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士官的苦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我曾是一名部队士官,1992年入伍,大专文凭,从军整整12年,2005年三级士官服役期满后转业。好不容易托了在省里有关部门工作的亲戚,并送出了不菲的礼金后,才获得进入某事业单位的机会。但是,一上班我就发现,我以前在部队上取得的技师技术职称,单位根本就不承认,只被评为技工等级体系里的中级工,连高级工都未评上。与单位同工龄的工人相比,从事相同岗位的工作,每月工资却少了好几百元。我心里有气,却没处发泄,因为我打听了其他情形相仿的专业士官们,他们也一个个叫苦不迭,这主要是军队实行的士官技术等级(共六级),并没有和地方的技工等级体系(五级)相对应,因此士官一旦转业到地方需要评定技术等级时,所套的技工等级普遍偏低,工资自然也就差了一大截,经济上很受损。

而眼下正是事业单位改革之际,本单位开始试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制度,我还是只能以工人身份应聘,缘于技术等级偏低,只被聘为最低的11级岗位,与同龄同岗的工友相比,收入的落差继续增大。我虽然找过几次单位主要领导,还曾到他家里去摆谈,但他说这是国家政策,就是到北京上访都没有用,说我好歹还算有个正式编制,而那些没有落实工作的转业士官多得很,他们的情形更差劲,该知足了。

事实也好像真是如此,我转业到地方,好歹算是通过关系获得了事业单位编制,而那些毫无关系的转业士官,则真的很难落实工作。即便民政部门把他们安置到具体单位,单位往往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个别地方甚至图省事,以卸包袱的做法,引诱转业士官买断军龄,一次性领取转业费,结果这些转业士官虽然多拿了几万元,却再也没有单位愿意接收,想创业,资金不足;论手艺,不适合;打工去,年龄大;有的人甚至连户口、档案都找不到地方放,成为典型的“三无人员”,不难看出,这其中着实存在社会隐患。

我军士官制度实施至今,士官作为部队里的专业技术军人,在军队现代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倘若退伍安置的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处置,不仅影响转业士官及其家庭利益,也会给现役士官队伍带来负面作用。客观地讲,中央和军委制定的相关政策都是正确的,只是各个地方常常把相关的政策打折扣执行。说来真有点寒心:当兵时,我们是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后,我们就成了被冷落的人,处处受制于他人。希望这一切早些改变。(文 / 西安读者) 苦闷三级士官士官转业时政

上一篇: 旱情背后
下一篇: 鸡走了,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