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次中东战争”与防扩散机制
作者:宋晓军( 3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南部城市贝尔谢巴附近部署“铁穹”防御系统 )
在媒体都集中在卡扎菲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本·拉登和坠落在巴基斯坦的“黑鹰”会去哪儿的报道时,《纽约时报》5月12日一篇发自特拉维夫的报道,很容易让人引发有关“第5次中东战争”的猜想。这种猜想不仅涉及当下的中东变局、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而且还涉及未来国际防扩散机制的建立。那么这篇报道为什么会以暗示“第5次中东战争”为由头,进而引出这样一个困扰了国际社会多年的问题呢?
《纽约时报》记者伊莎贝尔·克什纳(Isabel Kershner)报道的主题,是一周前以色列罕见地向西方记者开放位于特拉维夫南部的火箭、导弹防御中心。在这个位于地中海边的空军基地,以色列空军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是怎样实现对来袭火箭和导弹进行拦截防御的。这篇报道难免让人想起一天前,叙利亚电信大亨拉米·马克鲁夫(Rami Makhlouf)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放出的狠话。关于这位叙利亚总统表兄的发言有两个版本,一个媒体通稿上的大意是,“再对叙利亚施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个是以色列媒体上的版本,大意是叙利亚正在做两个战略考虑,一是直接在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发起进攻,二是将武器运往加沙、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对以色列实施攻击。如果联系到一周前有报道称,叙利亚开始将其导弹向黎巴嫩境内转移而以军侦察机飞临黎巴嫩上空的消息,就不难判断出,以色列这次罕见地开放防御中心的目的了。在此之前,很多西方媒体都报道过叙利亚是中东火药桶的引信,原因就在于万一阿萨德政权失势,仅次于伊朗、埃及的巨大军事资源一旦被伊斯兰极端势力掌握,必然会以夺回1967年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为由开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5日向西方记者开放的火箭导弹防御指挥中心,目前是由“铁穹”火箭拦截系统、美国提供的近20亿美元研制的“箭-2”反导防空系统和美国的“爱国者”反导系统组成。其中“铁穹”系统在2007年开始研制,虽然进展速度很快,但在全面量产时资金却遇到了困难。随后以色列通过游说,于2010年5月20日在美国众议院以410票对4票高票通过了向以色列提供2.05亿美元帮助生产“铁穹”的资金议案。2011年4月7日,以空军的“铁穹”在以南部阿什凯泽市郊外成功拦截了一枚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实现了首战成功。对缺乏纵深的以色列国土面积来说,本来部署末端拦截防御系统就够了,但美、以军方以伊朗已研制成功射程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为理由,一直要求美国出资联合研制“简-3”末端高空拦截系统。2009年,奥巴马曾因要削减军费开支要将此项目拿掉,但在以色列的游说下,2010年7月25日美国国防部与以色列国防部签署了联合研制“箭-3”反导系统的协议。在马克鲁夫向以色列发出威胁之后,几家防务媒体又发布了“箭-3”系统可能提前到2012~2013年服役的消息。
现在美国不惜重金加快打造以色列的反导系统,是不是因为“第5次中东战争”就要从叙利亚引爆了呢?目前看,显然还没有那么急迫。但有一点不能不提,这就是当下整个中东变局的不确定性,与巴基斯坦这个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有核武器技术国家的潜在联系。美国越境击毙拉登后,美、巴之间不断升级的口水战,终于让以色列将对未来自身安全及生存的敏感再次投射到了美国国会。也就是说,以色列以往最担心的是来自加沙的火箭和来自叙利亚、黎巴嫩及伊朗的导弹威胁,而现在又加上了巴基斯坦是否会向未来的中东国家的核扩散。以色列的这种担心,对于美国力推导弹防御系统的军火利益集团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在这当中,以色列以“第5次中东战争”为理由,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向其自身发展反导系统投资。而美国军火利益也会以此为借口,堵住了那些反对发展反导系统的议员们的嘴。
现在的问题是,据5月14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报道,奥巴马政府可能以放松对中国发展核力量的限制,来换取中国对伊朗、巴基斯坦以及朝鲜发展核力量的政治压力,进而削减每年近百亿美元发展反导系统的花费。换句话说,美国未来是想建立一个由5个核大国联手封杀别国,特别是中东国家发展核能力及运载工具的扩散机制。值得疑问的是,有2002年小布什政府单方面撕毁与苏联1972年签署的《反导协议》的前车之鉴,这一机制的建设会顺利吗?■(文 / 宋晓军) 中东战争防扩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