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顾老板
作者:陆晶靖上个月我扔了一件很旧很旧的文化衫。它上面印着一幅画,几个茶壶和一把椅子,推窗望月,一行手书:人散后,一钩新月凉如水。
我最早接触丰子恺的画是从这件衣服开始的。我在一家小书店买了好多书才得到这件纪念品。书店开在南通文化馆旁边,店面不大,最多25平方米。老板叫顾强,30岁上下,自己有一套小开本的董桥,不卖,就放在柜台边。有一次他忍不住向我炫耀,说一定要读董桥。我那时候小,还有些逆反心理,觉得那种文体太寡淡,表示了不屑,他便很失望。
那时候上中学,买了好多诗歌和小说,也买《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种书。顾老板从来不怀疑我能不能看懂这些书,这种尊重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很珍贵。店里还有些政治和经济类的书,像《白银资本》和《正义论》,当时没兴趣,现在买不到了。
当时店里有套《古拉格群岛》,我很想抱回家,结果顾强跑过来说书仅此一套,且被辛丰年订下了,一边说一边用布把书包起来。从此知道了辛丰年,他是有名的乐评家。后来我从《文汇读书周报》和《读书》上得知书讯,就立刻打电话给顾强订下。在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那套《博尔赫斯全集》上我终于战胜老先生,第一版全南通就两套,都被我买了。
顾老板总是慨叹南通地方小没人爱读书,把我看做是核心顾客之一。事实证明他的慨叹是对的,我去买书的时候躬逢其盛,后来这家书店搬了好几个地方,店面越来越小,本来里面还有几张桌子可以坐下喝茶,也是越搬越少,最后终于取消。他找过一些南通本地画家画插画,印在书签上卖,还做过文化衫,卖过会员卡,这些多元化的尝试都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利润。当我有一天终于在他的书架上发现有教材和中学物理习题集的时候,知道这家店的生意不会很久了。
几年后我有一次在南京大学门外的先锋书店买书,看见顾强在另外一个书架那边站着,很激动地走过去和他打招呼。他看见我很高兴,但随即黯然地摆摆手,意思是让我别再叫他顾老板了。他现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每月领工资,依旧爱书,可再也不谈什么码洋实洋了。我想对他说,我现在看过许多本董桥了,也比以前更懂丰子恺的画了,终于没有说出口。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顾强。(文 / 陆晶靖) 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