会煽动以色列与之进行新的军事对抗,因为它知道,这会给自己及其什叶派社团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东中心主任保罗·萨利姆(Paul Salem)还提醒本刊记者:“新政府面临着许多来自国内的考验,包括50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萎靡不振的经济,破旧的基础设施,缓慢的就业增长率。它还需要尽快做好准备,与以色列、塞浦路斯、埃及和其他国家一起投入到业已启动的近海天然气开发工程中。”

鉴于黎巴嫩的地缘政治价值,在萨阿德执政期间,美国一直试图争取将它拉入西方阵营,包括提供上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资金。美国务院发言人曾指出,若真主党在新政府内占据主导力量,美国对黎巴嫩的支持可能“出现问题”。但卡山认为,美国不会就此停止对黎巴嫩的军事援助,“它在黎巴嫩军队中还有许多盟友,不希望疏远自己在‘3·14’联盟中的支持者”。罗维则认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策是失败的,他说:“即使叙利亚现政权被推翻,一个新的叙利亚政府也很可能会继续甚至增加其对真主党的支持,或者对以色列采取更咄咄逼人的行动。美国政策的失败植根于各政治派别无力解决构成阿以冲突的基础问题。”■(文 / 俞力莎) 黎巴嫩掌控时政外交中东局势逊尼派黎巴嫩真主党

上一篇: 美俄的黑海棋局
下一篇: 负利率下的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