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电荒

作者:谢九

往年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爆发的电荒,今年已经在全国多地提前到来。华东、华中、华北和华南等部分地区开始对工业用户实行限产限电,国家电网公司预计,今年将是近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

导致本轮电荒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导火索应该是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反弹,导致了用电量的需求增长。去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了突击实现“十一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很多地方政府都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甚至对有些产业直接拉闸限电。在实现减排20%的目标之后,前期被压制的产业投资需求重新得到释放,加之今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地方政府有很强烈的投资冲动。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电荒提前爆发。

今年1~4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12.4%,这远远超过了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全社会用电量年均7.5%~9.5%的增长速度。其中,4月份的日均制造业用电量创新高,达到73亿千瓦时/天,月度首次突破70亿千瓦时/天的历史纪录。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和建材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耗电大户,这4个行业4月份的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4.4%,较3月份提高了3.1个百分点。以钢铁行业为例,今年5月份,我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4%的历史高位,充分显示出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冲动。在制造业投资快速反弹的同时,电力供应却并未同步增长。在电力供应方面,今年1~4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85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340万千瓦,主要是火电新增装机比上年同期减少388万千瓦。加之今年南方大旱,对水电供应也带来一定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电荒的提前爆发。

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看,与其说今年的电荒是提前到来,不如说是延迟到来更为准确。因为我国电力定价机制长期不畅,在“计划电、市场煤”的格局下,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价格停滞不前,电力企业发电越多越亏,宁愿将库存的电煤卖掉也不愿发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荒是可以预见的必然现象。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电荒现象几乎年年上演,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行业用电量放缓,使得电价矛盾也暂时得到掩盖,没有像2004年那样大规模爆发,直到今年上半年重见电荒。

今年1~4月份,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的电力业务合计亏损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38.4亿元,其中火电生产业务亏损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发电越多越亏的局面,大大打击了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火电机组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2006年全国6000千瓦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198小时,2010年降为4660小时。

从理论上说,要彻底解决年复一年的电荒问题,最重要的是理顺电价机制,让电价尽可能消化煤价成本,这样才可能充分调动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增加市场的供电量。但是考虑到今年的通胀压力,超过5%的CPI并没有给资源价格改革提供太多的调整空间。在2009年物价指数呈现负增长时,国内的通胀压力较小,其实是一个启动电价改革的较好时机,但是当时并没有利用这样的时间窗口;随着经济复苏,物价指数迅速反弹,启动电价改革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在目前的通胀形势下,一步到位彻底解决电价历史问题的可能性甚微,更多的措施预计还是一些权宜之计。比如重启煤电联动,让电价能够部分转移煤价成本,或者上调上网电价,但是销售电价不做调整,暂时让电网企业承担部分涨价成本,这样不至于增加全社会的通胀压力。

从股市投资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一行业出现需求大增而供给不足的局面,该行业的股票一般会大幅上涨。但是电力股票并非如此,A股市场的电力股在电荒初期经历短暂上涨之后,很快就跟随近期大盘的下跌而大幅回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彻底解决电价机制的信心不足。而电力行业在前4月的大幅度亏损,也使得很多投资者对电力股敬而远之。

很多投资者将电荒视为煤炭股的利好,理由是为了解决电荒,市场会增加对于电煤的需求,从而抬升煤炭股的业绩,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目前的电荒很大程度是由于煤价涨幅超过电价涨幅所致,如果要在短期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冻结煤价,在短期内从“市场煤”回归到“计划煤”。所以,如果电荒愈演愈烈,煤炭企业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而非想象中的受益者。

同样受到电荒负面影响的还有高耗能行业。一方面因为随着将来电力缺口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将会面临拉闸限电的可能;同时,为了尽可能缓解全社会的电荒程度,高耗能企业有可能会被暂时限制部分生产能力。目前我国的耗电大户分别是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这四大行业的用电量超过三成,最有可能成为调控用电量的对象。如果电荒现象更加严重,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除了不利因素,电荒也会给部分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特高压行业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的电荒现象更多还是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和华南等地,西部和东北等地区还有较大程度的富裕电力。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今年夏季高峰时期的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时左右,如果对应我国的供电能力大概占比5%,这样看似乎并不算太严重的缺电,远远不及2004年10%的缺口率。但是由于缺电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部分地区,如果将缺口对应该地区的供电能力,缺口率将会迅速放大,这也是本轮电荒和2004年的不同之处,更多是地区性电荒和结构性电荒。

我国的能源分布大多在中西部,而消费地域集中于东南部,这样的结构也就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缺电,经济欠发达地区窝电的现象,发展特高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特高压相当于电力运输的高速公路,可以通过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输电方式,将西部地区的富裕电力资源传送到东部发达地区,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结构性电荒。

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600千伏以上的电压等级。与前几年的高铁一样,特高压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充满争议,无论是技术可行性还是发展的必要性,都有很多专家予以质疑,这导致我国的特高压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特高压的投资规模只有200亿元,目前全国也仅有三条特高压示范线路:一条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这条线路在经过将近两年的试运行之后,于2010年8月通过验收;另外两条是特高压直流示范线路,分别是向家坝—上海和云南—广东,这两条线路于2010年中旬投产。

今年1月6日,国家电网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过去5年期间仅有200亿元的投资相比,5000亿元的投资可算是爆发式增长。不过,国家电网投资特高压更多只是公司行为,特高压要想在我国真正高速发展,还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这一次爆发的结构性电荒,东部缺电和西部窝电的现实,或许将是促进特高压快速发展的一次契机。

节能减排并非只是每隔5年要达标一次的政治任务,而是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从股市看,去年的节能环保板块由于受到“十一五”大限的推动,相关公司的股价都明显走强,但随着“十一五”减排目标完成,相关公司的股价也随之跌落,近期更是在大盘带动下持续回落,很多公司的高估值也回落到了合理的水平。如果本轮电荒使得节能减排再度被重视,相关上市公司也会重新迎来一轮机会。

如果本轮电荒在将来愈演愈烈,还可能会给一些行业带来替代性机会,比如柴油和柴油发电机。2004年爆发电荒之后,很多企业被拉闸限电,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很多公司于是通过自备发电来解决供电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波抢购柴油和柴油发电机的热潮。A股市场也有几家生产柴油发电机的上市公司,也算是电荒的潜在受益者之一。■(文 / 谢九) 电力经济投资煤炭电费能源特高压电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