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终成霸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李娜终成霸业0( 2011法网女单冠军李娜在埃菲尔铁塔下展示奖杯 )

2006年7月的一天,北京火车站,从武汉来京的李艳萍和女儿李娜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周前,李娜刚在温布尔登锦标赛闯进8强。那是中国选手第一次打进大满贯单打8强。在国内外网球专业媒体眼中,单打荣耀远远高于双打,温网8强是一个很彪悍的历史突破,但在中国体育圈并未带来多大涟漪,在大众心中,冠军才值得称道。那年郑洁/晏紫勇夺澳网和温网大满贯女双冠军。李娜的光芒严重被掩盖。李娜随即代表中国出战国际网坛唯一的团体赛联合会杯,李艳萍也有机会来北京和女儿团聚。这是2001年在九运会现场目睹女儿斩获3金后,李艳萍第一次在现场为女儿督阵。一周后,李娜没让母亲失望,以一记接发球制胜分锁定胜局,助中国队第一次打进联合会杯世界一组8强。

那个夏天,距离李娜复出只有两年时间。

2011年法网夺冠后的赛后记者会,有个外国记者问到李娜为什么曾经退役,被李娜以“排名低无心恋战”搪塞过去。其实除了身体伤病不得不一直服中药,主要还是和教练的矛盾激化,训练中产生抵触情绪。“不练了”、“不打了”也是中国体育圈的普遍现象,无数有天赋的运动员年轻气盛,面对残酷现实选择了放弃。

在母亲李艳萍看来,李娜能够在复出后迅速进步,是敬业的态度。在男友姜山和国字号前辈潘兵(潘在2005年说李娜是20年才出一个的天才)的联手辅佐下,李娜严格执行训练计划,比赛中无论什么对手和局势,都能坚持到最后一分。她和教练都坚信:日本小个子伊达公子能打进大满贯半决赛,中国选手肯定也行。

然而“敬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2005年之前,兢兢业业让李娜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体系,标志性的正反拍平击球轰出制胜分,往往让对手很狼狈,但碰到防守能力强的对手时,李娜却经常自爆,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想在大满贯赛场更进一步,李娜意识到自己需要进化。像多年前的天才少女胡娜一样,她也憧憬着国外选手所走的职业化路线,于是“炮轰”等字眼不断见诸报端。现实是,2008北京奥运会当头,你只能去适应传统体制。

李娜终成霸业1( 2011年澳网,李娜成为首位打进大满贯决赛的中国选手 )

李娜的身体条件和进攻手感从小就被盛赞,而她重返国家队后,遇到了中国网协聘请的外教托马斯。瑞典人托马斯在职业网坛打拼多年,执教经验和国际网坛的人脉资源都很丰富。2005年,托马斯见到23岁的李娜。李娜当时排名80多位,托马斯发现她爆发力强,移动速度超快,就对李娜说:“你能进前20。”这貌似普通的一句话,却对李娜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世界前20,这对当时任何一位中国选手和教练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李娜也曾不止一次向媒体表示,中国球员基本功都不错,但普遍自信心太差,托马斯能不断给她强大的信心。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李娜的球拍“拍子太长、拍重偏轻、拍柄太细、穿线不讲究”被托马斯发现并解决,思想上也建立起“越发力越不出界”、“好牌需要好时机打出”等理念。李娜顿时如虎添翼,2006年温网打进8强后,2008年奥运会击败大威廉姆斯打进半决赛。

李娜终成霸业2( 2011澳网比赛中李娜获得亚军 )

中国网球的职业化和举国体制的冲突,是媒体不断爆炒的冷饭。主角除了李娜还有彭帅。北京奥运会后,网管中心实施“单飞”新政(即训练比赛完全自负盈亏,比赛奖金向国家上缴8%,商业活动所得上缴12%),之前多年实质意义上的职业球员彭帅,在2009年全运会上包揽4金,李娜和另一位单飞选手郑洁则在2010年澳网联手打进4强。结果上看,单飞球员迅速获得巨大成功,但中心主任孙晋芳的观点是:“翅膀硬了才有条件单飞。”

李娜法网夺冠后说:“我从小就是体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只不过后来可以选择自己的团队,走自己的职业化之路,但体制培养是我的起点。除了我的团队之外,我最想感谢的就是孙晋芳主任。因为她几年前推行的改革,才有我和中国网球的今天,如果一个领导没有明智的决策,她负责的体育项目是发展不好的。”

李娜终成霸业3

这两年WTA江湖呈现乱世局面,像格拉芙、塞莱斯、辛吉斯等具有统治力的球员难得一见,当海宁退役、大小威偶尔出战时,“越来越职业”的李娜便等到了厚积薄发的机会。李娜“越来越职业”的表现是:选择最信赖的慕尼黑一家机构为右膝做了3次手术,并经常在那里进行赛事之间的理疗和体能训练;在托马斯转投莎拉波娃后,李娜觅得更有感染力的莫藤森执教;追求更科学的参赛行程;稳中有增的赞助商团队等。

对大多数中国和国外的网球迷来说,这个李娜与众不同。正是李娜,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对中国观众说“闭嘴”;也正是李娜,为灾区捐出马德里和中网的数十万美元奖金却未大肆宣扬。场上豪气、场下大气,是李娜越来越成熟的表现。尽管2011年澳网决赛被克里斯特尔斯逆转,但更多人坚信,中国的首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已经不是梦。

李娜终成霸业4( 1月14日,李娜获得澳大利亚悉尼网球国际赛女单冠军 )

四大满贯的地位,澳网相对最低,场地层面和美网冲突,加上地缘因素,早期网坛众高人也都不愿舟车劳顿去墨尔本,所以折桂价值略逊。随着现代网球发展,澳网主打亚太大满贯,郑洁/晏紫2006年为中国球员首夺大满贯双打冠军,孙甜甜后来也拿到混双冠军,墨尔本简直成了中国球员的福地,于是李娜2010年在澳网第一次冲进大满贯半决赛,心境上了一层,今年澳网就势不可挡,成为128个签位中最强大的两位。

法网是唯一的红土大满贯,李娜对红土向来不太感冒,正是这种心态上的放松,让李娜在面对法网前刚刚惨败的夺冠热门科维托娃时,上演绝地大反击,并顺势淘汰了打法接近的阿扎伦卡和莎拉波娃,到了决赛,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正拍像纳达尔,强烈上旋为主,单反像费德勒,能抽能切削长短结合,总体说以防守和变换节奏最擅长,李娜则以正反拍平击球进攻为主。这两年发球威胁提升后,李娜在进攻的耐心上有了改善,相持中还能辅以上旋过渡球,还能出其不意放出精彩的网前小球,最终主导了决赛的节奏,成就一方霸业。

李娜终成霸业5( 李娜的团队庆祝李娜获得2011法网女单冠军 )

2011年法网,除了各路政府官员、演艺名流外,李娜夺冠那一刻,现场见证的前球王、球后惊人扎堆,有“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沙皇”萨芬、“公主”辛吉斯、“红土之王”库尔滕、首任球王纳斯塔斯、美国四大天王之一考瑞尔、澳大利亚球后古拉贡(颁奖嘉宾),还不包括前法网冠军皮尔斯和诺阿以及电视转播席上的麦肯罗和艾弗特。更巧的是男单决赛阵容是完美的费德勒、纳达尔,后者成就了大满贯冠军数量上的“十全十美”,李娜则在欧美前辈的目睹下实现了亚洲选手零的突破。

李娜在两天时间晋升为新的中国体坛一姐。她的球迷号称钠离子,似乎是在宣称“盐有多少李娜球迷就有多少”。对中国青少年球员来说,李娜的成功具备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李娜那一代球员相比,现在的青少年从一开始就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走个体户路线,训练的硬件和软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娜29岁还能夺大满贯,无疑为后辈注入了强心剂。

2010年,斯齐亚沃尼在法网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女单冠军的意大利人,回国后受到总理接见,成千上万的球迷为他们心中的英雄振臂欢呼。李娜今年没有为了回国接受鲜花和掌声而改变自己的行程。她表示要为下一个目标——英国的草地大满贯温布尔登锦标赛热身,并开玩笑说:“如果我温网成绩不好,大家可能很快就会把我忘了!”

而温网正是李娜大满贯梦想最先腾飞的地方。李娜的低平球快攻在温网全英俱乐部的草地上更有侵略性,大小威参赛状态不明的情况下,李娜已成为国外权威媒体眼中的夺冠热门之一。ITF(国际网联)职业女子赛事推广人江向东对记者说:“李娜大满贯夺冠,势必将导致网球热,各地政府和企业愿意举办国际网球比赛,本土比赛多的话,中国网球希望之星就会层出不穷。”■

【李娜时刻】

2004年广州

首位夺得WTA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选手

2006年6月19日

首位单打世界排名TOP30中国选手

2006年温网

首位打进大满贯单打8强的中国选手

2006年8月14日

首位单打世界排名TOP20中国选手

2008年8月15日

首位奥运会女单半决赛中国选手

2010年2月1日

首位单打世界排名TOP10中国选手

2011年澳网

首位打进大满贯决赛的中国选手

2011年法网

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2011年6月6日

首位单打世界排名TOP5中国选手

击败当时排名在世界前10的选手次数:

27

单打冠军:

5个

2011法网(红土)

2011悉尼(硬地)

2010伯明翰(草地)

2008黄金海岸(硬地)

2004广州(硬地)

四大满贯最佳战绩:

澳网(亚军)

法网(冠军)

温网(8强)

美网(8强)(文 / 张文悦) 成霸业麻将李娜桥牌澳网男单决赛网球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