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立华:魏晋是一个价值本身受到怀疑的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从事多年魏晋哲学研究的杨立华教授看来,魏晋时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人怎么活有区别吗?这意味着价值本身已经受到了质疑,这种价值观取向被集中体现在《列子·杨朱篇》里。
魏晋时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虚无主义?当时间变成只有完全单向流逝的意义,转瞬即逝的时间感被凸显了出来。或许很多人并不知晓,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被理解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我们可以从杨老师对魏晋风度、哲学的解读中,对那个特殊时代窥见一二。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虚无主义,王弼、嵇康、郭象等哲学家不同层次的思考,药和酒附加的时代意义……
西晋玄学家 郭象
“如果穿越回魏晋南北朝,我会选择成为郭象。因为可以用他创造性的哲学思考,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杨立华教授如是回答。对于这个有些“好玩”的学术之外的问题,他又补充道:“但我希望能作为一个朋友遇见嵇康,因为他太美了,尽管美感不够真实。”
Q: 您觉得魏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 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精英的贵族化。当社会优势都集中在社会极少数的一群人身上,名士和门阀就出现了,但这同时导致了很多问题。贵族化的回潮从何而来?根源在于东汉乡举里选的制度导致的地方豪族的兴起。
Q:如何理解“魏晋风度”呢?
A:其实,鲁迅的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不经意间做了辉煌的典范。在魏晋士大夫风格当中,“药”和“酒”是两个要素,也代表了以药为核心,长于论辩,善于反思和以酒为核心,喜欢沉浸投入的两类人。他们有着巨大差异,却同样作为“清谈”的主导和参与者,活跃在魏晋时期。
编辑 / 天健 剪辑 / 张译丹 设计 / 洪靖惠
| 封面大使 |
《三联生活周刊》新刊《魏晋风度:士族、隐逸、田园、清谈、造像》, 魏晋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魏晋风度又该如何如何理解?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得酒且喝,有梦则狂的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