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能帮中国赢得时间吗?
作者:宋晓军5月24日,美国华盛顿,特朗普对记者说:“我们将向中东增兵,大约1500人。”
北京时间25日凌晨,美国防部宣布,作为对伊朗的“谨慎防御措施”,将向中东增派1500名美军(包括之前已部署的“爱国者”导弹营的600人)。随后,几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将领对美增兵的举动给予了强硬的回应。看了这些消息后,我身边关心军事的朋友就问我,这次伊朗能帮中国的国防与军队改革赢得时间吗?对此我回答说,你要先看看5月8日后伊朗对美方的两次实质性回应。
伊朗的第一次实质性回应是在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5月8日的当天。当时伊朗原子能组织(AEOI)宣布,根据“伊核协议”第26、36条款规定伊朗拥有的权利,伊方决定正式停止履行“协议”的两项义务。一是停止向外出售位于纳坦兹的浓缩铀设施产出、丰度为3.67%的300公斤以上的低浓缩铀;二是停止出售位于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产出的超过130吨的重水。同时伊朗总统强调“协议”其他签字方应在60天内履行自己对“协议”的义务,否则伊朗将会提高铀浓缩的丰度。第二次回应是在5月20日,伊朗AEOI发言人宣布已将纳坦兹的铀浓缩厂产出的丰度为3.67%的产量提高了4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的第一次回应后,美方一直以伊朗试图在中东地区指使“代理人”袭击美驻军为由,发出要向中东派出常驻军力的信息。而最终在25日凌晨做出了增派1500名常驻兵力的决定。如果将双方在此期间的“口水战”、媒体的“战争炒作”以及经济上的制裁与反制裁等因素都剥离开看,就可以发现,其实双方在5月8日后的行为是很值得玩味的。伊朗在浓缩铀问题上做文章,实际上是要将双方的博弈拉回到“伊核协议”是否还能存续上,而美国拿向伊朗周边派常驻兵力做文章,则是想将双方的博弈集中在伊朗是否会在中东地区对美军发动“代理人战争”上。那么美、伊在5月8日后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呢?
事实上,双方都不希望某些事情发生。比如伊朗方面的行为,按“伊核协议”规定,伊朗将封存在伊斯法罕和福尔多铀浓缩设施里安装的约19000台离心机(其中部分是最先进的),只能在纳坦兹用相对落后的约6000台离心机产出丰度为3.67%浓缩铀。以目前伊朗仅库存十几公斤丰度为3.67%浓缩铀的情况看,即便将产量提高了4倍,60天后也未必能达到“伊核协议”设定的300公斤上限。再比如,以美国目前在伊朗周边15个国家有驻军和一个“爱国者”导弹营约600人计算,只增派1500名美军防止伊朗导弹或代理人的“袭击”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5月8日后伊朗并不希望回到“伊核协议”签署之前的状态,而美国也不愿意伊朗真的会对其周边国家的美驻军发动导弹袭击或“代理人战争”。从这一点上看,双方其实都还有通过谈判解决僵局的意愿。否则的话,伊朗完全可以启动在福尔多铀浓缩设施里的先进离心机开始生产丰度为20%的浓缩铀,而美国也决不可能只向中东地区增派1500名美军。
最后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我在上期《三联生活周刊》发表的题为“博尔顿能帮中国赢得时间吗?”专栏文章里的观点:中国决不可以把2020~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押在美国再打一次“海湾战争”上。同时顺便说一下,就在美决定向中东增兵的前一天,美参院军事委员会以25票对2票的高票通过了将提交参院的《2020国防授权法案》的草案,美《防务快讯》记者弗瑞德伯格(Sydney J. Freedberg)和海申斯(Theresa Hitchens)对该“草案”内容报道的标题是:参院军事委员会强调与中国的技术竞赛。 中国军情伊朗革命军事中东局势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经济伊朗美伊