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斯珀如何应对中国?
作者:宋晓军8月9日,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与韩国国防部长官郑景斗在首尔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防长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美国国防部针对中国的政策。同一天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将比3月前预计的增加8090亿美元。
先说埃斯珀接受采访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他除了说应对中国是美国国防部的首要任务外,还明确说了8月18日试射的陆基“战斧”巡航导弹是为了反制中国在地区“不良行为”的。如果寻找埃斯珀这个“直白表达”的依据,可以发现今年7月16日在他担任防长前接受参院听证时就表达了此观点。当被问到美国应如何应对“印-太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时,埃斯珀说:“联合部队将开发全领域的解决方案,将我们的先进能力扩展到海洋环境之外,包括在空间、网络、空中、电磁和陆地领域的新联合能力。”
如果把埃斯珀在8月2日正式退出“中导条约”之前所说的“陆地领域”与他8月21日的“直白表达”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16天后就试射“违约”陆基“战斧”巡航导弹,无疑是急于构建一种指向中国的“新联合能力”。那么这种海洋环境之外的“新联合能力”有什么优势呢?根据美国智库报告的测算,一艘装有可发射96枚导弹的MK-41发射装置的“宙斯盾”驱逐舰采购价格约18亿美元,按作战标准通常会搭载24枚可对地攻击的海基“战斧”导弹(同时还要搭载反潜、防空、反导弹),但如果把“战斧”改为陆上发射,一个发射装置搭载4枚“战斧”的总价还不到1亿美元。即在陆上部署24枚“战斧”巡航导弹的成本只是海上的三分之一。用埃斯珀7月16日在参院听证时的话说就是:未来的联合作战概念必须包括用“非对称和非常规”的方法“给对手制造困境”。
很显然,埃斯珀试图用“低成本”的方式在中国周边陆上部署“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中程导弹来给中国“制造困境”。简单说,这个“困境”就是在美国对中国贸易“极限施压”叠加后迫使中国拿出更多的财政支出来维护周边安全。如果从8月21日美国CBO所发布报告的内容来看,埃斯珀明显是在“押宝”。因为在CBO发布的那份题为《最新的预算和经济展望:2019~2029年》的报告中预测,从2020~2029年美国年度财政赤字将达平均每年1.2万亿美元,约占GDP的4.7%(今年5月CBO的预测是4.3%)。而CBO这个预测的依据之一就是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在未来可能会逐步升级,美国财政在军事上的投入无疑会受到制约,此时美国如能在中国周边大量部署“低成本”的陆基中程导弹无疑是一个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是,埃斯珀的“宝”能否“押”成不仅取决于美国国防部批准试射几个违反“中导条约”的陆基中程导弹,还取决于中国周边的美国“盟友”如何预判中国在持续贸易摩擦中的抗压能力和经济韧度。 中导条约导弹中国军情军事埃斯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