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语 | 曾焱
作者:曾焱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三联生活周刊》第34期
“ 魏晋风度:
士族 隐逸 田园 清谈 造像”
(点击链接,VIP速听本期周刊)
何为魏晋风度?从最通俗的表象来说,大众了解的魏晋出现了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羲之等一批非常有个性的名士,他们特立独行的表现、才能、风采气度被后人所敬仰。但事实上,“魏晋风度”一词在近现代才出现。
1927年,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中提出了“魏晋风度”的概念。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将其解读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并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加以比较;到了80年代,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为其提供了更具象的解释: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魏晋南北朝分裂4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整个历史长河中意义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名士群体,产生了如此不同的时代气度?
主笔蒲实选择用时间的尺度作为解读魏晋的钥匙,前往洛阳与南京(古城名:建康),从现实与精神的两个层面,在两个城市间探寻魏晋的历史踪迹。
在历史的车轮下,魏晋时期转瞬即逝的时间感被凸显了出来,魏晋文人在世事无常后开始思索人终将逝去的结局,却进而变得更加豁达。魏晋风度在魏晋人物对于时间的全新感知中逐渐孕育。
被视为记录魏晋清谈的《世说新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何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竹林七贤”真的作为团体存在过吗?……记者艾江涛、张星云、杨聃、薛芃、陈璐等分别以士族、隐逸、田园、书法、佛教等词语为关键,通过采访,试着和大家一起来理解这个特殊时代。
封面故事之外,“可可西里遇难女孩”的报道也值得更多关注。这起远离都市的死亡事件,在其偶然性之外,会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警示信息?
延伸收听:
【记者手记】女孩陨逝可可西里:一场有预谋的轻生?
本期完整目录
| 封面故事 |
魏晋风度:士族、隐逸、田园、清谈、造像(蒲实)
在洛阳与建康之间:追寻魏晋之风(蒲实)
魏晋的士与族(岳颖 蒲实)
七件魏晋南北朝古物(杨雯)
《世说新语》,清谈与名士风流(艾江涛)
陶渊明,田园与归隐(艾江涛)
建安七子和文学风骨(张星云)
王羲之、《兰亭序》、魏晋书风(张星云)
美男、风姿、褒衣博带(杨聃)
竹林七贤,真实与想象(徐亦凡 丘濂)
顾恺之与魏晋绘画(薛芃)
佛教造像:云冈、龙门、青州(陈璐)
司马氏家族与魏晋百年纷乱(刘怡)
| 社会 |
热点:可可西里遇难女孩:远离城市的死亡(张洁琼)
调查:TikTok海外被逐:正在落下的信息屏障(王梓辉)
| 经济 |
市场分析:黄金为何暴涨暴跌?(谢九)
| 文化 |
电影:《艺术死了》吗?(宋诗婷)
话题:克里彭杀妻案,一场英国式的谋杀(李孟苏)
电视:《小鸟们》:翅膀和自由(张月寒)
生活方式:汉服小江湖(卡生)
书评: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山中”(维舟)
书与人:梅琳达·盖茨:只要你是女孩,你的人生将更加艰难(孙若茜)
| 专栏 |
邢海洋:粮食安全的“解”在哪里?
卜键:潜入俄境的书生
张斌:所谓勇气背后,都该有泪水的
宋晓军:埃斯珀的“遗产”会有人继承吗?
袁越:延缓老年痴呆的12种方法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编辑/天健 剪辑/天健 设计/侯子晗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竹林七贤魏晋魏晋时代魏晋南北朝艺术魏晋风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