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亚达:冲出“宇宙”的重围
作者:黑麦( 2011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的飞亚达展台 )
巴塞尔钟表展的1号馆,也叫梦想之馆(Hall of Dream),这里,不但展品是钟表爱好者的梦想,展馆也是众多钟表企业的福地。与1号馆相距3分钟车程的6号馆,则被称作宇宙之馆(Hall of Universe),这里被钟表藏家看做最“边缘”的展馆。事实上,宇宙馆亦被视为中国馆,上百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的手表加工零售商聚集于此,自1996年巴塞尔出现中国钟表的身影以来,十余载春秋中,出征欧洲的中国手表品牌也全部栖息在这里。
2001年,飞亚达首度参加巴塞尔表展,随即,飞亚达一直追随着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展开腕表制作,“每一年都会让国际买家感到意外惊喜”。但是几百米之遥的1号国际馆,曾成为飞亚达以及众多6号馆参展商可望而不可即的“目的地”。
今年,跻身1号馆的飞亚达,也并没有真正离开6号馆,仍旧保留了6号馆的一席展位。作为“最后一次回顾”,同时也为了让那些10年中结识的老顾客,找到飞亚达的“全新定位”。在1号馆中,飞亚达不但找到了“方向与定位”,也看清了与世界一线品牌的距离。飞亚达集团事业部总经理杜熙曾借用飞亚达集团总经理徐东升的话,“差距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文化的积累、技术、工艺、营销策略,都需要“重新塑造”。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大本营则有这样一种优势,它来自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消费观念,以及对于“国产品牌”不断提升的消费信心。
三联生活周刊:进驻巴塞尔1号馆,对于飞亚达来说意味着什么?
杜熙:我们把这次机会看做飞亚达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一个标志,它标志着国际市场对于品牌的研发、材料、技术方面的认可。客观地讲,这还不是举杯相祝的时刻,进驻巴塞尔1号馆,是迈出国际市场的第一步,这个场馆只是提供了一个位置、一个有国际化的定位的平台,登上这个平台之后,能有什么成绩,还要看品牌的努力。
( 杜熙 )
三联生活周刊:去年有没有想到2011年会进入1号馆?
杜熙:早在2004、2005年的时候,飞亚达就有进驻“梦想之馆”的想法,那时我们开始接洽这方面的负责人了解情况。最近5年中,飞亚达的产品积累速度很快,公众对于产品认知有所提升,展会方也逐渐对于飞亚达开始认可。
( 飞亚达天行者
珍藏版手表 )
去年是我们参展巴塞尔的第10年,十年磨一剑,我们去年认为2012年进场的把握比较大,没想到提前一年拿到了入场券。
三联生活周刊:进入1号馆都有哪些条件?
杜熙:首先要拥有海外市场的条件,飞亚达在24年中累积了十余个国家的市场销售。1号馆的名额是有限的,只有一家品牌离开,才能有空余的位置,要知道符合进入1号馆的品牌有很多,我们需要有能够吸引主办方、打动他们的特色。
三联生活周刊:是哪些因素打动了主办方?
杜熙:对于欧洲手表来说,飞亚达还是个年轻的品牌。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走自己的路线,不模仿别人,主打有生活理念的系列产品,壳型设计坚持“内在”的实力,也就是机芯。
太空表是我们的特色,它的特殊材料优于一些“具有特殊材料”的品牌,太空强化碳的特性是坚固,只是钨钢1/3的重量。基于这种优势,我们在2010年获得德国红点创意设计大奖,这也是中国手表行业的第一个红点奖。
在持续拓展欧洲、美洲的同时,我们兼顾机芯、技术和文化理念的完善,用差异化打法表现进取创新的核心价值。
三联生活周刊:会不会为欧洲市场特制某个系列或产品?
杜熙:今天的飞亚达需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虽然不同国家之间有消费差异,但是我们始终不能摆脱“中国品牌”这个大背景,产品的设计来源还是会以“中国的元素”为主。在这次表展上展出的几个系列包括印象及凯旋系列,特别是“艺”系列手工掐丝珐琅工艺腕表,其中就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紫禁城”建筑文化的款型,这些设计就很中国,很多客人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工艺感兴趣,所以很难说哪些表款是针对国内还是国外市场的。
三联生活周刊:从这届表展开始,飞亚达做出了哪些变化?
杜熙: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个“环境”会驱使你的思考方式发生改变。由于标准变了,我认为进一步需要突破、解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进入新的国家市场,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联生活周刊:飞亚达是如何抓住重大的历史事件的?
杜熙:与航天的结缘,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几年前,公司高层敏锐地意识到“航天项目”是一次机会,就像早年间的欧米茄一样。当时航天工程开始筛选来自各个国家的手表品牌,进行盲测,飞亚达的手表排名一直非常突出,终于成为继Fortis、欧米茄之后的第三大航天表。飞亚达表所使用的太空强化碳,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材料,最终太空表能够成为太空服装备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飞亚达很重视每一款表的文案,总是探讨手表和生活的关系?
杜熙:做长期的品牌,就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打交道,光靠核心的产品技术是不够的,“软硬兼备”才能和消费者产生共鸣。我们希望找到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也参考了很多“社会精神”报告和调查。罗兰·贝格的一份报告指出,进取是现代中国人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大众的生活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较为突出的进取精神,这与飞亚达的理念是吻合的。
今天的手表,不再是一只简单的计时工具,任何有液晶屏的地方都能看到时间,手表已经逐渐变成一个符号化的东西,也许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如果单纯只谈“身份象征”也许讲不通,为什么很多富豪也佩戴飞亚达的手表。事实上,我们的表款系列,和它背后的设计理念,与今天的生活形态,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注意到摄影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兴趣爱好,不但如此,人们开始让这一兴趣变得更加专业。于是,我们设计了“摄影师系列”,以此迎合逐渐生活化的摄影趋势。我们的产品文案,就是要让佩表者,在别人问起为什么购买某款飞亚达手表时,可以说出缘由。而这个原因不仅仅源于机芯、表壳、材料等浅显的原因,我们想通过手表体现出戴表人的生活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20年前,当人们还围坐在客厅的“神坛”收看黑白电视节目的时候,总会在新闻联播开始数秒前听到这样一句话,“飞亚达表为您报时”,这种集体回忆,对于飞亚达来讲,还存有哪种含义?
杜熙:我们很珍惜过去一大批消费者的记忆,但是,在当时消息不对等的年代,很多人对于飞亚达的认知并不清晰,有相当部分的人误以为我们是一款进口表。飞亚达诞生的24年,经历了中国人从“选择不足”到“选择过盛”的时代交替,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坚持创新,并且试图找出一条“生活化”的理念。今天,飞亚达的主力消费者更加年轻、更加时尚,我们相信,这是一款能够与当代年轻人共同成长的国货品牌。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飞亚达在手表论坛里的口碑有否变化?
杜熙:我经常会上名表论坛等一些关于手表自由交流的社区,以往大家会觉得飞亚达是个好品牌,在国内市场做得不错,是主流表款,但也会提些意见和建议。随着航天表的获奖,以及“摄影师”、“祈福”等一些表款的热卖,很多人的看法在改变,越来越多的手表藏家认为这是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品牌,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在使飞亚达的品牌变得更加厚重。■(文 / 黑麦) 宇宙手表冲出宇宙重围腕表飞亚达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