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獒”张继科(634)
作者:李翊( 5月15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夺得男单冠军的张继科在庆祝胜利时疯狂撕衣 )
释放
5月15日21点,2011年荷兰鹿特丹单项世乒赛男单决赛,在以4比2力克王皓夺冠后,张继科低吼着仰天撕开了红色的球衣。
当人们都在为张继科夺冠后撕衣服的庆祝动作津津乐道时,电视机前的张传铭急了。“傻孩子,撕了这件衣服干吗,我本来打算给它挂到卧室里的。”他说,儿子参加世界大赛的幸运服是红色,而参加队内比赛的幸运服是黑色。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想当时的撕衣举动,张继科说:“第六局一下子拿到了6个冠军点,确实很难让自己恢复平静。那时我只想把比赛当0比0来打,但是眼看着王皓10比6、10比7、10比8一分一分地追上来,我的压力非常大。在那种特殊情况下,我需要一种释放的方式。”
张继科的微博上有这样一句话:“人平均一辈子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再有了。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了,这5次机会里又有两次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 2011鹿特丹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以4比2的比分战胜王皓 )
“张继科这10年的路,走得也是磕磕绊绊。”尹霄告诉本刊记者。他曾担任国家队教练,是刘国梁和孔令辉的恩师。2000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正式接管原青岛乒乓球队,成立了鲁能乒乓球队青岛训练基地,尹霄被请来担任总教练。当时,他有一个愿望:希望鲁能培养的队员能拿世界冠军。
张继科最早引起鲁能男乒主教练、领队谷青成注意是在1998年。“我当时刚从国外回来,在山东省队当主教练。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原来在济南军区打过乒乓球,认识我。青岛举行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时,他对我说,他儿子球打得不错。领来一看,身体素质好,力量大,打球质量高,头脑清楚,先天条件不错。那时,张继科只有10岁。”
( 尹霄 )
张传铭是儿子的乒乓球启蒙教练。不过最早的时候,足球迷张传铭想让儿子踢足球。“他能走、能说的时候,每天给他个足球玩。”因为喜欢巴西球星“白贝利”济科,儿子又正好是“继”字辈,他给儿子取了个谐音名字。1992年,中国足球队输给也门,让张传铭很郁闷,“连个也门都踢不过,改练乒乓球吧”。张传铭的想法是,“在我手里,能把你培养到专业队去”。
“那时家里就两间房子,我把家具全都调到另一间房子里,把这间倒出来,放了一张乒乓球台,张继科当时身高不够,我就在地上铺了一层木板,在木板上打。”从幼儿园开始,张继科每天除了上课,练习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世乒赛夺冠后这一脱,张继科那一身完美肌肉出了名,人们赞叹这身材不像练乒乓的。最得意的是张传铭。“每天晚上蛙跳、单腿跳、交叉步、并步、跨跳。完成不好要体罚,体罚是跑长跑,做身体训练,蹦楼梯,还有我骑摩托车,25迈的速度,他要跑到我前面去。不跑?武力解决!”张传铭告诉本刊记者,“我也年轻,性子急,带别人孩子还能忍一忍,自己孩子不能忍!”
虽然教育方式严厉,但张传铭并不守旧。“这小子,个性强。他有自己的世界观。”张继科八九岁的时候,张传铭问儿子:“你的偶像是谁?”张继科回答:“我没偶像。”在谷青成看来,张传铭性格外向、直爽,张继科的性格更像母亲,内向。但是他很聪明。“有一次我带他去澳大利亚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青年比赛,他对着我那带密码锁的箱子琢磨开了。他说:‘我能给你弄开。’我不信,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他真给弄开了。”谷青成说,张继科对球的理解远超同龄人。“比如发球,从对等的位置发或者短球,一般是对半开。张继科很另类,他要从端线发到近网,这就让对手对他很难下判断。而且,对于交过手的人他了解得非常透彻,对再次交手时自己该采用的战术很清楚。”
15岁之前,张继科没尝过失败的滋味。12岁进入鲁能专业队,14岁入选国家二队,15岁进入国家队,他的乒乓之路看起来比谁都一帆风顺。那时的张继科,无论省级比赛还是国家级比赛,总能拿到第一名,成绩很耀眼。
“刚入选国家队那段时间自我感觉特别好,不知道该珍惜什么。所以那段时间进步很慢,也没有体会到竞争的残酷性。”张继科说。刚在队里待了几个月,2004年,张继科就因为违反队规,被下调回了省队。
被国家队退回意味着什么?“像陈玘、范瑛,退回3个月到半年就回国家队了。张继科这样一退就两年的,很少见。”尹霄告诉本刊记者,“这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结束,意味着95%以上再攀高峰的机会微乎其微。国家队竞争那么激烈,那个高水平的平台不给你,再要追赶起来,太难了!”
刚被退回的时候,张继科想去国外打球。鲁能俱乐部的教练们坚决不同意,都认为张继科有冲击最高水平的潜质。张传铭说他于是跟儿子谈心:“你可以不打,可以选择任何其他项目,如果你觉得你干其他工作,能到进国家队这么高层次,那我支持你!”考虑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张继科对父亲说,不想放弃。张传铭说:“既然你想打,有本事给我打回国家队,打回主力位置,再有本事,让国家队用你。”
那阵子,张继科剃了个光头,整天戴顶棒球帽,衣领竖着,低头走路,不想让别人认出他,跟教练也话不多。一天,鲁能俱乐部经理突发奇想,跟主管教练尹霄一起开车带着张继科来到训练馆的后山上,从车上搬下来30个吃饭用的瓷盘。“你必须跟以前的你彻底决裂,如果有决心,你就一口气把这30个盘子都给我摔碎!”尹霄说。张继科战战兢兢地抱起一摞盘子就朝石头上砸去,结果没全碎。“不行!你必须完全发泄出来,全砸破!”此后几天,除了日常训练,张继科还多了一项“摔盘子”的任务。连尹霄也不记得到最后到底摔了多少个盘子,不过张继科终于慢慢地硬气了起来。
去年夺得团体世乒赛冠军后,张继科趁着打联赛回到山东,又去了当年的那座小山。“我记得当时我埋了一只蝴蝶形的盘子,因为挺好看的,我就没舍得摔,给埋了起来。那天队里调整,我就找去了。到山上找了半个多小时,居然发现了一堆当年摔过的碎盘子,就感觉有戏。”挖出盘子的一刹那,张继科自己也震惊了。他将它们包好,带下山,永久保存起来。
张继科的幸运在于,他能回到鲁能俱乐部而不是省队。“鲁能还有超级联赛这么一个平台,在这里,有机会与世界最高水平的选手交手、磨炼。省队只有全国锦标赛这样的平台,锻炼机会比联赛少多了。”尹霄说,“回到俱乐部,他的水平是最高的,等于是陪别人练。所以,为了保持他的水平,俱乐部花了很多心血。”
2006年,张继科首次参加乒超,稍显稚嫩的他只赢了两场球。当年底,张继科重返国家队。2007年,鲁能开始用以张继科为骨干的本土阵容征战乒超联赛,8连败,第二阶段掉入保级组,通过升降级比赛才没有掉级。通过两届乒超联赛的锻炼,张继科开始迅速成长。2008年,国家队出征公开赛的名单里除了五大主力,第一次有了张继科的名字:他在队内大战中击败了郝帅、许昕,抢到这个机会。
竞争
作为“国球”项目,国家队内部竞争究竟有多激烈?
“那种感觉就是无望、无助。”尹霄告诉本刊记者,“能进国家队的,天分都不太差。这里面,有天分高也被淘汰的,有天分不高但很努力,坚持到最后也能拿到冠军的。相对来说,天分高,加上勤奋和努力,成功会容易一些。天分低一点,成功率少得多。刚进队时,运动员都处在一个爬坡阶段,爬着爬着,有的人爬不动了,就看你能否坚持。坚持不下来,用行话说就是‘这口气下来了!’”
以在本次世锦赛上获得混双金牌的张超为例,尹霄说,在国家队待了这么长时间,参赛名额是他自己竞争得来的,“爬了十几年,他坚持到了终点”。
“乒乓球技术一直在进化。小球时代,刘国梁的直板横打,孔令辉的横板快攻给中国的直板和横板选手起了引领作用,那时候技术有创新,但不是太大。2000年以后,规则不断变化,小球改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都影响到技术的变革。”尹霄说,小球改大球后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比分缩小,但局数增加,激烈程度增多,消耗并不比21分制小。”这个时期,大家逐渐认识到乒乓球运动规律,在“旋转,速度,力量,落点”这4个构成击球质量的要素里,旋转成为核心要素。“掌握旋转好的运动员在技术上更领先。马琳、王皓、张继科对旋转的理解认识和掌握都在顶尖选手之列,所以稳定性强,成绩好。”
在主力竞争对手里,张继科既要挑战马琳、王皓这样的“前辈”,也要面对与自己同一年龄段的马龙、许昕的竞争,还要防止被新生代超越。“离伦敦奥运会近了,每个人都想拿这个男单冠军,为自己在教练心目中加分,压力都很大。”张继科说。
同年龄段运动员里,一度上升势头很猛的马龙是常被拿来和张继科比较的对象。在尹霄看来,马龙的打法技术全面、细腻、速度快。张继科则属于大刀阔斧,威胁杀伤力大,但偏粗放,有一定起伏。马龙的弱点在于杀伤力没那么大,靠综合全面的技术风格取胜。张继科通过这几年在国家队的磨炼,技术正向全面、精细化方向改进。“最关键的是,张继科虽然平时内向,但骨子里是硬朗的,内心足够强大。”尹霄说,张继科也会紧张,但他有一定的摆脱能力,“包括这次和王皓的决赛,从领先到反而落后一分,他摆脱出来了,没有软。靠自己打进攻,而不是靠对方失误拿下比赛。如果打得保守一点,球就输出去了。”
张继科是个有主见、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在他看来,父亲和教练的指导其出发点是为自己好,但并不是每个别人认为对的细节都适合自己。“打到这个水平,我觉得不应该以教练为主。不可能百分之百听教练的,需要自己分析,多和教练沟通,避免走入盲区。”
国乒队历来治军严格,队员大多乖巧,唯独张继科给人一种蔫坏的感觉,他也习惯了时不时被教练骂上一通。“比方说我跟马龙犯同样一个问题,我就被狗血喷头一顿臭骂,教练就会跟马龙从一些道理上去沟通,因为两个人性格不一样。”与张继科同属男乒新势力的马龙安静、内向,善于听从教练意见。如此一来,愈显得张继科另类了很多。世乒赛前厦门封训,刘国梁曾骂张继科:“再不好好练就滚蛋!”
两进国家队,张继科很了解自己。“刘指导越骂我,我就越来劲。你越说我不行,我就感觉我行。你骂我的目的,一是为我好,二是感觉我不行。你越觉得我不行,我就越要证明给你看。我说你的判断是错的,我想证明我行。”
5月15日王皓和张继科决战鹿特丹之夜,刘国梁站在包厢一角,依然面无表情。第6局,王皓发球失误,张继科拿到5个赛点,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他有点不好意思了。”刘国梁在场边说。在浪费6个赛点夺冠后,张继科做出了国乒队少有的动作,撕裂球衣。“张继科再不撕球衣,王皓都快把他的心撕了。”刘国梁以激情著称,也喜欢与他性格相近的队员。
“张继科属于那种反差很大、情绪波动也比较大的人,好的时候像藏獒,老虎都不怕,谁都敢咬。差的时候就木木的,像只大笨狗,那种慢啊、笨啊,两面反差比较极端。”谈及张继科外号“藏獒”的来历,刘国梁称张继科很多时候发声是在喉咙里,“呜——呜——呜!”心情大好的刘国梁甚至学起了藏獒的叫声。
“我属于自信和张扬并存,如果刘指导不接受我这样的个性,也不会叫我‘藏獒’了。”张继科极为认可这个外号。“我就是那种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潜能的人,越到打比赛,我越兴奋,整体状态越好。”张继科的话语中透着一丝霸气,他很少在乎别人的想法。夺冠回京,接受“央视”访谈,主持人历数男乒历代领军人物,从刘国梁、孔令辉、马琳谈及王皓。张继科马上接话:“下一个是我,王皓还不一定呢。”
谷青成笑着对本刊记者说:“按我们这年龄,总觉得低调点好。但张继科就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也有教练看了央视节目后跟他说,得把这个劲闷着,别泄了,怕别人拼你,要走弯路。”
对于张继科的这种自信,尹霄觉得有他的道理。“王皓的技术、经验具备了大满贯的实力,已经到了他职业生涯的顶峰状态,他需要抓一些机会。处于上升期的张继科的机遇好,今年他刚拿了世锦赛冠军,明年正好是奥运会,时机连得很紧,这种上升惯性对他有利。”
夺冠当夜,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举行庆功宴,徐寅生、蔡振华等前辈都对张继科寄予厚望,心情大悦的张继科和主管教练肖战便多喝了几杯。
次日,国乒队将前往阿姆斯特丹返京。回到房间的张继科收拾完行李后就睡不着了,直到凌晨两点多才昏昏睡去。快天亮的时候,张继科说他做了一个梦,梦境他记得很清楚:他根本就没有赢得世乒赛冠军。“我就梦到世锦赛单打冠军这个情景全是假的,那里面的梦就是我刚来到鹿特丹,什么都没有,我一下就醒了。”
惊醒后的张继科不知自己是否在梦中,他拿把剪刀走到厕所一顿扎。“真扎了,扎到自己疼为止,我要看看这是不是梦啊!”之后,张继科说他把窗帘拉开,早上6点的鹿特丹已近大亮。光线也让同屋的郝帅醒来。“你在那儿干吗呢?”郝帅问。“我刚做了一个梦。”张继科没有细说梦境,但他知道了那只是梦,他是新科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现实。■
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乒超样本
2000年以前,从业余体校到省市专业队,再到国家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拔传统途径。随着体育运动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所谓俱乐部和高水平专业队并存的“双轨制”说法应运而生。
尽管“俱乐部”慢慢走入了乒乓球的世界,可其“零星式”的存在实质上只是帮专业队换了个名字。国际比赛只有国家队的高水平队员可以参加,国内比赛又少得可怜。许多省市队的运动员无法得到比赛的锻炼。乒乓球运动也不得不在计划与市场的夹缝中生存。
山东省乒乓球队同样面临如此窘境,而与此同时,“山东鲁能泰山队”问鼎中国足球“双冠王”。鲁能在足球俱乐部的经营上获得的巨大成功,让日渐落寞的山东乒乓球看到了一丝希望。
经过短暂接触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山东省体育局于2000年2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无偿接管原山东省乒乓球男女队。在全国,鲁能率先将乒乓球领入了企业管理的职业化市场道路。
2000年11月,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正式接管原青岛乒乓球队,成立了鲁能乒乓球队青岛训练基地,负责引进、培养和向鲁能俱乐部输送13岁以下优秀运动员的任务。2001年9月,占地面积500余亩的鲁能乒乓球学校又在潍坊落成。至此,鲁能俱乐部已基本形成济南本部、青岛基地、潍坊学校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格局。
尹霄说,每年在潍坊都会进行两次选拔赛,来自青岛和潍坊的“好苗子”通过淘汰赛,成绩优异的小孩儿可以晋级到鲁能本部来训练。如今,济南的鲁能本部是一个由10名教练员、男女各20名队员组成的团队。孩子们来自天南海北,最小的今年只有12岁。在20名队员中,分布着4个年龄段的梯队。除了每年参加超级联赛的梯队,从甲A到甲C的比赛,鲁能也会派队参加。之所以将梯队建设分得如此细化,除了借鉴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外,一代接一代的培养思路更彰显着俱乐部未来的“野心”——不仅只培养一个张继科。
谈起带队征战乒超12年(10届)的体会,谷青成说:“一个俱乐部是不是一流,不能只靠拿冠军来判断。如果培养不出自己的球员,拿了冠军还是会被人遗忘。我们要打造世界一流俱乐部,夺得乒超冠军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培养出世界冠军和人才,这个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我们俱乐部全体上下的共识。”
除了球员培养方面,鲁能乒乓球俱乐部在经营方面也为乒超俱乐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在很多乒超俱乐部连运营都举步维艰的情况下,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上赛季通过自己的经营实现了300多万元的收入。
与俱乐部的投入相比,这300多万元收入只是杯水车薪,正如俱乐部常务副总孙建所说:“逐渐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俱乐部的经营总归是件好事。”据孙建介绍,鲁能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这几个方面:球队冠名、广告以及合理地在外地放置几个主场。2008赛季乒超联赛,因为各家俱乐部大规模地出售主场,造成了乒超联赛大部分比赛都集中在山西和江浙一带,严重影响了联赛的发展。从去年开始,中国乒超出台了固定主场的规定,在限制卖主场行为的同时,也给固定主场的俱乐部一定的补助。
2010年9月,鲁能乒乓球俱乐部与济南奥体中心及《济南时报》3家合作开发主场,培养主场球迷,同时也提高了场馆条件。从第一阶段循环赛到淘汰赛,有15场比赛放在济南进行。在固定主场的基础上,俱乐部还将6场比赛放在了山西和山东滨州,获得了一部分收益。■
(文 / 李翊) 张传铭藏獒王皓张继科山东鲁能足球队刘国梁国家队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