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加林:太空英雄
作者:曹玲( 1961年7月15日,苏联驻伦敦大使馆外,加加林站在敞篷车上向人们挥手致意 )
太空108分钟
1961年,加加林从拜科努尔航天基地进入太空。
4月12日夜里3点,加加林和蒂托夫难以入眠。他们中将有一个人会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加加林是既定太空人的第一人选,蒂托夫是候补。苏联太空总署的科学家于升空前监测二人的睡眠质量,彻夜不眠意味着不能应对行动带来的压力。加加林深呼吸,慢慢进入梦乡。
他从小就梦想飞翔。“夏天,当温暖的风吹过黑麦田,我会伸出手臂,向蔚蓝的天空招手。能够在美丽的天空飞翔,到达天地相接的地方,感觉一定很棒。”加加林曾说。1934年3月9日,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他的父母乃至祖父母都是农民。年轻的加加林醉心于驾驶飞机,23岁时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原本已实现儿时的梦想,直到后来军方要找一名飞行员负责驾驶新的实验飞船——太空船。经过多轮选拔,两名选手脱颖而出,那就是蒂托夫和加加林。但是加加林在政治上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他和苏联领袖赫鲁晓夫一样出生于农村。
早上6点半,蒂托夫已经准备就绪,而加加林似乎什么都没准备,目的是保持放松、愉悦心情。除非有紧急情况,加加林会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会拥有荣光,同时肩负所有的风险。加加林所乘坐的火箭由弹道导弹改装而成,是一个瞄准美国的核弹头,如果火箭成功升空,苏联将赢得和美国之间的太空军备竞赛。
( 1959年11月,加加林正在进行身体指标测试 )
在当时,火箭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失败率接近一半。6个月前,苏联有190名工程师因为火箭事故死亡。此次的火箭升空计划本应做得更加仔细,但因美国也有一套航空计划,佛罗里达州兴建的“水星号”飞船接近完成,苏联窃听得知美国不日之内就要进行首次载人航空,所以他们一定要冒险,不然就会错过胜出的机会。
除火箭之外,还有其他风险。约一个月前,一次成功发射将“东方号”送上太空。机舱内放置了人体模型,模型不辱使命,但这批模型是橡胶的,就算人类能够顺利升空,也没有人知道人类到达太空会发生什么情况。于是科学界出现了各种疯狂担忧,甚至有科学家猜测,失重会使人疯癫,使宇航员行为过激,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操控飞船。
(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身着航天服乘坐巴士前往“东方1号”火箭发射地 )
医生观察加加林的心理素质,他们最担心在失重状态下,和地面失去联系之后,加加林会否疯掉。科学家采取了预防措施,将机器全自动操作,由地面控制。加加林和蒂托夫对此安排非常不满,他们说,若自动装置像以前一样发生故障怎么办?于是科学家想出一个非常苏联式的解决方案,宇航员可以解开装置,但是要在紧急情况下才告诉他们密码。
总设计师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来问好,并亲手给他穿上笨重的宇航服。科罗廖夫的名气远不如加加林,但他才是真正的苏联航天之父,是苏联火箭和卫星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等工程绝大部分都和科罗廖夫有关。
( 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返回舱 )
加加林事后回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消瘦憔悴的模样,显然他昨晚没有睡好,我想把他当做父亲,拥抱一下。”科罗廖夫将这些男孩视如己出,称他们为“小鹰”。此时,蒂托夫知道他没有任何希望了。事后他曾表达过自己的不满:“长久以来我们一同训练,我们同是战斗机飞行员,相互了解,今天他负责升空,我是遇事时的后备,但我们都知道不会遇到什么事,难道他会在巴士或者发射台上感冒?或者弄破脚?一切都是废话。但会有可能吗?”
上午8点,加加林进入“东方1号”机舱内,他要在这里待两个小时。与此同时,科罗廖夫走进地下,整个升空过程他都会在一个离地面控制队员300米的防弹仓内进行监督。队员可以牺牲,他却不能,他是个天才,苏联政府视之为机密人物。这次升空是他的心血之作,如若失败,他要承担一切责任;一旦成功,荣光加身。
( 加加林乘坐的“东方1号”运载火箭 )
时间到,舱门锁上,加加林全身紧绷。经历了多年来的试验和牺牲之后,这一刻终于来临。1961年4月12日上午9点07分,4.75吨的“东方1号”发射升空。随着加加林的一句大喊:“我出发了!”世界随之改写。
发射3分钟后,压力迫使加加林说不出话来。3分钟后,火箭离地面60公里,加加林已成为历史上处于最高点的人。5分钟后,离地面80公里,火箭向东进军,而拜科努尔已经接收不到影像讯号。要一直等到火箭着陆,科罗廖夫才能和他恢复联系。升空后10分钟,加加林脱离地球引力,成为世界上首位进入天空轨道的人。地面问话:“尤里,你感觉如何?”“很不错。”“一切安好吗?”“我在尝试失重状态。”“有作呕吗?”“比我想象中好。”“很好,那就是没有作呕了?”“没有,谢谢关心,我觉得很好。”
( 谢尔盖·科罗廖夫 )
9点37分,升空半个小时,加加林以20倍音速来到漆黑一片的太空。他脚下是繁华的城市,头上一片繁星。他本想借此认识一下星体,但不幸被机舱摄影机的灯光挡住。他以每小时1.8万公里的速度向东飞行,可以看到日出。当地球从他眼前掠过时,加加林无比兴奋。“我看到地球!它的确很美。我看到云层,看到一切,感觉棒极了。”
事后,加加林回忆:“我在想,地面上的人如果知道我这次行动,会作何感想?我想起母亲,记得我还是孩子时,她会在我临睡前,吻我的肩膀。她知不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加加林的母亲安娜此刻并不知道她的儿子正在她头顶80公里的太空飞行。他之前告诉母亲要去出差,问他去哪里,他只说是个很远的地方。他也只能透露这么多。
10点25分,小小的“东方1号”回到大气层,但它先要和较大的机舱解体。在这关键时刻,解体失败。地面控制人员此时尚不知道出现故障,但“东方1号”仍在不断下落,两边机身不断旋转,情况就如同一对被缠住带子的皮靴。地面人员终于意识到出了问题,加加林此时获得密码,进行人工操作,但并未成功。
10点40分,苏联塔斯社以为一切顺利,遂发表了首个广播:“苏联刚刚完成载人升空项目,登载的正是尤里·加加林少校。”加加林的母亲没有听到广播,但是他的小姑收听了这个消息。最初,安娜不相信,因为加加林上天之前只是个少尉,少校加加林肯定是别人。加加林也不知道,当他到达天空之际,军方把他升为少校。“东方1号”仍在不停旋转,进入大气层后发热,摩擦所带来的磁干扰令无线电讯号完全终止。
10点45分,科罗廖夫不知道加加林究竟是在轨道还是已经成了太空碎片。科罗廖夫和加加林命运相连,不难想象行动失败会有何后果。苏联有句老话,“拿起你的雪橇”,就是前去劳改营的意思。
加加林身下5英里之处,拖拉机司机雅科夫听到一记爆炸声。他以为是飞机失事,于是寻找飞机的身影,他看到一些东西从天而降,那便是加加林。由于重返大气层时摩擦生热,将连接火箭的电缆烧毁,而加加林就在此时被弹射出来。地面仪器发现舱已被烧毁,但他们至少知道加加林还活着
身处太空108分钟后,加加林重新回到地面。雅科夫跑来一睹这位天外来客的风采,同时跑来的还有一名妇女和一个小女孩。“我是首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这是真的吗?”加加林发现周围没有搜救人员接应他,于是用通讯设备与指挥控制中心联系,报告自己的位置,一小时后搜救人员发现了他。
苏联发出第二次电台广播:“尤里·加加林少校,将会接受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颁赠的殊荣。”安娜听到这里,说:“这些奖都是颁给死人的。”接下来继续广播:“尤里·加加林少校已经返抵苏联,现在情况良好。”
安娜的小加加林成了苏联英雄和世界偶像,苏联人为成功欢呼雀跃。他们首先发明卫星,然后载人升空,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吗?
加加林之死
加加林获得了无尽的声誉,他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他不再有机会重返太空,但是仍要求驾驶战斗机。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
年仅34岁的加加林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以至于人们都不相信他真的牺牲了。他在“星城”的办公室保持着他刚刚离开时的样子,时钟的指针指向飞机坠毁的10点31分。新晋宇航员在出征之前总要到这个办公室拜谒,并在返回地球后到他的塑像前献花,就像信徒“还愿”一般。
就连加加林的小动作,也成为后来宇航员们的“教规”。加拿大宇航员鲍勃·赫斯克(Bob Thirsk)在加加林升空50周年庆祝活动上怀念加加林说,他数年前乘坐的Soyuz火箭,基本上和加加林乘坐的火箭一样,也在同一个发射场发射。因为俄国人都是传统主义者,所以要遵守一些特别的传统。1961年加加林升空之前,在前往发射场途中要求大巴停车,他下车朝汽车的右后轮撒尿之后继续前行。之后,男宇航员们认为这样做能带来好运,每次都如法炮制,即便是已经穿好宇航服。“如果对着轮胎撒尿能给加加林带来幸运,同样也能给我们带来幸运。”他们说。
在过去的50年中,这起坠机事件始终是一个谜团,各种阴谋论蜂拥而至,比如加加林具有反政府倾向所以被谋杀,但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政府始终没有对外公布事故原因。加加林升空50周年之际,俄罗斯政府这次终于解密了加加林死因的调查文件。4月8日,俄罗斯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亚历山大·斯捷潘诺夫对外宣布,加加林坠机身亡后,苏联方面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成员包括国防部门官员和飞机设计师。最后调查结果是:“最可能引发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为躲避一个气象气球而实施的紧急机动。”委员会在文件中写道,急剧的机动动作使战机进入“超临界飞行状态并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停止运行”。斯捷潘诺夫说,他希望此次公布解密文件能够平息有关加加林死因的谣言。
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令人信服。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星人:加加林神话的背后》(Starman:The Truth Behind the Legend of Yuri Garagrin)引发了巨大争议。作者杰米·多兰(Jamie Doran)和皮尔·比佐尼(Piers Bizony)在书中的叙述主要基于克格勃官员罗萨耶夫(Venymin Russayev)的回忆和谈话,以及此前俄罗斯记者雅罗斯拉夫(Yaroslav Golovanov)在《真理报》上的报道。
1967年4月,加加林完成了“联盟1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宇航员科马罗夫的替补。加加林和其他的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很仔细地检查了联盟1号飞船,他们发现了203个结构性问题,这是会让太空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变得很危险的严重问题。加加林提议这次任务应该被推迟。问题是:谁去和勃列日涅夫说?加加林写了一份10页的备忘录,并交给了他在克格勃里面最要好的朋友罗萨耶夫,但是没有人敢把它上交到领导层。
根据雅罗斯拉夫的报道,在发射当天,1967年4月23日,加加林出现在了发射场。尽管没有人希望他去执行这次飞行任务,但是他还是要求给他穿上太空服。雅罗斯拉夫称这一行为是“一次突发的任性行为”,后来的观察家们觉得当时加加林是想强行执行这次飞行任务,以便挽救自己的朋友。“联盟1号”最终还是载着科马罗夫离开了地球。
当“联盟1号”开始环绕地球的时候,失败随之降临了。最终,太空舱下降时,降落伞没能打开,飞船和地面猛烈撞击爆炸。
科马罗夫的死几乎是早就安排好的。加加林在事故发生数周后接受《真理报》采访时畅所欲言,他尖刻地批评了那些让他的朋友去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官员。书中如此描述此时的加加林:“1967年的加加林已经和1961年的那个轻松闲适的年轻人完全不同了。科马罗夫的死让他有了沉重的负罪感。有一次他说:‘我必须去面见那个大人物(勃列日涅夫)。’他因为自己没能劝说勃列日涅夫取消科马罗夫的发射而深感压抑。”
然而,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解说员凯瑟琳·刘易斯(Cathleen Lewis)和其他美国历史学家并不认同书中的这些描述。刘易斯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说:“这本书中说,苏联的工程师、宇航员和技术员们都清楚飞船存在严重的缺陷,但加加林对于推迟发射的请求却被驳回了。但这并不符合当时苏联太空计划的行事方式,他们曾经无数次因为技术原因推迟过发射。”■
(文 / 曹玲) 加加林太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