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与不知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知道与不知道0( 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已知和未知》 )

拉姆斯菲尔德在布什政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是从“9·11”开始的,他前往撞击地点视察的行动被广泛报道,他的形象从一个早早被提议解职的高龄官员变成了一个很上镜的将军。2002年1月,《纽约时报》一位时尚版作者说,后“9·11”世界使很多女性改变了她们的择偶观。她看到救援人员英勇的行动,告诉自己,像拉姆斯菲尔德那样的男人当时做出了重大的、有深远影响的决定,而她的前男友们点一顿晚餐都要费那么大的劲。

拉姆斯菲尔德刚刚出版了回忆录《已知和未知》。书中有他20世纪60年代担任议员起收集的格言,包括“一个人一生中需要的是理性上的悲观主义和意志上的乐观主义”。艾森豪威尔的“计划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制订计划就是一切”。他当过7年的西尔药业公司总裁,使其利润从3500万美元增长到1.6亿美元,他的体会是:“一流的聘用一流的;二流的聘用三流的。”

他最出名的可能是那段绕口令。他在序言中写道:“2010年秋在网络上搜索‘知道的不知道’,结果有30多万条,其中25万条提到了我的名字。维基百科上专门有这么一个条目。它还被改写成了诗。那首诗已经被改成了一首歌。这还只是第一页上的搜索结果。”

2002年初,在五角大楼一次记者招待会快结束时,一位记者说道,有报告认为,萨达姆的政权与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无关。拉姆斯菲尔德说:“把那个记者的问题的内容先抛在一边,我提出了一个更重大问题——人类知识的有限性。我回答说:每当报告说某件事没有发生,我就觉得很有趣,有知道的知道: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但还有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四者中,拉姆斯菲尔德要强调的是“不知道的不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以至于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知道自己知道的是我确定地知道的事实、规则和法则。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知识中的鸿沟,但它们是我们知道其存在的鸿沟。如果我们提出正确的问题,我们就有可能填上这个鸿沟,最终使它变成知道的知道。不知道的不知道是最难把握的。由此会产生完全在意料之外的事情。”

他在书中还举了两个佐证: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强调,应对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情报,以及不可避免的意外是一项挑战。苏格拉底说过:“我既不知道,也不认为我知道。”这被理解为,智慧的开端是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多么少。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这个词组可能只是灵机一动,但在他卸任国防部长、开始研究如何自辩后,又把它用到了书名里,提升到了哲学高度。

其实第三种情况“不知道的知道”也很神秘,柏拉图的“回忆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灵魂在前世有了知识,在与身体结合之后,这些知识变成了只是潜在的——即不知道的知道,经过老师启发之后学生就会回忆起来前世知道的知识。齐泽克说,存在另一种可能:我们有意地拒绝承认我们知道,“如果拉姆斯菲尔德认为伊拉克带来的主要危险是不知道的不知道,也就是说,对萨达姆造成的威胁甚至无法去揣测,那么虐囚丑闻表明了不知道的知道的危险,假装不知道一些假设和丑陋的行为”。

因为人类拥有自我意识、在思考时知道自己在思考,所以知道和不知道等两种相反的意识现象会出现4种排列方式:心理学上说,培养能力有4个阶段:有意识有能、无意识有能、有意识无能、无意识无能;组织行为学里有“乔哈里之窗”——公开区: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隐藏区: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盲区: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未知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要扩大公开区、掌控隐藏区、减小盲区与未知区才能提高自己。拉姆斯菲尔德在跟媒体打交道时则要采取相反的原则:减小公开区、扩大隐藏区。■

(文 / 小贝) 菲尔德不知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