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何艰难(二):一个战胜国的“卧薪尝胆”

作者:卜键

恢复何艰难(二):一个战胜国的“卧薪尝胆”0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第四师团第九旅团准备参加旅顺攻围战。图为辽宁大连旅顺前线

程德全署任黑龙江将军之际,日俄之间已战云密布,这是“三国干涉还辽”埋下的仇恨,更是两个侵略者为争夺中国土地的飞扑撕咬。日本被迫吐出到口的肥肉,又眼睁睁看着俄舰开进旅顺口和大连港,便开始了所谓的“卧薪尝胆”。这是一个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口号,也是日本人从天朝学的“舶去品”,由著名时评家三宅雪岭提出,发表在畅行于坊间的期刊《日本》上,带引出举国上下的对俄复仇意识,上紧发条,厉兵秣马。

这一次日式的卧薪尝胆,在日本近代史上又称作“十年隐忍”,它的算法是从1894年到1904年。此前还有一个咬牙忍耐、终得一逞的十年,指的是1884年到1894年,日军支持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国王向驻扎清军求救,帮办朝鲜军务的袁世凯毅然发兵,攻入昌德宫,与日军激战后敉平叛乱。日本有人主张乘机发动对华战争,首相伊藤博文认为动手过早,反不如隐忍不发,“多建铁路,赶添海军”。彼时日本经济总量很低,无钱购买新式舰船,明治天皇为此减膳撤乐,声称一天只吃一餐,并从皇室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充作造舰费。伊藤博文等大员也纷纷捐献,在全国范围内宣传鼓动,大力集资以扩充海军。待十年后日方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军事实力已超越清朝,结果我们很清楚,那是一个日本的强国梦,也是北洋水师与天朝的一个巨大噩梦。

被沙俄等逼迫退出辽东半岛时,从日本内阁到军中激进派都有人主张对着干,冷静思量后还是忍了下来。日本将之视为又一个“十年隐忍”的开始,不是从撤出辽东的1896年,而是从对华开战的1894年算起,与前一个十年相连接,用心一望而知。从中国勒索的巨额战争赔款,为其推进新的“十年振兴计划”提供了较多的资金保障。日本政府颁布货币法,建立金本位的金融体制;提出工业立国的政策,推动产业革命,大兴钢铁和造船业;同时重视兴办教育,新建京都帝国大学……而其最大的投入在于军队,实施“甲午战后经营”:陆军由原来的7个师团扩编为13个,并针对在中国大陆的作战需要,另增编制独立的骑兵和炮兵旅团各2个;海军的“六六舰队计划”更庞大,以6艘1.2万~1.5万吨的战列舰与6艘一等巡洋舰为主力,意在超越沙俄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在与英国结成同盟后,这些战舰逐渐购置入列。十年之间,日本的军费开支每年都达到总预算的40%~50%,以至于不得不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举国进入一种孤注一掷的状态,即“国运相赌”。

还在甲午之战之前,日本就有计划地往大东北,也包括黑龙江两岸派遣间谍。如记述海兰泡大屠杀的《谍报记》作者石光真清,就是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的大尉,潜入布市一个哥萨克大尉家中,住了半年多,后来又到哈尔滨开设照相馆,日俄开战后一变为第二军司令部副官,的确可以称得上“知己知彼”了。黑龙江两岸的每一个城市都有日本间谍,以各种身份作掩护,拼命搜集情报。这个“拼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形容词,而是活生生的经常发生的实景,要知道俄国人并非全无警惕,捉到间谍后也是心狠手辣。日本人在远东各地开了不少妓馆,光一个布市就有日本妓女20多人,有派遣的谍报人员,也有日谍发展的眼线,还有一些不在组织或外围组织的,也是一心要为大日本帝国效力。石光真清在书中写了在瑷珲开货栈的花子,嫁给一个当地“马贼”的头领,“庚子俄变”后辗转到哈尔滨找他,自愿要为祖国做密探。

说到日本的间谍网络,不能不提到享有“日本情报战之父”称号的福岛安正,不能不提他的一人一骑穿越西伯利亚之旅。此人出生于一个没落武士之家,13岁入军校接受西式教育,既拥有过人的语言天赋,又极为刻苦,能熟练掌握英、法、德、中、俄五门外语,还将英人威妥玛编的北京话课本《语言自迩集》改写成《四声联珠》,用来培训日本谍报人员。福岛曾主动请求到中国进行情报侦察,扮作华人遍历上海、大沽、北京、内蒙古等地,历时5个多月,回国后整理成《邻国兵备略》《清国兵制集》上报。他认为清朝的致命弱点在于公然行贿受贿,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无不如此,堪称不治之症,并断言:“如此国家根本不是日本之对手。”1887年,福岛安正出任驻德武官,一待就是5年,详细考察欧洲各国的概况,尤其关注沙俄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认为是其打算大举东进的信号,遂决定要沿着规划中的铁路线做一次实地侦察。福岛心机深沉,将刺探机密的计划巧妙包装,宣布与一个德国军官打赌,要在冬天单骑穿越整个西伯利亚,西方探险家嗤之以鼻,而他则在1892年2月从德国启程,骑着一匹名叫“凯旋”的马,冒着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严寒北上。这就是当时备受关注的“万里走单骑”。事出反常必为妖。俄方没有那么傻,也是暗中处处设防,而福岛兜里装着一本美国人编写的《士兵手册》,知道怎样伪装和如何窃密,一路还是搞到了不少军事和经济情报,利用日本驻俄使领馆,源源发往国内。进入东西伯利亚时冬天再次降临,最冷时竟达零下50摄氏度,当地人几乎不外出,福岛却在冰封雪覆的旷野坚持前行,终得抵达黑龙江,经过布市转入中国,又用约两个月在黑、吉两省穿行,最后到达终点站海参崴。在历时约500天的欧亚大穿越中,福岛换了8匹马,行程1.4万公里,艰苦卓绝,一举而世界闻名,搞得疑虑重重的老毛子都心怀敬意。福岛返日后万众欢腾,受到睦仁天皇的接见和宴请,成为“卧薪尝胆”的典范和坚忍的象征。他曾说“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克己忍耐”,在危难之际以此自励。

不到一年后,日俄战争爆发,福岛安正受命主管谍报系统,建立了一个立体的情报网,是为日军克敌制胜的第二条战线。再后来,福岛晋升为陆军大将,并主持日本殖民机构关东都督府。一个战胜国的“卧薪尝胆”,不独给沙俄带来惨重教训,更带给宣布中立的清廷(暗中则给日军帮了不少忙)以割地之痛。其实沙俄对交战也做了大量准备,为太平洋舰队采购新式战舰,抢修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昼夜运输军队物资,但赶不上对手的持久和充分,也比不过其谍报手段,是以在海陆两个战场皆大败亏输,轮到他们去卧薪尝胆了。

最应该卧薪尝胆的不是慈禧太后吗?“庚子之变”的逃跑途中,她也有不少反思,最有名的句子则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是以光绪帝名义所发《罪己诏》中写的,只能是慈禧本人的意思,要她去节衣缩食,想都不要想。(待续) 黑龙江历史卧薪尝胆边疆

上一篇: 抗癌仿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