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演讲背后的巴以未来

作者:徐菁菁

两场演讲背后的巴以未来0( 5月24日,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9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表政策演讲。这是他继2009年在开罗演讲后的又一次有关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的演讲。除了表示支持阿拉伯世界的民主运动,奥巴马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应当根据1967年的边界线来划定,有双方都认可的交换,以便为两国建立安全和得到认可的边界。”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1967年边界线。

“奥巴马这样的演讲有两个原因。”美国智库“新美国基金会”中东项目主任丹尼尔·列维告诉本刊记者,“内塔尼亚无法接受美国调解的任何努力,而在现在民主化的中东,民意的力量越来越大,美国必须表达出一点更为务实的意愿;今年9月份联合国将举行有关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的表决,在这场表决中,美以目前的地位非常孤立,总统希望用这样的表态说服欧洲,寻求联合表决以外的路线。”

这次演讲迅速激起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由联合国、俄罗斯联邦、欧盟和美国组成的有关中东问题的四方对奥巴马此次演讲中勾勒出的以巴和平愿景表示强有力的支持,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一份声明中称,美国的政策改变是“站不住脚的”。

虽然演讲激起的反响热烈,但在观察家看来,它其实并无多大新意,更不能被视作美国政策调整的信号。美国巴以问题分析家诺曼·芬克尔斯坦告诉本刊记者,奥巴马演讲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1967年分界线”,而是“双方都认可的交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00年在戴维营及后来的小布什总统都曾表示支持在1967年边界线基础上进行双方认可的交换,并最终建立两个国家。根据这样的方案,以色列其实可以否决巴勒斯坦提出的任何边界提议,包括1967年边界线:因为它强调‘双方认可’。以色列因此对这个方案也并无异议。事实上,奥巴马的方案是对国际法庭和联合国大会的对抗,因为这两个机构都认为整个约旦河西岸、加沙和东耶路撒冷都是‘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以色列并不能合法提出这些领土要求’。”

“巴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土交换的比例,奥巴马没有提出新东西,他只不过把美国一直以来的立场公开化了。”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和平和冲突解决研究中心专家穆罕默德·阿卜-尼梅尔也告诉本刊记者,“他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因为中东和阿拉伯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旧政权在失去合法性和稳定,未来不再那么依赖那些满足美国一切利益的独裁者。美国和以色列至少需要在言辞上有所调整,1967年分界线是个更能让人接受的言辞,能够帮助美国应对地区发生的变化。”

事实上,除了提及1967年分界线,奥巴马在演讲中对巴勒斯坦的要求十分苛刻。奥巴马要求巴“非军事化”,还称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合作“为和平进程带来巨大的障碍”,“不能指望任何一个国家会与发誓要摧毁自己的恐怖组织谈判”。“在过去的半年里,国际社会已经表态认为巴勒斯坦具备了成立独立国家的条件,除了没有联合政府。”芬克尔斯坦说,“美以害怕这种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和解会让国际社会在联合国表决中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已经用尽了所有停止占领巴领土的借口。”目前,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罗伯特·谢里和世界银行的报告都认为,巴勒斯坦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条件已趋向成熟。

5月25日,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合会议上发表了演讲。这场讲话得到了美国议员多达29次的鼓掌喝彩,包括20多次长时间起立鼓掌。当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绝不会退回到1967年那个站不住脚的边境线上时,他赢得了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列维观察到,内塔尼亚胡上一次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是在15年前。在这15年前后,他在演说中的强硬态度并没有改变,但他背后的整个以色列却改变了,这种改变将长远影响国家未来的走向。这种改变是,在约旦河西岸,占领区的以色列人口翻了一番;在以色列国内,尽管阿拉伯人口数量在迅速上涨,民族间的对立却更为尖锐。2010年,以色列民主研究会的调查显示,86%的犹太人相信国家关键性议题应当只由犹太人群体决定;53%的犹太人支持政府鼓励阿拉伯人移民离开以色列;55%的犹太人说国家资源应当倾向犹太社区而不是阿拉伯社区。■(文 / 徐菁菁) 背后演讲中东局势巴以未来两场以色列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