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仿生学
作者:袁越文 /袁越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发明基因编辑技术的两位女科学家。这项技术的灵感来自古老的细菌,它们在几十亿年前就进化出了一套高效的基因剪切机制,用来对付环境中无所不在的细菌病毒。两位女科学家把来自细菌的这套“免疫系统”略加改造,使之成为一把锋利的基因剪刀,大大简化了基因操作的难度,获奖实至名归。
类似地,曾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癌症免疫疗法,其灵感来自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这套系统不但能对付外来病原体,还具备很强的抗癌能力。绝大部分癌细胞都是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的,但其中一部分狡猾的癌细胞会把自己伪装起来,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其结果就是癌症。所以,科学家们只要想办法揭开癌细胞的伪装,就能借助免疫系统强大的攻击力,把癌细胞消灭掉。
上述这两个案例清楚地表明,大自然才是新型生物技术的主要灵感来源。想想看,地球生命已经进化了40亿年,所有能活到今天的生物都身怀绝技,它们肯定还有很多秘密我们尚未知晓,还有很多绝招我们没有学到。2020年10月2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丹尼尔·卡瓦略(Daniel Carvalho)教授撰写的一篇论文,再次证明了仿生学的厉害。
此前有研究显示,癌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ADAR1的酶,能够分解双链RNA分子。但不知为何,这种酶还会让人体免疫系统失去判断力,不再对癌细胞发起攻击,卡瓦略教授的这篇新论文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众所周知,人类基因组里有很多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科学家们一直不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因此一直称它们为“垃圾DNA”。卡瓦略教授发现,当一个细胞发生癌变时,该细胞基因组里的那些重复序列就会被激活,并转录成相应的双链RNA。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不产生双链RNA,但很多病毒的基因组都是由双链RNA组成的,所以人体进化出了一个名为MDA5的警报系统,专门负责监视双链RNA的出现。一旦发现双链RNA,MDA5就会将其解读为病毒入侵的信号,并立刻发出警报,激活免疫系统,把这个细胞杀死。
换句话说,MDA5是专门对抗双链RNA病毒的侦察兵,而真核细胞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则是在此基础上进化出来的一种抗癌机制。因为癌症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因此多细胞真核生物借用了这套抗病毒机制,让发生了癌变的细胞模拟被病毒入侵的样子,好让MDA5侦察兵发现,从而被免疫系统当成感染了病毒的细胞而杀死。
但是,有个别时候,健康的人体细胞自己也会产生少许双链RNA,如果MDA5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发警报,很可能会导致自相残杀。于是人体又进化出了ADAR1酶,把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双链RNA分解掉,不给MDA5侦察兵发警报的机会。一些聪明的癌细胞利用了这一点,也进化出了分泌ADAR1酶的能力,以此逃过一劫。
卡瓦略教授的这篇论文揭示了这个古老的抗癌机制的真相,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发出针对性的药物,剥去癌细胞的伪装,从而让抗癌药物更好地发挥功效。比如,有一种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的表观遗传学抗癌药物正是通过促进癌细胞分泌双链RNA来抗癌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癌细胞会进化出抗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如果我们在使用这种抗癌药的同时,再加入一种能够抑制ADAR1酶活性的药物,也许能够提高这种抗癌药物的疗效。 癌细胞抗癌仿生学科学科普生命八卦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